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虛擬貨幣投資人課5%營業稅,是賦稅公平還是坑殺納稅人?

對虛擬貨幣投資人課5%營業稅,是賦稅公平還是坑殺納稅人?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財稅官員欠缺與時俱進的常識,不知是故意還是無知?尤其當法稅學者指出台灣有高達九千多條行政函釋,許多未經法律授權、或嚴重過時不符現況,而侵害到納稅人權,更加深了有識之士對財稅官員是故意、還是怠惰的疑慮。

文:張濡道

許多熱衷於虛擬貨幣投資的人,常因本身帳戶金流過大而被國稅局盯上,加上央行視加密貨幣為投機性虛擬商品,而非貨幣,引發財政部的「配合措施」,對投資人課徵5%營業稅。此一措施算不算坑殺納稅人?引發熱議。

針對此問題,立法委員江永昌與時任財政部長的許虞哲在立法院有一場精彩對話:

江永昌:比特幣最大的特色是匿名性,你要怎麼掌握買賣者的資訊?
許虞哲:從交易平台方面著手。
江永昌:有哪家交易平台會把客戶的交易資訊給財政部?如果有,早就倒了!比特幣是秘密交易,難道你可以秘密課稅嗎?

因虛擬貨幣投資的匿名特性造成課稅難題,讓許多人認定實務上財政部無法對比特幣交易課稅,頂多只能對交易平台收取手續費課稅而已。但做此結論的人,顯然不了解國稅局秘密課稅已行之有年。

最近一個虛擬幣投資人的稅務案件,很具代表性。他在台灣場外交易(OTC)進出的金額約新台幣5,000萬,國稅局因此開了一張5%的營業稅單給他,稅款金額是250萬還另加罰鍰。當事人憤怒指出,因為帳戶裡錢進進出出,就把進項全部算成收入,這張稅單算不算詐騙?而且虛擬貨幣不像一般商品想賣就賣得出去,國稅局如此課稅行徑,完全不符合市場機制與事實。

許多收到稅單的人無法理解,根據台灣法律,營業稅是就台灣境內買賣貨物及勞務課稅,對國外銷售的境外交易理當非屬課徵範圍。而且就算財稅單位可以直接就帳戶收入課徵5%的稅,但將投資成本全部剔除在外,就不合理,甚至造成賠錢出售卻仍遭追稅的違法現象。

相較於中國大動作打壓加密幣並關閉交易所,台灣官方去(2017)年卻表態出支持金融創新,行政院也通過《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草案,於是本土的加密幣業者們紛紛宣布要成立加密幣交易所。但透過上面的稅務案件,大家是否想過政府背地裡打的如意算盤?

面對這個稅案,當再次瀏覽江永昌質詢當天的媒體報導:「部長隨即表示,目前僅針對交易平台做課稅動作,包括泓科科技跟現代財富交易都有課稅,但僅針對交易平台賺取的手續費收營業稅,而非用戶的交易獲利課稅。」讓我不禁想起民間稅改聯盟的陳抗行動中,在許前部長的大頭照鼻子上加了一根長長木棍,象徵小木偶說謊長出的長鼻子,抗議許虞哲為「說謊部長」,果真非空穴來風!

因此,我要再次質疑財稅官員欠缺與時俱進的常識,不知是故意還是無知?尤其當法稅學者指出台灣有高達九千多條行政函釋,許多未經法律授權、或嚴重過時不符現況,而侵害到納稅人權,更加深了有識之士對財稅官員是故意、還是怠惰的疑慮。

一般來說購買虛擬貨幣風險很高,就如股票、期貨、外匯等金融商品,漲跌無法控制及預測,因此了解狀況的人無不認為,將它視為一般商品交易,課徵5%營業稅不僅不合理,且會產生成交次數越多稅也越多的賦稅不公現象。

依照租稅原理與賦稅人權概念,新興產業或交易行為在無明確課稅法規前,應優先遵守「無稅推定」的原則,這是「租稅法定主義」與「信賴保護」原則的實踐。財政部核發稅單前,應有相關法規之適用,且必須是立法院三讀通過,公佈並訂開始施行日期,不僅不能溯及既往課稅,也不能用缺乏法律授權的行政函令就予以課稅,更不能恣意開出稅單。依據現行法令,投資人的獲利只要申報財產交易所得稅就可以,何需其他課稅方式?

長期以來,國稅局在有課稅額度的配給、以及每年1.3億稅務獎勵金的推波助瀾下,忽略投資人或企業真實的獲利,恣意濫用推計課稅開單課稅,讓變態課稅成為常態,已嚴重崩解台灣的投資環境與條件。

且依前述稅案來看,稅官將投資人帳戶裡的所有進項金額,皆認定是獲利或他們所謂的商品收入,實已明顯反證據法則。尤其若納稅人備齊證據去說明稅單錯誤,稅官仍不撤銷稅單或修改課稅金額時,就更有觸法的問題。

台灣法律中有二條是國稅局常觸法的部分,一是《刑法》第129條違法徵收罪:「公務員對於租稅或其他入款,明知不應徵收而徵收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他們若因此拿到稅務獎金,則觸犯《刑法》第131條圖利獲利罪:「公務員對於主管或監督之事務,明知違背法令,直接或間接圖自己或其他私人不法利益,因而獲得利益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這兩個條文無疑是納稅人有效對抗不法稅單的保命丹,因為目前台灣稅務救濟制度完全失靈,若誤信稅官的建議去走行政救濟,在稅務案件僅6%勝訴,而勝訴也是發回原單位再開一張稅單的殘酷事實下,納稅人只能被迫協商繳稅才得以脫身,否則就會進入萬年不死稅單的折磨中。

但,繳得起的人可以這樣做,繳不起稅的人呢?有多少稅災淹死人的故事在台灣上演,可悲的是,他們被稅官用稅霸凌,卻噤若寒蟬。台灣人究竟在怕甚麼?雞排伯的故事殷鑑不遠,期待台灣人從400年殖民歷史的愚民制度中甦醒,為自己及國家的未來,勇敢爭取賦稅正義吧!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