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尼克森的「乒乓外交」:幾乎不值一文的桌球,提供了無價的服務

毛澤東與尼克森的「乒乓外交」:幾乎不值一文的桌球,提供了無價的服務
中國桌球隊員教導美國人如何打球。圖片來源:《友誼之花遍地開:中國乒乓球代表團參加第31 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並對日本進行友好訪問攝影集》(香港:友誼出版公司,一九七一)|Photo Credit: 貓頭鷹出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一九七一年十月,於聯合國取代了台灣,成為中國的唯一代表時,北京當局獲得了實質的回報。這個小小的白球也讓北京獲得重要的理由,終於重返奧運的大家庭。

文:徐國琦

越過球網的小球:乒乓外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後,北京與華府便成為死對頭,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經過20年的互相猜疑與誤解後,只有某種特殊的東西才能讓雙方得到清楚的信號,知道能朝向更好的關係邁進。而日後證明,這個東西就是乒乓球。

在1960年代末,新當選的總統尼克森得到他需要中國幫助的結論。他需要讓美國從越南脫困,希望能打出中國這張牌對付蘇聯。最重要的是,他想成為與中國破冰的那個人,以世界級的政治家身分留名青史。毛澤東也同樣理解到,改善與美國的關係可能會在戰略上有所斬獲。他的文化大革命已經動搖了自己建立的所有政治體制,這個國家的經濟正在崩潰,並且因為自己造成的外交孤立,承受極大的苦果。更重要的是,196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的關係已經極為惡劣,軍事衝突在雙方的共同國界一觸即發。

所謂1968年布里茲涅夫主義主張,蘇聯有權在任何社會主義國家挑戰蘇聯的權威時,動用武力制裁;而毛澤東現在擔心,這項主義會被用來對付中國。蘇聯甚至問過,如果他們攻擊中國的核能設施,美國會做何反應。北京當局無法承受同時與兩個超級強權為敵。毛澤東和尼克森現在的想法一致,認為改善中美關係會帶來數個好處:首先,面對蘇聯的威脅,有一張「美國牌」可以打;再者,如果尼克森真的想與北京有更友善的關係,也許會讓台灣回歸中國,使毛澤東的歷史定位得以穩固。

螢幕快照_2018-07-20_下午7_12_11
Photo Credit: 貓頭鷹出版
中國桌球代表隊進場。圖片來源:《友誼之花遍地開:中國乒乓球代表團參加第31 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並對日本進行友好訪問攝影集》(香港:友誼出版公司,1971)

在這樣的背景中,1971年的第31屆世界桌球錦標賽於日本名古屋揭幕,比賽期間是3月28日到4月7日。毛澤東親自下令:「我隊應去」,但他也同意選手不應該主動向美國人打招呼或交談的指示。中國隊可以和他們握手,但不能交換隊旗。有了高層指示,加上日本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分開的巴士和住宿地點,如果美國人沒有採取主動,兩國幾乎沒有機會交談。

雖然美國隊領隊哈里森事後表示,不論是他本人或美國桌球協會主席斯廷霍文,都不曾刻意要中方提出邀請,但他確實告訴密西根大學口述歷史計畫的一名訪問者,儘管他不記得中國人有接觸美國人,「我們偶爾會接觸他們」。他也承認,在第一次會面的最後,中國人在台灣問題上指責美國人,他則稱讚中國翻譯的英文很好。當被問到美國選手是否表示自己樂意前往中國時,哈里森告訴訪問者:

是也不是。如果有人——我不知道是誰,但如果有人,像是科恩走向宋中,或是翻譯,或任何人,跟他說:「我們想去中國,弄份邀請函吧。」這也不算是美國隊刻意要中方提出邀請。是美國隊裡有一個人有意要中方提出邀請。如果斯廷霍文和我去找中國人,說:「不知道我們的隊伍在返國途中,有沒有機會訪問中國……」那就是我們的團隊刻意想要中方提出邀請了。但這種事並沒有發生。我們沒有主動要求邀請。我不確定是誰,但我想有人說了他想去中國這種話。

在另外一次的訪問裡,斯廷霍文表示:「就事論事而言,我們必定曾說過:啊,我們想去。我確定有人這麼說。」知道加拿大與哥倫比亞等其他隊伍都受邀時,斯廷霍文說:「我們當然很嫉妒啊。」斯廷霍文也提到,當中國人在會議上以台灣在桌球協會的會籍問題攻擊美國時,他和其他美國人並沒有回應。在休息時間,他恰好站在宋中與他的翻譯旁邊。

我想,這時候滿適合說點話。所以我接近他們,然後說,我在參加這些巡迴賽的時候,我〔會帶〕……50分美元的硬幣,如果他們願意,我很樂意給他們一人一枚當作美國的紀念品;如果他們不能接受,我就不會給他們,以免冒犯他們。然後他們說好,他們可以接受這樣的紀念品。所以我在和他們的任何會議之前,唯一的接觸就是在那一天的友善舉動。

他也表示,相對於其他優秀隊伍,美國選手特別注意中國人:「如果你要看最厲害的人,你就要去那裡學習。」

當美國選手科恩在4月四日跳上中國隊的巴士時,全世界的注意力都放在這個似乎是自發性的美中接觸。中國選手不敢和科恩交談,唯一例外的是莊則棟。他給了科恩一個小禮物,象徵雙方的友誼。莊則棟之後解釋那是怎麼回事。當中國隊毫不理會這個年輕的嬉皮時,莊則棟想到在1970年,毛澤東曾經告訴他認識很久的美國記者斯諾,他期望中美人民可以是朋友。於是莊則棟站起來,透過翻譯告訴科恩,儘管美國政府對中國有敵意,但中美人民還是朋友。為了表現這段友誼,莊則棟給了他一個小禮物。科恩欣喜若狂,儘管那只是個象徵,但送禮給他的莊則棟是世界冠軍。隔天,科恩送給莊則棟一件T恤作為回禮,表示他希望有天能造訪中國。

尼克森的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在回憶錄中指出,莊則棟的舉止,必定已於事前獲得上級授意,因為「如果中國人到名古屋之前沒有獲得要他們和美國人做朋友的指示,他們是不可能同意的。中國人最厲害的才能之一,就是把精心的設計表現得如同自然發生。」但事實上,莊則棟與科恩之間的互動是意外,毛澤東本人也是從西方媒體得知這個消息。

螢幕快照_2018-07-20_下午7_13_42
Photo Credit: 貓頭鷹出版
莊則棟與科恩。圖片來源:《友誼之花遍地開:中國乒乓球代表團參加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並對日本進行友好訪問攝影集》(香港:友誼出版公司,1971)

一份日期為4月3日的中國桌球代表團機密報告,通知周恩來美國隊的成員很友善——隊長和其他隊員和中國隊互動了六次——但是,報告也指出:「美左派和有影響的人物均尚未訪華,由乒乓球隊打頭陣」,可能「政治上不很有利」。周恩來同意,但補充表示:雖然中國此次不會邀請美國人前來,但「可留下他們的通信地址,但對其首席代表在直接接觸中應表明,我們中國人民堅決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陰謀活動。」周恩來將這份報告轉呈給毛澤東。

再一次地,毛澤東比周恩來更為積極:他下令邀請美國桌球隊前來中國。總共15名成員的美國隊,在1971年4月十日抵達中國,這是自1949年之後,首次有美國團體獲准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們前往北京、上海與杭州,並於4月17日離開之前,舉辦了兩場友誼賽。雖然是毛澤東做的決定,但周恩來個人深入參與了這場訪問的所有細節,甚至連美國人應該看到哪一種娛樂活動,也是由他所決定。美國隊訪問期間的重點活動,就是在4月14日與周恩來的會面。根據季辛吉的形容,這項榮耀是「多少外國駐京大使都翹首以盼其身影而不得見啊。」

在這場經過仔細安排的會面中,周恩來引述孔子的話,告訴這些美國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他也告訴他們:中美人民在過去都很友好,但這樣的友善關係在1949年之後告終。現在,「你們這次應邀來訪,打開了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周恩來甚至詳細回答長髮的科恩提出的問題,解釋他對美國嬉皮文化的了解(科恩的母親為了表達感謝,事後還送了玫瑰與電報給周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