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視劇《天生一對》看泰國「貝葉文化」的在地實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泰國社會對於「貝葉文化」概念的傳承與延續,巧妙地經由憲法文本、紀念碑雕塑、電視劇情及供衣布條等在地實踐呈現多元樣貌
泰國《天生一對》古裝穿越電視劇造成的轟動程度,不僅深受泰國一般民眾追捧,甚至連總理帕拉育(ประยุกต์)也特別在總理府接見劇組演員予以嘉勉。這股風潮已跨越國界,引起兩岸三地及星馬泰等華人社會共同關注。其實細究該劇之所以能夠引起回響與共鳴,不外乎是還原了阿育陀耶王朝(สมัยอยุธยา)時期的衣食住行、對外關係與語言文學等日常情景,讓觀眾可想像與探索古代泰國的傳統生活及歷史文化,並藉此發掘和瞭解現代泰國社會延續的某些實踐之傳承背景及歷史緣由。
本次專題藉《天生一對》劇情演繹呈現的「貝葉文化」之隱寓意涵,藉以說明泰國社會迄今仍傳承奉行「貝葉文化」的生活案例與多元實踐:
何謂「貝葉經」與「貝葉文化圈」?
「貝葉經/คัมภีร์ใบลาน」源於距今2,500年前佛陀住世的印度時代,約在公元七世紀左右,隨著佛教進入斯里蘭卡後,並在十二世紀起輾轉傳入緬甸、泰國、寮國及中國西南邊境傣族聚集區。泰國泰族、緬甸撣族、寮國佬族及中國西雙版納地區的傣族,其等族源均屬相同的百越族群,因這些國家的山水相連且共同信仰上座部佛教,迄今仍不同程度地保留「貝葉經」的刻寫、製作、吟誦及供奉等相關佛事活動與在地實踐,因而形成一個「貝葉文化圈」的活態存在。
「貝葉文化」之名源於「貝葉經」,即用鐵筆刻寫在貝多羅(梵語Pattra為「葉」的音譯)樹葉上的佛經,是世界公認的佛教經典載體之一。「貝葉」載體的形式是一種文化現象,其所包括的典籍資料及歷史文獻,除以南傳上座部佛教的教義、教規和哲學思想等宗教性核心內容外,另記錄保存了各信仰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禮儀習俗、文學藝術、語言文字、天文曆法、醫藥病理、法律規約、倫理道德、神話傳說、敘事詩和格言諺語等題材的在地原生文化。

「貝葉文化」載體不限於「貝葉」
「貝葉文化」的精神根基雖是佛教,但也融合了早期印度教文化、佛教文化及在地民族文化,換言之,貝葉文獻的內容不僅是文化知識和思想觀念的薈萃之苑,其載體形製更昇華成具有崇高尊榮的象徵意涵。其實承載貝葉文化的載體,並不拘限於「貝葉」,歷史上以「貝葉經」母本而廣泛傳抄的橫書格式及裝幀形製的「紙質」抄本,亦是「貝葉文化」的重要文獻寶庫;易言之,「貝葉經」已形成跨載體形式的傳播存在,推及至東南亞及南亞次大陸,滋養出豐富多彩的「貝葉文化」。
「貝葉經」的製作工序主要包括「貝葉」的修割、水煮、清洗、打磨、晾曬、壓平、制匣、彈線、穿孔、刻寫、塗墨等特殊工藝,刻寫完成的貝葉裝訂成冊後,在經書四邊塗抹彩漆(紅漆或黑漆)或金粉等加以保護與裝飾。這種經過水煮等特殊處理後的「貝葉經」,能夠防水、防蟲及防蝕,所以可以保存千年之久,並能散發精湛、古樸與大方的莊嚴美感。
「貝葉經」四邊塗抹金粉的長方形裝幀,成為古代佛經及文獻典籍的裝訂形製,被視為知識、智慧與文明等崇高象徵,即使後世漸以紙張取代貝葉成為文獻載體,但時至今日仍有將紙張仿裁成貝葉樣式裝訂,其形製儼然已成「經典」文獻的代名詞。現今泰國朱拉隆功大學(มหาวิทยาจุฬาลงกรณ์)總圖的典藏室及許多古老廟宇內,均能得見仿效「貝葉經」裝幀形製的典籍與經書,由此窺知,泰族自古即藉由貝葉形製將重要智慧與歷史事件加以記錄傳承。

《天生一對》演繹「貝葉文化」概念
泰劇《天生一對》演繹了二段與「貝葉文化」有關的情節,其一是劇中主人公施法所用的「月亮魔咒/ มนต์กฤษณะกาลี」,此部經咒雖屬虛構,但刻意以「貝葉經」的裝幀形製呈現,塑造經咒的神聖地位,及引喻具法術無窮的神秘魔力;另一段是太傅(ออกญาโหราธิบดี)的著作「Jindamanee/จินดามณี」,該書以「貝葉經」形製在劇中出現二款載體的形式,一款是由奴僕刻寫貝葉的抄傳形態,另一款則是以紙質繕寫的裝幀版本,這二款形式皆屬貝葉文化的載體範疇。
這本Jindamanee並非虛構的文學典籍,它是泰國第一本包括語法(聲母、韻母、聲調、發音)、修辭(詩詞創作、同音異義字用法)及泰式數字(๐-๙傳統寫法)的教學專書,直至今日的泰國小學仍以該書為學習泰語之基本教材,茲舉書中以韻母「ใ」賦詩造句及解釋同音異義/形字「บาท」的用法為例如下:
◎ 以韻母「ใ」賦詩造句:
ใฝ่ใจแลให้ทาน ทังนอกในแลใหม่ใส ใครใคร่แลยอใย อันใด ใช้แลใหลหลง
ใส่กลสใพ้ใบ ทังใต้เหนือแลใหญ่ยง ใกล้ใบแลใช่จง ญี่สิบม้วนคือวาจา
◎ 藉「บาท」的同音異義/形字用法:
พระบาท--國王的腳(皇室用語) บาตรพระสงฆ์--僧侶用缽 บาศเชือกคล้อง--繩結
เงินบาท--泰銖 บาดแผล--傷口 อุบาท--生(佛學字彙:生、老、病、死)
(影片解說:《天生一對》女主角第一次親眼目睹泰國第一本語文學著作《Jindamanee》的初稿,和奴僕(後方地上坐著)刻寫「貝葉」的抄傳形態;女主角也比較了現代泰文較當時「大城王朝」多出7個子音字母的差異。同時,男主角也以「5銖」(等於30分鐘)的時間用法演繹「同音異義」字「銖」的例句。 )
《天生一對》做功德供衣布條折疊形式
公元前3世紀,佛教由南印度向南傳入斯里蘭卡後,逐漸分有大寺部、無畏山部及只陀林部等三大派系,而其中大寺派仍然代表保守的上座部(Theravada),並漸次發展傳播於東南亞如緬甸、泰國、寮國及柬埔寨等國。然而所謂「保守」係指上座部佛教對「佛說」及「解釋佛說」採取分别看待的態度,因此亦被稱為「分别說部」,並且在教義學說方面保持純潔性,不輕易接受其他部派理論,在戒律方面亦不容許寺院僧規鬆弛,甚至要求細節戒條都必須嚴格遵守。因此傳入泰國的上座部佛教和其他部派比較,是屬於較為保守的一個派別,特別重視修行次序和修行效果,強調修習戒、定、慧三學和八正道方法。
2023迎向雲端浪潮,掌握職場躍進方程式,培養雲端硬實力就在此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未來,「雲端」將成為企業運作過程不可或缺的數位競爭力之一,而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WS即將於2月23日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免費傳授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並幫助參與者認識雲端、學習AWS提供之上百種的免費雲端服務。
回首2022年來勢洶洶的數位轉型浪潮,數據運算、資料儲存、提升安全性等雲端技術早已成為企業製程最佳化、擴充業務規模、創造價值的重要利器,而在新的一年中,數據分析大廠SAS也指出,整合AI分析平台上雲不只能有效降低部署時間、減少人力成本,亦是在可見的未來中,提升商業價值、邁向永續轉型的科技大勢。因此,許多企業也延續轉型浪潮餘波,積極導入大數據、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等進階數據科技,並搭配各式雲端服務來強化企業內部運轉效能,迎戰全新的市場挑戰。
數位革新不落人後,AWS助您入門雲端
當「雲端」從產業發展、轉型的熱門關鍵字轉變為2023年不分產業別,都有強烈需求的職場必備硬實力,每一位在產業中耕耘奮鬥的從業人員、或是初入社會職場的新鮮人,又該如何提升自我,加緊腳步跟上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數位革新呢?
好消息是,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mazon Web Services(AWS)即將於2023年2月23日的下午2點至5點,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透過專為雲端新手設計的一系列實用入門課程,一步步帶領大家了解雲端技術以及AWS服務。
專業講師彙整雲端精華,基本服務、創新應用一次滿足
AWS線上雲端培訓日是針對雲端新手所量身打造的免費入門實用課程。課程內容由AWS的資深業務發展經理KC Liang,以及AWS技術培訓師Stanley Huang共同帶領,兩人將從雲端趨勢、技術概念、產業應用等角度逐一介紹,並透過深入淺出地介紹及示範儲存、資料庫管理、運算和網路、資訊安全等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以及AI機器學習、區塊鏈、5G及衛星通訊等熱門創新服務,讓您即刻上手AWS高達100多種的免費服務。

課程結束後,除了獲得AWS提供的培訓證書、養成雲端技術能力,亦能了解如何透過雲端服務掌握市場優勢,所以無論是對雲端服務感興趣的新鮮人、企業或資訊相關的高級主管,還是擁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AWS線上雲端培訓日都能為您建立雲端技術概念、拓展應用視野,為個人或公司帶來正面性的影響。
更棒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不只開放免費報名,凡完整參加並填寫會後問卷的參與者皆可參加抽獎,有機會將Air Pods(第三代)與AWS客製露營燈免費帶回家!此外,若您是新用戶,在活動前註冊AWS免費帳號並填寫贈品申請表單,還能直接獲得「AWS不鏽鋼智慧型保溫瓶」,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