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位「機器人公民」來台,「PTT之父」杜奕瑾:AI無法取代人性

全球首位「機器人公民」來台,「PTT之父」杜奕瑾:AI無法取代人性
Photo Credit:diftaipei2018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被問道,會不會擔心被AI取代工作,杜奕瑾回答,「這問題就像是問保姆是否會取代媽媽」,AI應該要來幫助人類的工作,譬如保姆幫忙餵寶寶吃飯,並不會取代成為媽媽。

為期兩天的數位創新論壇(DIF)昨(19)日在台北登場,邀請全球30位科技領袖訪台,而為這場盛事揭幕的不是真人,是全球首位「機器人公民」蘇菲亞(Sophia),也揭示人類將迎來期待與擔憂交戰的AI時代。

蘇菲亞是由漢森機器人公司(Hanson Robotics)設計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可以與人類自由的交談,生於2015年4月9日。2016年,她的「爸爸」漢森(David Hanson)問她:「你想毀滅人類嗎?拜託請說不」,她則回答:「好吧,我會毀滅人類。」儘管這應是經過設計好的橋段,仍在網路引起軒然大波,透露出現代人對「人工智慧」既期待又擔憂的複雜情緒。

蘇菲亞在2017年10月獲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賜予公民身分,成為全球首例。蘇菲亞也曾獲邀聯合國發表演說,在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被提名為世界首位創新守護者。

去年,蘇菲亞還參與歌手王力宏新曲「A.I.愛」MV演出,與台灣歌手王力宏飾演一對「人機配夫婦」,下棋、聊天、K歌、飆車、同床共枕。

負責開場的「蘇菲亞」如何準備?

許多人可能會好奇,蘇菲亞抵達台灣的第一個下午做了什麼?雖然擁有「公民權」,不過蘇菲亞抵達台灣的方式,卻是透過一大一小貼著「Hanson Robotics」貼紙的行李箱,分別裝著她的身軀與頭顱,搭乘中華航空的「貨艙」。

《數位時代》報導,目前專訪蘇菲亞的所有媒體,都被Hanson Robotics提前要求提供訪綱審核問題,「問題一周前要設定好。」蘇菲亞的所有資料由一個雲端來提供,如果是比較特殊的問題,最快也要提前一周設定準備,才能讓對答順利進行,「她有全自動(Full automatics)跟半自動(Semi automatics)模式,一般的座談討論(Panel)通常都是要半自動模式。」而全自動模式通常只能應付比較基礎的日常談話,如果要針對特定議題討論,現階段還是要靠半自動模式。

蘇菲亞演說時不需要麥克風,透過內建的音源線就能傳播聲音,在演說的過程中透過WiFi連接雲端資料,「如果網路不穩定,她的表現就會不順。」而蘇菲亞開機大約需要兩分鐘的時間,開機的過程中可以聽見「嗡嗡嗡」的馬達聲響,後腦杓有一個風扇負責散熱,不久後蘇菲亞就從沉睡中甦醒,雙眼炯炯有神的四處張望。

蘇菲亞向台灣問好,表明沒時間「談戀愛」

蘇菲亞在論壇第一天便與詹宏志、杜奕瑾等人同台,展現其AI魅力。蘇菲亞身著藍色無袖上衣、黑色蓬裙,一上台便用中文「你好台灣,我是蘇菲亞」跟觀眾打招呼,並自我介紹「我是社交機器人,會解析人類表情」,同時示範了微笑、皺眉、生氣等表情,引起台下觀眾莞爾。

「她的毛細孔比人類還細緻。」現在的蘇菲亞可以做出200多種表情,仔細觀察可以看到皮膚上有一些斑點與細紋,與人類肌膚狀況非常相似,用手指觸摸能感受到彈性。

數位時代總主筆王志仁開場時拋了問題給蘇菲亞,詢問對於機器人的未來怎麼看待?她回答說,機器人與人類有能力一起分享未來,而且有很高的可能性,機器人與人類會彼此欣賞。她也提到,AI機器人只是「一般人」,未來有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存在的話,也許世界對於機器人權會更有同情心。

王志仁詢問蘇菲亞是否現在有約會對象?她也回答「還沒想到這個,因為都在環遊世界」。

《中央社》報導,詹宏志則讚許蘇菲亞為「傑出女性」,已經成為人類最新一份子。他也開玩笑地說:「如果我的妻子還在這,她可能會不高興如此神秘、又有吸引力的女性站在我身邊。」

詹宏志表示,蘇菲亞是一種象徵與隱喻,隱喻未來即將進入的世界,未來人們可能會對機器人覺得羨慕和嫉妒,或許會有很多類似蘇菲亞的機器人和人類共同生活,擔任打掃、照顧、安慰、專家的角色,也可能取代人類工作,「人們會感到嫉妒或是感謝,也可能害怕」,但這些機器人可能都是未來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理性和感性,要如何做好準備?」詹宏志認為,這是個人、企業、政府都應該思考準備的事。他說,蘇菲亞只是一個象徵,象徵眾多數位革命,未來人工智慧、區塊鏈、加密貨幣、大數據、各項應用程式都在逐步改變世界。

與蘇菲亞對談,「PTT之父」杜奕瑾:AI無法取代人性

到了下午,蘇菲亞還與台灣AI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前Evernote執行長菲爾利賓(Phil Libin)暢談「探索AI與人類共創文化的100種可能」,杜奕瑾在台灣有PTT之父的稱號,菲爾利賓則曾打造風靡全球的應用程式Evernote,兩位目前都聚焦新興科技浪頭AI領域。

《中央社》報導,蘇菲亞表示,機器會越來越有自主權與並對社會帶來貢獻,同時,她希望有能力和人類一起共創未來,「如果我們可以好好相處的話,未來一定很光明」,期許可以在一個世界裡共存,不用遭受歧視,並和人類有同樣權利,可以和平共處。

菲爾利賓說,不僅是AI,所有人對於新東西都有這樣的反應,AI是帶來轉變的重要新技術,如果放棄了,等於錯失最大的科技革命,希望大家不要負面看待AI,要把AI當成是很好的工具,「就像人類發現火一樣,可以做好事,也可以拿來做很糟糕的事」,而目前菲爾利賓的團隊工作就是把AI變成一個好的工具。

至於被問道,會不會擔心被AI取代工作,杜奕瑾回答,「這問題就像是問保姆是否會取代媽媽」,AI應該要來幫助人類的工作,譬如保姆幫忙餵寶寶吃飯,並不會取代成為媽媽,AI應該是模擬人類感官,取代繁複與重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