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政客無所不為的韓國檢察官,遇上三星就變侏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三星平時就持續經營以檢察廳帶頭的高階公職人脈。尤其是當中有望往上升遷的人,三星就會利用學緣或地緣等關係進行更徹底的管控,媒體或政界也是。
文:李容馬
插曲1:三星
「三星李在鎔先生的非法繼承起訴事件,處理得如何?」
「尚未決定。」
「公訴時效有多長?七年嗎?還是十年?」
「還沒決定。」
「如果公訴時效是七年,那沒剩多久了。在那之前會決定是否起訴嗎?」
「那也尚未決定。」
這是2003年9月,在首爾地檢第三次長檢察室,次長申相圭和記者們的對話。李在鎔是在1996年12月初非法取得三星愛寶樂園的股票,2000年有人向檢察廳告發以李健熙、李在鎔父子為首的三星高階主管的背信嫌疑。如果公訴時效只設定為最短七年,那就會在2003年12月底到期。沒人能預測法院最終判決會如何,也不該預測。因此檢察廳應該先就最短七年的公訴時效來決定是否起訴。
然而就在公訴時效剩不到三個月的時候,檢察廳卻很正式地說明,他們尚未決定是否要起訴。總是強調徹底法治的檢察廳,做出這種說明很離譜,而且他們還拿這種說法跟記者大言不慚地狡辯。
盧武鉉執政之後,檢察廳因為總統親信賄賂,已經斷然進行過前所未有的非法競選資金搜查,但是碰上三星李健熙會長父子相關案件卻總是答非所問,能拖就拖。
他們受理這個案件已經超過三年。這不是什麼複雜的案件,調查也不需要太多時間或資料。這段期間,負責此案的首爾地檢檢察官,沒人想接這個燙手山芋,一再把案子留給後面接手的人,最後終於到了公訴時效快過期的關頭。即使到了這個時候,檢察官仍然是一副拖拖拉拉的態度。如果不是記者一直在關心,此案也有可能就過期了。
2003年12月1日公訴時效屆滿的前一天,檢察廳終於針對許泰鶴和朴魯斌兩位前任和現任三星愛寶樂園社長進行沒有聲押的起訴。兩人適用的罪名,是把可轉換公司債賤賣給李在鎔,因為瀆職而造成公司損失將近1,000億韓幣。
檢察官如果是按照正常程序處理此案,應該從傳訊兩人調查的時候,就向媒體說明進程,並且設定記者拍攝線。更何況這是瀆職金額超過1,000億韓幣的驚人犯罪,根本就應該立即收押這兩人。因為一般人瀆職金額若是超過一億韓幣,就會被收押。還有,應該從這兩人往上追查,不只是李在鎔,連李健熙也該調查,並一一公開說明。
身為檢察官,對三星集團的會長進行司法調查,這會成為絕無僅有的最佳經驗。然而檢察廳卻無聲無息地處理這個案子,傳訊許泰鶴和朴魯斌前任和現任社長也沒公布。檢察官不只沒有申請收押他們,對此案的主犯李健熙和李在鎔父子也從未傳訊過。他們說,如果起訴共犯,其他嫌疑人的公訴時效會自動停止。於是他們又再度拖延對李健熙、李在鎔父子的調查。這又是丟開燙手山芋的手段。不調查主犯,只起訴從犯,他們可真會想。
對李健熙、李在鎔父子的調查,要到事隔四年之後的2007年11月,因為金勇澈律師公布三星秘密資金的組成疑雲,才由趙俊雄特偵組檢察官接手。當時很多人對趙俊雄特偵組檢察官存有疑慮,因為他是高階檢察官,大家擔心他恐怕無法徹底搜查三星。結果一點都沒錯,趙俊雄特檢的搜查結果和大家預估的絲毫不差。他對李健熙、李在鎔父子搜查的結果,不是從特檢的立場,而是從律師的立場給了一張徹底的免罪符。雖然有數千億元的瀆職和逃漏稅等嫌疑,卻沒有任何人被逮捕。對接受三星賄賂嫌疑的高階公職人員,也下了全無嫌疑的結論。法院最終判了李健熙拘役三年,緩刑五年定讞,連一根寒毛也沒動。
進入盧武鉉政府時期,對付政治人物近乎無所不為的檢察廳,為什麼碰上三星就如此怯弱呢?這可以從金勇澈律師公布的事情,和安企部錄音下來的三星X檔案中找到答案。

三星李健熙、李在鎔父子的非法繼承,無論在當時或是現在都是敏感議題。李健熙會長的最大課題,是將他父親李秉喆會長創立的三星集團安全地交接給兒子李在鎔。在過程中,若是依法全部繳納贈與稅和繼承稅等,繼承可能會出差錯,財產也會損失高達一半。為了避免這些麻煩,需要一套完整的方法。
李健熙會長從「可轉換債券」和「附認股權證公司債」(Bond with Warrant,BW)等可以轉換為股票的新型態債券中找到辦法。李健熙會長將一百億左右的金錢贈與給李在鎔三兄妹,李在鎔等人則用這些錢來賤價購買三星控股公司愛寶樂園,和三星SDS新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和附認股權證公司債。一段時間後,等這些公司債轉換為股票,他們就成了大股東。因為三星愛寶樂園和三星SDS的作用,就是掌握以三星電子帶頭的主要關係企業的控股公司,這就等同於李在鎔接收了三星集團。李在鎔接收了巨大的三星集團,但他要繳的只有最早收到那60億韓幣的贈與稅——16億韓幣。對比之下,李在鎔接收的股票價值卻扶搖直上,他目前的財產高達八兆韓幣。
根據非法繼承的調查結果,可能會動搖三星的第三代繼承。法院如果當真照實判決背信金額,那麼李在鎔好不容易才吞下的三星,可能要整個吐出來。因此三星將這個問題視為生死存亡,進行各方關說。在阻攔檢察廳的搜查上,可以說是做得很成功。
檢視金勇澈律師或是三星X檔案所曝光的事實,還有這段期間以記者身分親眼目睹的三星,發現三星平時就持續經營以檢察廳帶頭的高階公職人脈。尤其是當中有望往上升遷的人,三星就會利用學緣或地緣等關係進行更徹底的管控。媒體或政界也是。平常日子,三星就負責替這些高階人員支應與晚輩一起喝酒的花費,過年過節就送禮物禮金來套交情。禮金也不用大,只要是那種收下來也沒壓力的適當金額就夠了。還會偶爾聯繫人脈,協助大家相互升遷,累積一種三星社群。只要是透過三星的人脈和力量可以解決的請托,來者不拒。想跟三星要個外部董事位置或是安排子女就業問題,都是他們舉手之勞。因為跟三星提出這類請託的人,將來無需三星親自開口,對方就會意識到自己欠三星的情,所以更好。
當風水成為我們的語言——跟著風水名師的腳步,重訪全球知名景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古今中外,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天⼈地合⼀理念,觀察當地的環境與氣候、為了服務使⽤者的需求⽽建設。
江名萱老師深入研究風水的契機,可以說是因為旅行所帶來的啟發——在旅行至北京故宮的時候,對於整個建築群落的方位、形狀、位置等都遵循著青囊經的原理所設計,有著強烈的感觸。
因此,原本就熱愛旅行的江老師,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走訪世界,考察各地的建築物。他發現,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當地的環境與氣候、使用者的需求而建設,和江老師順應自然的風水概念不謀而合。例如巴黎的聖母院、印度的泰姬瑪哈陵等建築,都能在天人合一的設計下,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效果,並且更好地利用自然的能量。
與天對話:巴黎聖母院
「建築物的存在,是要為裡面的人所服務。所以,所謂好的建築風水,其實是應天、應地、應時、應人制宜。」因此,雖然我們可以看到聖母院中央的玫瑰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風水符號,代表光明、能量和生命力;聖母院的塔尖,也象徵著穩定、領導力,以及上達天聽的請求。但更重要的是,屬於宗教建築物的聖母院,為所有信仰著神的人們,所帶來的莊嚴、平靜感受。「聖母院營造出非常強烈的和諧的氛圍,你可以想見當時的設計師,在設計這個建築物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時,所有的考量都是為了讓人的內在可以安靜下來、與天/神對話。」江老師指出。

巴黎聖母院建築風格是哥德式建築,它的建造開始於1163年,耗時超過200年。教堂的尖頂屋頂,不只是融合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幾何美學,更代表著天地宇宙之間的聯繫。這種尖頂建築形式,在古代被視為智慧和神聖,有向上流動的能量。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連接聚集天地宇宙之間,讓整個建築物更加神聖,充滿生氣和活力,並為⼈們帶來好運和幸福。
在古代文化的哲學中,太陽代表著宇宙和自然界的秩序、生命和創造⼒、上帝神性力量等等。所以在建築的設計和規劃中,必須要考慮季節的變化,和太陽的位置,以確保光線在建築空間中,可以達到最佳的利用。聖母院的三扇玫瑰花窗,被認為是世界上 最美麗的玻璃藝術品之⼀,當你走進聖母院中,透過玫瑰花窗所照進來的彩色光芒,加上吟誦詩歌的聲音,還有焚燒香料所產生的煙霧,體現了像是引導人們的心靈,通往宇宙智慧神性的力量,彷彿可以治癒和平衡我們的身心。
「整體而言,巴黎聖母院的每一項設計、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感到非常平靜。」江老師又補充道:「這就是好的風水,所帶來的能量。」
深埋於地的愛:泰姬瑪哈陵
談完了聖母院,江老師又繼續分享她在泰姬瑪哈陵的經歷。「如果聖母院是一棟與天對話的建築,那麼泰姬瑪哈陵想要傳達的,則是一份深埋於地的愛。」位於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不只是印度文化的代表性建築,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泰姬瑪哈陵始建於1632年,耗時約22年完工,在建築風格上,它結合了印度傳統建築和伊斯蘭建築的元素,以白色大理石為主要建材,建築外牆有細密的浮雕和嵌花紋飾,表現了印度文化的細膩和精緻。在陽光照耀下,白色大理石的建築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展現出浪漫、華麗的氣息,「但是當你走進泰姬瑪哈陵之後,除了感受到它的莊嚴、神聖之外,還有一份濃烈的愛情。」江老師說道。
蒙兀兒帝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和他的妻子慕塔芝.瑪哈王后深深相愛,即使沙賈汗要前往戰爭的最前線,慕塔芝也會相伴在旁,兩人感情十分深厚。但令人惋惜的是,慕塔芝在1631 年的征戰途中難產而亡,沙賈汗在悲痛之餘,承諾為她建造天上人間、無與倫比的美麗陵墓——泰姬瑪哈陵。

這座象徵沙賈汗畢生激情和財富的美麗紀念物,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感受這份愛情的真切。「剛才講到聖母院有尖塔,我們可以注意到,泰姬瑪哈陵的屋頂也是尖頂,同樣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皇帝沙賈汗希望透過泰姬瑪哈陵向上連接,跟他⼼愛的瑪哈王后能夠永恆緊密在⼀起。」泰姬瑪哈陵在風水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利用水池來達到陰陽平衡的作用。「水是陰性的象徵,而白色大理石所建造的陵墓則是陽性,因此,水池的存在可以平衡建築物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陰陽能量,創造出和諧的能量和氛圍。」除此之外,江老師也認為在像印度這樣炎熱的地區,利用水池的清涼氣息,撫平人們的情緒、創造安定氛圍,進而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放鬆身心。因此泰姬瑪哈陵也是一個「應天、應地、應時、應人而制宜」而建成的建築典範。
傳世六百年之作: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居所,建於明成祖永樂4年(1406),於永樂20年(1420)完工。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整個建築群給人威嚴而神聖的感覺,是皇權的象徵。雖然紫禁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但依然保持著它的輝煌和美麗,其中風水的佈局,是紫禁城能屹立不搖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年永樂皇帝在建造紫禁城的時候,他要求紫禁城建築佈局形狀和方法,都要符合風水學中的宇宙觀,以及天地人萬物合一的理論。因此,紫禁城的主要建築,都建在南北的中軸線上,這代表著能夠吸收天地間的能量,東西方向的建築物較少,是為了可以利用南北向的通風和自然循環,達到環境的舒適感。
以紫禁城太和殿的設計為例,這個皇帝接近朝臣的宮殿,不僅考慮到太陽的位置、建築物的形狀、360度的方位等等,還有周遭的水源、水流、風向、陽光以及山水環境、生活機能等多個面向。例如太和殿的正門面向南方,就是為了要確保日照充足,可以為太和殿帶來更多的光線和暖氣。而在正午時分,陽光會直射在皇帝的龍椅上,讓這裡充分地接收滿滿的太陽能量。
青囊經中提到:「明地德,立人際,因變化,原始終,此謂之化成。」紫禁城風水設計,是創造出一個巨大的立體空間,裡面有陰陽、南北、前後、東西、左右、內外、動靜、虛實,是因為建築師/設計師能夠將這些元素完美的連結起來,因此成就了永垂不朽的紫禁城。而整個紫禁城的建築群,也因為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高超的的藝術美感。
「如果我們回到600年前,紫禁城建造之初,想必是永樂皇帝將想法、理念,與設計者溝通之後,所誕生的結果。他們當初的偉大理想是什麼?風水方法又是什麼?在整個建造的過程中,永樂皇帝和設計者之間的信任也是非常的重要。作為皇帝,永樂皇帝必須展現領導者的遠見和決策力,但又必須給予設計者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如此一來,才能共同完成這件舉世無雙的建築作品。」江老師補充道。
「風水的學問,是全世界共通的,我們東方有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的《河圖洛書》,西方也有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對應而形成的梅塔特隆立方體。」建築設計最精彩、也是最核心的表現,就在於它如何讓人心的空間、建築的空間、自然的空間、宇宙的空間,互相連結滲透,能量循環不已。對江老師來說,無論古今中外,這些能夠矗立千百年之久的建築物,都是能順應著自然的脈動、四季的變化,讓建築引導著宇宙、自然的能量,為身在其中的使用者所服務,同時創造出最適合使用者的安適環境,使用者自然能夠感到心神平靜,從而展現宏大的精神面貌。江老師也相信,風水的千年智慧,是值得我們現代人細細研究、推廣的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