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免費,日本人卻要繳6千日圓:日本首間大型賭場最快2025年開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大型賭場解禁,未來將在日本3處建設賭場,只針對日本國民收費、限制進入次數,國際遊客則得以免費進出。
日本安倍政府力推的包含建賭場在內的《綜合度假村整備法》昨(20)日晚間在參議院院會以多數決立法通過。日本全國最多可在3處綜合度假村設賭場,包括大阪、東京、橫濱的地方政府都躍躍欲試,預計第一間賭場,最快將在2025年之前揭幕。
(中央社)《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國會將於22日閉會,在野黨立憲民主黨等提出對安倍內閣的不信任決議案,但在眾議院院會遭到否決,參議院晚間8時左右召開院會,進行包含建賭場在內的《綜合度假村整備法》的審議。在聯合執政的自民、公明兩黨及日本維新會力挺下,最終在多數票贊成下通過立法,最快2020年上半年,合法的賭場可開業。
法案討論時,自民黨表示將做好賭場解禁後會衍生各種質疑的萬全對策,更進一步推動戰略性的觀光政策,活絡地方經濟。對此,參議院最大在野黨國民民主黨指出,7月初豪雨重創西日本等地,應以救災為重才對,堅決反對可能讓賭博成癮症者不能自拔的法案。
審議在討論之後進行表決。除了聯合執政的自民、公明兩黨之外,日本維新會、希望之黨等表決贊成,法案通過立法。
有關賭場等的度假村的設置區域,立法規定,目前以全國最多設3處為限,最初獲得批准設置起7年後須做檢視,賭場空間限制在綜合設施總樓板面積的3%之內。
有關賭場的規範,國際遊客能免費參加,但日本公民進場費為6000日圓(約新台幣1660元/港幣418元),每週僅限進場3次、每月最多10次。經營者如有不當取利的情況發生,則設有罰則,而經營者須將賭場收益的3成繳納給國家。
日本政府希望藉由設置賭場,增加收益,用於大規模國際會議場、劇場等的營運,並期待《綜合度假村整備法》實施能做為2020年東京奧運之後,提振日本經濟的成長戰略,以便招攬更多訪日外籍觀光客。
隨著法律的通過,日本政府將在2019年上半年成立一個委員會來管理許可程序,預計將於2020年開始競標,第一個綜合度假村預計將在2025年之前開放。
為什麼賭博業對日本很重要?
日本政府為了復興日本經濟,提出了到東京奧運會的2020年增加至4000萬人、2030年增加到6000萬人的目標(2017年訪日遊客人數超過2800萬人),根據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統計,2018年上半年有近1600萬國際遊客造訪日本,比去年增長了16%。
隨着奧運會、世博會不斷臨近,以關西圈(京都、大阪、兵庫縣、奈良縣等)為中心的旅遊目的地,旅館入住率也不斷刷新,2018年1月,日本厚生勞動省放寬了酒店經營的限制,鼓勵民間,以解旅遊住宿供不應求的燃眉之急。對地方政府來說,建設賭場不失為提振地經濟的一大誘因。
將於2025年舉辦世界博覽會的大阪市,是承辦賭場的主要候選人之一,已提議在該市西部的人工島夢洲(Yumeshima)上,建造一個賭場娛樂中心。而東京、橫濱、長崎、和歌山,甚至北海道北部島嶼苫小牧市,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高盛(Goldman Sachs)估計,如果3個度假村開放,該國的賭場市場價格為1.75兆日圓,這將使日本成為僅次於澳門,世界第2大賭博市場。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根據全球博彩顧問公司(Global Betting & Gaming Consultants)統計,雖然2017年全球賭場收入比同期增長了8.8%,不過這個產業正面臨一些攔阻,主要是因為近年來中國政府力倡反貪腐運動,中國遊客到訪澳門的人數有所減少。
看好日本的賭博市場,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和其他賭場運營商,花了數年時間遊說日本當局進行市場准入,希望能為賭博產業注入新的活力。《The Japan News》報導,金沙集團和美高梅國際酒店集團,也準備好拿出100億美元注資日本賭場。
而在日本公司方面,SEGA颯美控股(Sega Sammy Holdings)也到南韓先試水溫,到仁川開設天堂城度假村(Paradise City Resort),派出了大約50名工作人員到當地學習賭場相關知識。該公司希望能贏得日本政府的信任,授權他們在日本開賭場。
而訓練賭場荷官的專門學校也已經開始招生和布局。2004年成立於東京的日本賭場學校(Japan Casino School)在今年四月於可能開設賭場的大阪成立分校。而他們在2017年的學生人數暴增到2,014人,比2016年整整多了一倍。報導指出,澳門的賭場業雇用了超過5萬名勞工,日本綜合度假村的合法化,預計也將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雖然剛通過建設度假村的相關法案,但日本社會對於賭博並不陌生。日本媒體人野島剛去年投書《天下雜誌》即指出,日本社會充滿了賭博的元素,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一樣,把賭博融入日常生活。

「我們日本人司空見慣,卻讓造訪日本的觀光客大吃一驚的,就是佇立在許多車站正前方,色彩繽紛,掛著大紅看板的柏青哥(波子機)店。」而這樣的小鋼珠遊戲,曾為日本帶來高達30兆日圓的營收(約新台幣8.43兆元/港幣2.09兆元)。另外日本也有賽馬、自行車競輪、競艇等合法賭博,日本各地都有賽馬場和競輪場,實力堅強的賽馬或騎手都成了社會上的英雄人物。
Tags: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我們常聽到的「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指的是嬰幼兒或兒童在知覺、運動、認知、語言或社交等方面,出現遲緩的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6%至8%,以台灣每年平均有20到25萬新生兒計算,台灣每年大約有1萬5千名嬰兒,可能有發展方面的問題。
但是,發展遲緩並非無法矯治,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等等,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接連照顧兩代遲緩兒,她身心俱疲
今年4歲的蓁蓁,因為有癲癇及心房中膈缺損的問題,所以出生後便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來醫院安排發展評估,發現蓁蓁不僅因為心臟影響整體發展,也有長短腳的問題。蓁蓁的主要照顧者是奶奶,但奶奶除了照顧蓁蓁,也要照顧有輕度智能障礙的蓁蓁爸爸。
蓁蓁爸爸小時候因糞便的細菌感染,發燒到40度後就醫住院,當時醫療跟早療觀念都不發達,並沒有發現蓁蓁爸爸的發展異狀。等到發現後,才趕緊接受早療服務。蓁蓁奶奶常常感慨地說:「因為太晚接受早療,所以成效比較有限,如果當初能夠早點發現的話,或許現在蓁蓁爸爸可以更好。」
雖然感慨,但是蓁蓁奶奶還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陪著蓁蓁爸爸走過了早療之路。現在的蓁蓁爸爸不僅表現不錯,更透過就業媒合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時除了上班,就是陪蓁蓁玩,兩人相處起來像是兄妹一樣充滿了童真的趣味,讓蓁蓁奶奶感到很欣慰。原本想說生活終於要步入正軌的蓁蓁奶奶,沒想到孫女也出現了發展遲緩的狀況。身為主要照顧者的蓁蓁奶奶,想到所有的努力跟辛苦都要再來一次,巨大的疲倦感讓她時常淚流不止。「但是,為了我這個孫女將來能夠自立自主,我現在不扛起來,還有誰能扛起來?」蓁蓁奶奶說。
在照顧的路上,永遠不該讓一個人踽踽獨行
情況和蓁蓁一家類似的家庭,其實並不在少數。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家庭與人口結構改變,不論是上有長輩、下有子女、自己又有工作在身的三明治族父母;或是因父母忙碌而需將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的隔代教養家庭;資源不足、經濟弱勢的偏鄉家庭、單親家庭等等,在面對發展遲緩兒的照顧問題時,經濟、生理、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更加巨大。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21年,台灣共有約1.9萬名兒童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以比例來看,遲緩兒接受早療服務的比例,遠低於遲緩兒的個案人數。這或許是因為受到過去「大雞晚啼」的觀念影響,有些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可能無法及時,或者不願意面對嬰幼兒在發展上的異常狀況。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發展遲緩並不像感冒或者跌倒擦傷一樣很明確。根據研究,目前只有大約20%的發展遲緩能夠找到原因,而在這些已知的原因中,還包括了各種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的影響。
染色體異常、營養缺乏、肌肉神經病變等都屬於先天的缺陷,像上文中的蓁蓁,就是因為遺傳性癲癇問題,而導致的發展遲緩。在後天的影響上,則有可能像是蓁蓁爸爸一樣在幼兒時期受到細菌感染,或者腦傷、腦性麻痺等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所導致,比方家人對於嬰幼兒疏於照顧和互動、兒童受虐,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家庭,較無法滿足幼兒成長所需的資源,才導致發展遲緩。

無論原因為何,如果持續忽視嬰幼兒有遲緩發展的情形,對遲緩兒本身、家庭以及社會,都會帶來更沈重的負擔。試想,如果遲緩兒只能依賴主要照顧者而生活,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主要照顧者會老去、會生病,甚至有一天意外降臨,遲緩兒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照顧遲緩兒的工作,也不應該只由一人扛起,因為長期照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日積月累所導致的悲劇時有所聞。但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只要發現得早,遲緩兒在專業的支持和幫助下,可以減輕發展遲緩的狀況,更有機會跟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步伐。
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伊甸投入早期療育服務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趕上成長步伐。根據伊甸的服務經驗,許多家庭在發現孩子有遲緩成長現象時,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再加上社會環境、家庭結構及生活經濟等壓力,整個家庭就會加速失序,面臨崩潰邊緣。因此,伊甸的早療服務,期許能成為每個早療家庭的堅強後盾,以家庭為核心,為孩子安排療育課程,並透過親子活動、親職講座及定期療育會議,幫助家長在育兒上建立實用的五大能力,包含「溝通力」、「學習力」、「自信力」、「決策力」以及「影響力」,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需求,並能積極且自信地陪伴孩子跨越成長阻礙,減輕照顧壓力。今年邀請到藝人楊祐寧擔任愛心隊長,期待能強化並帶來早期療育正面、積極的印象,讓有需求的家庭,願意主動尋求支援,接受伊甸專業早療顧問團的幫助,共同支持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種種需求。

上文中的蓁蓁奶奶,曾經為了蓁蓁的發展,不管颳風下雨,騎著機車載著蓁蓁到醫院回診,一個月要跑醫院好幾趟,非常辛苦。後來蓁蓁開始接受伊甸的早療服務,短短兩年時間,蓁蓁就有了非常明顯、令人驕傲的進步。比方可以自行上下樓梯、戒掉了尿布,在生活自理及口語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最大進步是在環境適應上——原本蓁蓁相當依賴奶奶,剛開始進入日托班上課的前半年,常常會哭鬧。但現在已經可以自在的跟著團體一起活動,和同學們也相處很融洽,甚至能夠幫忙老師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
「蓁蓁是個體貼的孩子,她在接受早療服務之後,這些特質都慢慢的展現出來。」有一次蓁蓁奶奶在家中默默哭泣,被蓁蓁看到,蓁蓁便上前擦掉奶奶的淚水、安慰奶奶,讓蓁蓁奶奶覺得很驚訝,也很窩心。有時候蓁蓁奶奶在家裡接代工做,長時間久坐時後,蓁蓁還會自動自發的幫奶奶搥搥腰背。蓁蓁奶奶說:「看她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就覺得再怎麼辛苦也很值得。」蓁蓁一天天的進步,讓蓁蓁奶奶覺得很欣慰,雖然還有許多成長挑戰等著蓁蓁克服,但現在的她,已經擁有更多可能性,順利長大、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伸手就有機會抓住的目標。
「當超人,可以不只有自己一個人」,伊甸早療服務一直鼓勵慢飛家庭勇敢站出來,也期待社會大眾給予友善對待及行動響應,支持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幫助慢飛家庭解鎖成長任務,大家一起努力,用愛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詳情請上官網,或洽捐款專線0800-025-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