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蕙《汽車冒煙之必要》:為何火車是電影、電視的常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人馬雜沓的永和市場裡,詩人Y用腳踏車載著他羸弱的妻子前行。因為人多,腳踏車左彎右拐、時走時停。忽然,遠遠看到福和橋上的太陽中央,他的妻像一縷魂樣正朝他搖晃著細瘦的手。他大吃一驚,回頭尋找,腳踏車上早沒了妻子。
上大學時,寒暑假及開學,我年年扛著笨重的行李南下、北上。那陣子,電視裡,正夜夜播映有關旅程中發生美麗邂逅的通俗愛情連續劇,充滿浪漫憧憬的年紀,每一回搭火車,都渴望如劇中人般,一抬眼,就有如男主角般的俊美男子坐到身旁,當然,每回也都不例外地希望落空。像伍迪・艾倫的《開羅紫玫瑰》所揭示,唯美纏綿的浪漫情懷只合停駐在螢光幕上,現實人生總是千瘡百孔,不是細瑣無趣、單調乏味,就是缺憾無奈。所以,儘管無限嚮往,一上車,找到位置後,老是絕望地看到鄰座若非宿醉的男人、粗鄙的老翁,要嘛就是啼哭的孩童、滿臉疲憊的少婦。
更讓人難堪的是,一趟北上的慢車,走走停停,大概得費上四、五個鐘頭,坐到幾乎地老天荒才罷休。其間得穿越好些個隧道,套句余光中先生的說法是「衝進山嶽的盲腸裡去了。」火車一進藏污納垢的盲腸,難免撲面一陣腥臊,氣味難聞的黑煙毫不客氣地從窗外潛進,所以,整個行程得不時提防隧道的到來,手腳麻利地反覆關窗、開窗的動作,只要稍一疏忽,就有可能被黑煙燻得頭臉髒污。沒有冷氣,只有搖頭晃腦的電扇在頭頂上無力的招搖,窗子即使敞開,因為車廂內通常擁擠吵雜,沒幾分鐘,也保證大汗淋漓,所以,一逕被汗臭及類似食物酸腐的氣味籠罩。那樣的車廂環境,事實上很難讓人產生不食人間煙火的純情玄想,然而,四、五個鐘頭窮極無聊的時間,又似乎足夠讓一見鍾情的男女,鋪展出一段小小的戀情。所以,我屢屢帶著希望上車、回回懷抱失望下來。
如今,高鐵車廂內,冷暖適度,座位寬敞,設備先進,窗明几淨,所有的周邊環境都有利情感的培養,但飛快的速度卻讓人很難產生綺念。設想一對乘坐高鐵的男女,恰好分別從板橋和新竹上車,高鐵衝出新竹站的剎那,二人四目相對,天雷勾動地火,一俟男子放好行李,脫下外套,打算好好攀談一番,方才掏出名片、斟酌著如何開場,高鐵已翩翩然飛進台中站。還來不及自我介紹或寒暄,女子就已取過行李,轉身離去,思之豈不悵然!託天之幸!我早已過了傷春悲秋的年歲,再無浪漫的幻想,不必因擔心錯過綺麗的邂逅而飲恨。
至於美麗的短暫邂逅,在高鐵上,我還真遇過幾番。一次,因為追趕高鐵,錯過午餐正飢腸轆轆坐上車,臨座一位年約二十的女子也許聽了我在電話裡跟家人低聲訴苦,竟然在我掛下電話後,將袋子裡的潛艇堡分送一分,她微笑著說:「我們真是有緣呵,我正煩惱著該如何解決這些過量的食物,如果不嫌棄,能否就請你幫忙?」
原來她到高雄省親,疼愛她的高齡外公特地騎腳踏車去購來當地最有名的厚實潛艇堡兩個,給她權充午餐,外公顯然高估了她的食量。我們一路笑談吃喝,一個半小時後揮手道別時,竟覺依依不捨。
另有一回,我應當年東吳大學畢業的學生之邀前去高雄燕巢國中為她的學生演講。演講結束,我的學生特別奉上她的學生製作的讀書心得一冊。因為行色匆匆,未及當場展閱;等到上了車,特別翻出來細細端詳。圖文並呈的讀書心得,顯見我的學生如何細心地調教她的學生!讓我感到萬分欣慰。裝訂成冊的書中,中學生寫下對我作品的讀後,無論圖片或文字都顯得誠意十足。臨座的女士,不經意間瞥見,興味盎然地借閱,一看到封面上的一隻牛的額頭上寫著:「廖老師!您來了!」牛尾巴以魔鬼氈圍繞黏貼住封底,封底下方寫著:「燕巢國中出版社」,她笑開了臉!讚道:「現在的老師好用心!學生也很有創意哦!」
讀了內容後,才驚訝地發現學生們閱讀的書本作者竟然就是我,她興奮地坦承也是我的粉絲。於是,她順著我剛出版的散文內容開始聊起,繼之請教我對台灣語文教育的看法,最後,竟然還掏心地向我坦露她的三角感情糾葛⋯⋯。終站到了!她留下一句充滿遺憾的有趣結語:「高鐵也未免開得太快了!」
說來,台灣高鐵來得真是時候,長年南北奔波演講的我,受惠最多。每個月,總會搭它幾回,稱我為高鐵最忠實顧客一點也不為過。早晨九點演講,早去午回;回到台北,還可以趕上下午的會議;如果是下午的評審,早上還可以先上兩堂課再行出發,回程絕對趕得上和家人共進晚餐。高鐵以合理的票價換取速度和乘車的品質,我有時甚至對乘坐高鐵懷抱悄悄的欣喜。我總是把最需要清醒腦筋才能從事的工作,如:文學獎評審或專欄稿件構思,留待搭乘高鐵時進行,因為彼時心無旁鶩,最能專心凝神,成效也最為可觀;若是下演講,能將內容在高鐵上再複習一次,當天的演說總是特別讓自己及聽講者滿意;說來奇怪,連在高鐵上閱讀,進度及領略都格外快速與深刻。以前,中南部地區的學校、文化中心或私人單位邀請演講,我總百般斟酌、多方推託,一則厭惡花太多時間搭車往返,而搭飛機又唯恐不夠安全。現在有了高鐵,這些顧忌都消失了。坐在寬敞明亮的車廂內,時而穿過一道又一道的隧道;時而潛入地底;時而騰躍高地;感覺好像騎在龍背上,任憑飛龍恣意穿掠,真是好不痛快!
如今,年齡像風馳電掣的高鐵在背後追趕,也許,退休後,可以考慮讓高鐵用最快的速度領著我看遍寶島風光,以便認真和歲月展開競跑,立誓將年齡遠遠拋到身後;也期待從2007年冬天開「駛」的高鐵,能一路長驅,將台灣帶向更加美好、燦爛的春天。
響應永續與健康住宅趨勢,藍圖營造邀請一同實現美好生活藍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球暖化直接威脅人類生存,建築作為主要居住和活動場域,如何應變並尋求改變成為關鍵課題。甫在台中梧棲推出新建案的藍圖營造,便展現領先思維與前瞻視野,堅持申請綠建築及健康建築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與環境共好共榮的永續未來。
全球各國視「2050淨零排放」為共同目標之際,訴求節能減廢、生態共生、永續循環的生活趨勢,正在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建築價值,例如台灣內政部在既有綠建築標章體系下,已新增「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期許藉由明確的係數轉換和標示制度,協助改善台灣建築能源使用效率。
同時民間業者響應國際發展趨勢,也積極導入低碳永續住宅認證機制,包括關注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九大核心指標的「綠建築標章」,以及採用提倡健康飲食、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凝聚社區健康意識、療癒住戶心靈、重視住戶安全、全齡與通用設計、提升住戶運動動機等七大評鑑指標的「Fitwel健康建築認證」。
綠建築與健康建築雙指標,兼顧環境友善與生活品質
由於兩大機制從不同角度審視建物的節能設施與環境品質,結合在一起更能涵蓋永續生活的完整面向,所以藍圖營造基於「承擔社會責任、回應社會需求」企業經營信念,即使為了符合綠建築及健康建築的嚴謹標準,勢必衍生額外營建成本造成綠色溢價,仍堅持替位在梧棲的新建案申請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值得信賴的生活品質與永續未來。

藍圖營造建設部總經理賴以軒表示:「以前建築與營造業只談價值工程,普遍重視成本控制,如今積極打造綠建築與健康建築,是因為每間房子的生命週期,長達10、20年甚至更久,需要能夠永續傳承,讓使用者住得安心又放心」,於是決定回歸人本價值,鏈結環境生態、城市美學、資源循環等多重思考面向,興建全台中第三座住宅類Fitwel健康建築。
從藍圖營造梧棲新案基地約870坪,但大幅降低建蔽率僅34%,確實感受到重視整體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尤其主建物退縮創造了大尺度棟距,讓112戶住家能夠不受屏蔽,享有絕佳通風採光及景觀視野,並隨著留設300多坪開放式公園與行人徒步空間,等於在密集街廓中創造難能可貴的綠地與呼吸空間,可作為營造私密性的中介轉化地帶,又符合提升綠覆率、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綠建築規範。
推動梧棲「方舟計畫」 ,打造以人為本的永續住宅
接著,訴求全齡化與通用化的設計,有諸多務實機能巧藏其中,像是展現白派美學的15層樓外觀,由白色、淺灰與深灰鋪陳淨雅立面,再搭配簡練俐落線條構成,緩減建築量體帶來的視覺壓迫感,而整體外觀僅頂樓賦予特殊結構造型,也加以妥善利用安裝太陽能板,希望增加綠電自發自用比例,公共梯廳感應式燈具、電梯動力回生系統、基地保水滲透功能等規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於建築整體規劃戶戶開窗及地下室天井設計,保持空氣流通,替住戶節省能源的消耗。

當然選用的建材一樣兼顧低碳與美學兩大訴求,可以看見開放空間與行人步道舖設的淺色面飾材,具有美觀大方裝飾性之外,表面平滑不易風化有助於降低後續維護成本,鋁窗採用日系品牌氣密窗並增添5+5雙層膠合玻璃,提供防風、防噪等多重作用,加上錯層陽台設計等細節層次,兼具隔熱與調節效果,以及營造細節層次的深色或淺色磁磚,也具有隔熱、防水與呼吸調節等效果,能夠被動式(passive)替住戶節省空調能耗,讓家成為足以面對未來環境變化的永續載體。
藍圖營造建設部副總經理呂嘉哲強調:「這是一個以永續為核心的『方舟計劃』,我們邀請認同綠建築與健康建築價值的消費者,一起啟動全方位生活轉型。」
尤其梧棲往來市區的交通網絡已然完善便捷,又被台中港特區、台中精密園區、台中科學園區所圍繞,除了高產值的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新興的風電產業也在地化形成供應鏈聚落,等於生活、環境與經濟的永續性都令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