香港電力公司壟斷「賺到盡」 消委會:開放天然氣小型發電

香港電力公司壟斷「賺到盡」 消委會:開放天然氣小型發電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於開放發電源頭可否減電費,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說,「無水晶球預測電費一定下降,若什麼也不做,未來電費可能會更高。」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表香港電力市場研究報告,批評現時規管香港兩間電力公司「兩電」的「利潤管制計劃協議」,將燃料價格波動等風險,全數轉嫁消費者並不公平。報告建議港府在2018年管制協議約滿後,開放發電市場源頭,引入小型燃氣發電等。

香港現時只有兩間電力供應商,分別為香港電燈及中華電力。政府與「兩電」於2008年簽訂《管制計畫協議》,容許「兩電」按固定資產平均淨值,賺取9.99%回報率,燃料價格亦全數由消費者承擔,被港人批評為「賺到盡」。

賺取9.99%回報率

報告指「兩電」賺取無風險高利潤,將燃料價格上漲、行政成本及對電力需求預計錯誤造成的損失等商業風險,全部轉嫁至消費者身上。

報告指出,港府與「兩電」的談判,亦欠缺透明度,而且消費者無從參與談判,處於被動角色。

打破「兩電」壟斷

消費者委員會建議港府採取循序漸進方式改革,從源頭開放市場,打破「兩電」在發電市場的壟斷。報告又建議當局研究在新發展區、屋苑或醫院等引入小規模的天然氣發電機自行發電,省卻配輸電的投資成本。

消委會競爭政策研究小組主席鄭建韓又指出,建議將規管外判至第三者機構,成立「能源管理局」,取代《管制計畫協議》,聚焦處理開放市場和燃料供應等問題。

開放未知會否減電費

不過,對於開放發電源頭可否減電費,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說,「無水晶球預測電費一定下降,若什麼也不做,未來電費可能會更高。」

《明報》報導,香港環境局表示,港府已就電力市場的未來發展及其規管架構展開檢討。而「兩電」之一中華電力表示,持開放態度,發言人稱,現行管制計劃協議,50年來行之有效,且條文不斷優化,務求符合市民期望。

*按讚「關鍵評論網 香港」FB,留意香港本土的政治、經濟、文化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