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帛琉航空公司關閉中國航線只為了「經濟考量」,台籍負責人:我反對台獨

帛琉航空公司關閉中國航線只為了「經濟考量」,台籍負責人:我反對台獨
Photo Credit: LuxTonnerre @ Wikipedia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自去(2017)年底對帛琉實施禁遊令至今,帛琉太平洋航空乘客人次已銳減到剩下1萬4000人,減幅超過一半,7月到8月都沒有來自中國的航班預訂。

(2018.07.22 20:20更新)

中國近來頻頻施壓我邦交國,包括了台灣位於西太平洋的友邦帛琉,就深受中國挾龐大的觀光人口威脅與我國斷交。而深受影響的帛琉,目前已有航空公司表示,因為虧損連連,決定停飛中國航線。

《帛琉時報》(Island Times)報導,經營帛琉太平洋航空(Palau Pacific Airways)與帛琉百悅大飯店(Sea Passion Hotel)的帛琉百悅集團(Sea Passion Group)上週告訴帛琉國會,由於財務出現損失,將停飛中國航線。

報導指出,北京當局去(2017)年11月以帛琉與台灣維持外交關係為由,指示旅行社停售飛帛琉航班後,2017年最後一季,從中國抵達帛琉的觀光客掉了16%。當時,帛琉總統雷蒙吉紹(Tommy Remengesau)保證,這項禁令有助讓帛琉的旅遊市場多樣化,不會對經濟構成威脅。

然而,帛琉百悅集團遇到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帛琉太平洋航空從2014年開始,經營往返香港與帛琉首都科羅(Koror)的航線,前幾年的旅客約3萬人次。不過中國禁遊令實施了8個月,乘客人數銳減到剩下1萬4000人,減幅超過一半,中國執法當局會查看線上與非線上旅行業者,確保沒有人違反政策。

為了鼓勵遊客搭乘,帛琉太平洋航空雖然祭出低價政策,來回票價從原訂的800美元(約新台幣2萬4000元)降到300美元(約新台幣9000元),但仍無濟於事。

「雖然公司一直嘗試不同的營銷策略,以其他方式投資推廣帛琉,但隨著中國對帛琉的旅遊政策,以及未來中國遊客的不斷減少,我們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困難。」帛琉百悅集團發出的聲明,隨著中國旅客銳減,帛琉太平洋航空與帛琉百悅大飯店今年7月到8月都沒有航班或住房預訂。

中國在旅遊高峰期,每年為帛琉帶來超過8萬8000名旅客,不過根據帛琉政府入境旅客統計,帛琉2017年整年的中國旅客,人次已下跌至5萬5491人。

帛琉百悅集團措辭強烈的指出,中國政府可能使帛琉成為一個非法旅遊的目的地,而這個問題雖然不是2017年才存在,但現在已成為「非常嚴重的問題」。

根據帛琉政府入境旅客統計,2017年中國遊客仍是最大宗,佔年總遊客46%,日本遊客數排名第二,台灣遊客則排名第三。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6月以前
中國 21,706人 91,174人 70,741人 55,491人 25,659人
日本 38,200人 31,786人 30,585人 25,829人 13,089人
台灣 31,175人 15,258人 15,501人 9,493人 5,170人

帛琉總統雷蒙傑索多次強調,不反對與中國打交道,但不會與我國斷交。今年5月17日接受《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專訪時還表示,「如果有得選擇,我們願意明天就同時承認中國和台灣。」而針對中國觀光客銳減,帛琉也正尋求日本與其他國家的多元發展,並堅持「高價值」旅遊模式的願景。

《風傳媒》也訪問到「帛琉太平洋航空」的負責人,來自台灣的邱宏照。邱宏照強調,很多媒體報導他「挺台灣、反中國,所以決定停航」,但他也明白表態:「我支持中華民國,我希望兩岸維持現狀,我反對台獨。」他說,停航的決定無關政治,完全是商業考量。

邱宏照表示,他在2012年在帛琉買下飯店、成立「百悅集團」,從飯店業起頭,逐步延伸到餐飲、觀光導遊,甚至航空公司。雖然帛琉太平洋航空只有一架飛機,航線也只有兩條,往來香港與帛琉,但航空公司生意興隆,中國對帛琉還沒開始管制前,在最熱門的暑假旺季,「兩個月淨賺兩、三百萬美元沒有問題」。而百悅集團在帛琉應該是最大的企業,單是百悅集團給帛琉創造的稅收,就占帛琉GDP近5%。

但他說自從政黨輪替,蔡英文否定「九二共識」後,中國對帛琉的旅遊限制越來越多,不只旅行團禁止出團,官方甚至下令旅遊廣告、節目不准出現「帕勞」(中國稱帛琉為帕勞)兩個字,邱宏照説,2018年上半年大約虧損500萬元,這才使他決定停飛香港班機。

中國觀光客 「意想不到的治國工具」

美國安全情報智庫「Stratfor」亞太分析師伊凡斯(Evan Rees)指出,隨著中國能負擔奢侈品的中產階級增加,中國觀光客將成為一種「意想不到的治國工具」,將對旅遊和航空部門造成嚴重破壞。伊凡斯指出,這些風險在韓國、日本和台灣尤為嚴重,現在也延伸到東南亞以及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等島嶼。

伊凡斯指出,過去20年來,中國旅遊業增長了25倍,從1997年的530萬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1.3億人次。中國龐大的旅遊熱潮將持續改變全球市場,中國政府將能夠指導和規範中國遊客的旅遊目的,以懲罰或獎勵各國,以達到其外交政策。伊凡斯舉例,南韓就是近期最具戲劇性的例子。

2017年3月,南韓部署中國長期反對薩德反飛彈系統(THAAD),北京通過一項未公開禁令,禁止中國旅行團前往南韓,該禁令使中國旅遊人次從2016年3月至12月的700萬人,減少到2017年的300萬人。

而台灣自2008年北京開放團體到台灣旅遊,2015年流量達到最高點418萬人次,但自2016年大選,民進黨取得執政權後,兩岸關係緊繃,北京開始控制旅遊流量,中國旅行團的數量下降了60%

伊凡斯指出,旅遊業並不是北京給台灣施加壓力的唯一途徑。台灣的友邦大多來自南半球小國,這些國家很難拒絕中國觀光所帶來的豐厚利潤,2005年以來與台灣斷絕關係的10個國家中,有6個國家獲得了北京批准的目的地,而在台灣僅存的18個邦交國中,帛琉正面特別險峻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