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陳永和強調,他將以乾淨參選方式,準備350萬元投入選戰,包括200萬元保證金跟150萬元選舉費用,他說,選舉不是非得要靠政黨才能出征,選舉更不是比賽誰有錢,他要改寫選舉文化。
被網友譽為「世界上最棒里長」的台南龍崎牛埔里里長陳永和,因廠商在「月世界」砍樹挖山,及龍崎垃圾掩埋場事件而投入台南市長選戰,他的競選精神與主軸讓他最後獲得近12萬張選票,選舉結束他獲得117,179張選票(得票率12.12%),比林義豐84,153(得票率8.71%)還高許多,在台南6位市長候選人排名第三。
但他今天在臉書表示,選前台南市政府才說絕對不會核准掩埋場水保許可證,但選後卻馬上核准龍崎牛埔歐欣掩埋場興建水土保持許可證。他直言,「你們還會相信政治人物的話嗎?我盡力了!」
《蘋果日報》報導,南市水利局21日回應,由於歐欣公司向農委會訴願結果成功,因此市府只能配合中央依法行政,而中央主管此開發案的經濟部,核准歐欣公司開發許可期限至明年3月,屆時歐欣公司可依法申請展延開發期限。
今天上午台南市長當選人黃偉哲公布最後一批小內閣名單後,針對此事表示,他反對設置龍崎掩埋場,也會向中央反應不准讓歐欣展延開發許可。
(以下為2018年7月報導原文)
台南市龍崎區牛埔掩埋場的計畫案爭議不斷,牛埔里里長陳永和因多年來帶頭反對家園設置大型掩埋場,他7月19日宣布參選台南市長,陳永和說,自己很後悔支持民進黨,但對國民黨和其他政黨也不滿,「大家都知道牛埔困境但從無人關心,只在選舉時才表態一下」,因此他決定「靠自己來守護家園」。
陳永和在20日下午在台南市永華市政中心前正式宣布參選並提出政見,他強調,只要有200萬元保證金有理念的人,都可以參選台南市長,感謝家人的支持,他要讓執政黨知道,「全民最大黨」不是在內政部登記的政黨,而是存在人民和老百姓腦中的才是最大黨。
來自龍崎山區牛埔里的庄腳囝仔陳永和,從小就跟父母離開家鄉出外奮鬥,7年前原本經營螺絲工廠事業有成的他,返鄉發現政府竟要在世界級牛埔「月世界」泥岩水源區上游蓋掩埋場,他堅決反對,4年前回鄉參選里長帶頭守護家園,不花一支菸、一顆檳榔在103年當選里長,他當時的政見就是阻擋掩埋場,要在里民同意下才能興建。
陳永和帶領一群反對設掩埋場的居民,對抗挾有強大財力的財團,希望以發展觀光取代掩埋場,為後代子孫留下故鄉的好山好水。上任後他撐過誣告、抹黑、撒冥紙、被提案罷免等種種打壓。
今年1月因為怪手開挖山頭,他徒步到台南市政府抗議及靜坐24小時,後來一度請辭里長,令地方震撼。
陳永和當時在臉書強調,「家人今晚告知,這塊土地生殺大權在二個人的手裡,那個人就叫做市長大人!或院長大人!我再當100屆里長也保護不了這塊土地給後代子孫!我選100次市長也選不上那個市長位置!要我不如歸去!回家吧?」
今年3月14日,他帶著鄉親北上,到經濟部工業局和民進黨部陳情抗議,現任內政部長(時任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看到陳情民眾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地逕自滑著手機走過,事後陳永和卻被警方依違反《集會遊行法》移送法辦,回到台南之後,立刻收到台北市中正一分局的通知書,還需接受偵察訊問。讓他首次有了想參選的念頭。
隨後,民進黨的「孤鳥」立委林淑芬也在臉書發文力挺,「上週高等法院才剛判決318學運抗議者無罪。這樣的惡法,還沒有修法是我們的立法延宕,就連高院判決都已指明中正一集會遊行法的執法違反比例原則,為什麼還堅持用惡法套在這些台南牛埔里和平陳情的鄉親身上?」
到今年6月底,陳永和看到「老縣長」蘇煥智竟也加入台南市長選戰,還說也反對龍崎掩埋場,「這完全點燃引爆我心中的炸藥」。
陳永和氣憤地說,龍崎掩埋場雖是中央主導的案子,但蘇煥智當台南縣長時為何不把狀況跟民眾說清楚,現在要選才說自己也反對,「這6個要選的人,有哪個去過龍崎瞭解鄉親心聲過?」陳永和怒批,這些政治人物都在檯面上講好聽話,都是為政治利益、政黨利益在操作,沒人真心為老百姓著想。
七月初,台北地檢署傳喚陳永和出庭,陳永和再度質疑,「民進黨在野時公開說要『廢除集遊法』,所以我們才投票給他,結果執政後反而徹底『貫徹執行集遊法』,如此是否有構成『詐欺罪』?」
陳永和昨天臉書上表示,「2018年3月14日這一幕讓我下定決心,不再期待這些人!我該走自己的路了!」「執政黨在野時,說人民最大!執政後把人民要向他們訴苦的事情,從眼前走過去竟然當作沒看到!真的很可惡!」
「我小小老百姓跟你們拚了!」陳永和今天說,為了挽救敗壞的市政,他已獲92歲的母親及家人諒解,家人從一開始阻擋,到現在妻子已去銀行解約定存,用實際行動支持他參選。
陳永和說,自己將用「真心」打這場選戰,自開宣傳車搭配與9旬老母親的合照,走遍大台南37區,會用行動跟台南鄉親說明,「以前台南是府城,最美的台南我陳永和絕對有這能耐,乎伊變成第一名」。
陳永和認為,台南市政府的無能,讓平地變成房屋稅、地價税、停車等問題的「重災區」,而山區則是要設立有害廢棄物掩埋場的「汚染區」,不管是住在市區、平地或是山區,都是住在同一區,叫做「受害區」。
陳永和指出,如今要選舉了,其他候選人又開始講「若是當選就要處理哪些事情」,又在開始畫大餅給大家看,問題是大家能相信嗎?還敢相信嗎?陳永和拒絕再向這些人低頭,也不再相信那些話,因此他決定參與下屆台南市市長選戰。
“2018台灣九合一選舉”的相關議題
- 2019-02-25 專訪苑裡「海線一家親」:用最在地的蠻勁,攪動苗栗的地方與政治
- 2018-12-20 台南市選後核准掩埋場許可證,「最棒里長」陳永和:你還相信政治人物嗎?
- 2018-11-23 EP2 有貓就給讚,不如我們來創個「貓黨」!
- 2018-11-04 高鐵加開57班車不夠用,48所大學學生發起募資,自雇「民主列車」返鄉投票
綠能x數位,科技助攻水產養殖產業升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水產養殖結合太陽光電是一種創新的經營模式,讓漁場除了既有的漁獲外,更能提供綠電創造額外收益,國內更有漁場順勢導入數位工具管理養殖環境,持續提升水產質量。我們可以看到,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正在養殖漁業發生。
糧食生產是農漁業的主要功能,順應環境選擇不同的作物與耕種策略,是農漁民智慧的累積,臺灣的農漁業實力更是享譽國際。然而,由於整體產業結構轉型、生活型態轉變,傳統看天吃飯的一級產業,較不容易成為新世代就業的優先選項,如何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創造新商機、吸引年輕人返鄉,是各界都在思考的課題。
近年來,各國政府致力推動再生能源以實踐減碳,在不同場域、建物等結合光電開發的複合式發展模式,成為兼顧空間利用效率、提高單位面積產值的創新解決方案,這樣的趨勢正在農漁業現場發生。
農漁業結合光電創造附加價值
農電共生可提供自給自足的再生能源,還能保護農作物免受極端天氣影響,提高生產韌性,多餘的電力也可以躉售,提升農民收入。著眼於光電帶來的附加價值,越來越多國家看好農業結合太陽光電的發展潛力,德國、日本已有多個果園結合太陽光電從事農電共生,法國也實驗在成列的葡萄藤上安裝太陽光電模組。
不只農業,國際也開始出現結合水產養殖與太陽光電的漁電共生。例如美國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發展出太陽能牡蠣生產系統,不僅實現綠電自發自用,漁產收穫量更高達傳統養殖場的45倍;而在養蝦大國越南,也開始執行養蝦場結合太陽能發電的漁電共生計畫,為養殖場提供穩定電力並帶來漁獲,一舉兩得。

數位轉型為漁電共生添助力
漁電共生是利用漁業養殖場域結合太陽光電設置,期能改善生產環境、增加漁民收益,創造土地多元利用,是臺灣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方向之一。不過其他國家與臺灣的漁電共生開發型態不太一樣,其他國家多以沿海鋪設水面型光電為主,臺灣的漁電共生則採用室內養殖場搭配屋頂型光電,或室外魚塭搭配立柱型/水面型/塭堤型光電設備,近年來在許多漁民與光電業者的努力合作下,這樣的複合式土地利用模式逐漸展現效益。
不同養殖物種的環境需求不一,漁電共生導入的過程須經磨合,運用魚塭上方架設太陽能板,冬天防寒害、夏天助降溫,並配合不同物種的習性調整投料策略,同時結合數位環境監控系統調節養殖環境,進而達到提高漁獲收益之積極目的。

光電開發帶來的效益,也讓原本衰頹的產業地景重現生機,例如位於臺南七股的日運案場,原本是高鹽度的廢棄魚塭地,在養殖專家與在地青年的協力下,透過微生物、益生菌來控制池水,搭配AI數位化儀器監控養殖過程,持續累積養殖數據建立資料庫,烏魚、虱目魚、白蝦的混養模式已多次收成;四鯤鯓漁電共生案場過去同樣是廢棄魚塭,改建為室內型漁電共生案場後,能精準控制環境變數以從事精緻養殖,已成功育成一尾重達30克以上的白蝦。
由於漁電共生帶來的效益逐漸獲得認同,有別於過去多為光電業者發起的開發模式,最近也出現由漁民發起的漁電共生規劃,例如茄萣區不少養殖戶視漁電共生為吸引青農返鄉的契機,積極爭取納入漁電共生先行區;目前採用塭堤型與立柱型的光電設施,養殖的虱目魚也已開始收成。

養殖漁業正在實現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
數十年來漁民的養殖專業與經營視野,讓臺灣水產養殖產業在國際上向來有一席之地,但近年來確實也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從業人口老化凋零的挑戰;如今結合光電的漁電共生模式,讓原本看似傳統的一級產業開始蛻變,養殖模式、經營模式、商業模式不斷創新,也吸引更多青年關注與投入;臺灣養殖王國的美名,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藉由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再次展現耀眼光芒。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