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國際大風吹】習近平被政變?等神祕兮兮的「北戴河會議」之後再看吧

【國際大風吹】習近平被政變?等神祕兮兮的「北戴河會議」之後再看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七月中以來,習近平「被政變」的傳言滿天飛,但是真是假,恐怕要等到神秘低調的「北戴河會議」之後,才會有比較明顯的線索。

〈國際大風吹〉用生動影音帶你穿越國界,每週探討一個最有意思的國際話題。建議全螢幕觀看!

大家還記得嗎?今年三月份,中國人大取消了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讓很多人說習近平宛如黃袍加身,獨攬大權。不過這個月中開始,卻又傳出各種陰謀論,說他似乎遭到內鬥逼宮,政權可能不太穩固,甚至有「政變」的說法。到底習近平的寶座穩不穩,可能要等八月份一場非常重要的會議之後,才會明朗。相較於所謂「兩會」,這個會議在台灣的媒體版面比較少,但比起「兩會」,它恐怕重要的多。我們先從七月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開始談。

圖片_005
Photo Credit: 廣州電視台播出畫面截圖

不尋常的七月:官媒亂象

與新華社和央視,並稱三大中國官方媒體的「人民日報」,通常頭版一定會告訴大家,習主席今天又做了什麼,但7月9號15號這兩天的頭版卻找不到習近平三個字,非常罕見。

在此同時,12號的央視全國性晚間新聞聯播上,有位黑衣人背對鏡頭匆匆忙忙把稿子遞給兩位主播。隨後有關習近平的報導中,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的頭銜反常地被簡化,主播甚至直呼習近平三個字。

無獨有偶,前一天11號,隸屬新華社的新華網,刊出一則2015年的舊文,標題是〈華國鋒認錯〉,內容描述前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被直疑宣揚個人崇拜,走回毛澤東的老路,最終認錯改過,而且中央還決定二、三十年內不得於公共場所懸掛現任領導人的肖像。

近年來,中國各地確實出現張貼習近平肖像的狀況,加上當年華國鋒最後是在內鬥中自請辭職,結束政治生涯,所以七月一連串跡象引起外界懷疑,中共內部是不是有勢力不滿習近平太神格化,甚至有傳聞號稱江澤民、朱鎔基、胡錦濤等前領導人,要聯手逼宮。

謠言滿天飛,是真是假,局外人很難驗證。但比較肯定的是,到了八月的北戴河會議之後,應該就會有比較可靠的線索了。

你聽過北戴河會議嗎?簡單說,就是每年夏天共黨高層的避暑兼喬事大會,很多重要決策都在這個秘密會議拍板定案。

AP_北戴河-1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什麼是北戴河會議?

位在河北省秦皇島的北戴河,擁有一片細緻柔軟的沙灘,除了是熱門景點,也因為離北京不到300公里,成為政府退休高官的避暑勝地。從1954年、毛澤東時期開始,中共領導階層更每年都在這裡舉行秘密會議,而且不只是現任幹部參與,連一些元老級人物也可能有話要說。會議時間大致落在七月底到八月初,通常要開兩個禮拜。每年此時北戴河就會有大量維安警力出現。

從外交、內政,到敏感的人事安排,都可能是北戴河會議的重點。從歷史來看,更顯得很多事情都是在北戴河有共識之後,才變成實際政策。例如,今年剛好滿60週年的823金門砲戰,就是在1958年由毛澤東主持的北戴河會議上決定的,會開完沒多久,砲擊就跟著展開,而1967年的會議上,毛甚至做出從英國手中武力收復香港的決策,只是後來被周恩來勸退。比較近期的例子,有2012年的北戴河會議,除了聚焦討論當年震撼全國的薄熙來案如何處置,另外也決定了中共最重要決策機構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數,從九人減少到七人,而且具體名單也基本定案。

北戴河會議過程不公開,事後不會留下紀錄或發佈新聞稿,十分低調。相較之下,每年三月在北京盛大登場的全國人大與政協「兩會」,總會吸引中外媒體報導。不過專家分析,真正的決策往往發生在看不見的幕後。香港浸會大學高敬文教授說:「人民代表大會非常龐大繁複,我們只看到最小、最公開的一部份。所有決策都是黑箱產生的,程序非常不透明,我們不知道候選人是內定或真的選上,不知道選舉有無競爭性。」

習近平上個禮拜展開10天的海外訪問行程,預定28號回國。有人說這時候出國,代表他已經擺平黨內威脅,應該不會有事。而習出國這一趟,也代表北戴河會議至少要八月份才會登場。換句話說,這場政變風雲最快也要等到八月中會開完了,才會有進一步的蛛絲馬跡。

看更多〈國際大風吹〉

延伸閱讀:

監製:李漢威
企劃:丁肇九、彭振宣、李漢威、羅元祺
主持:李漢威
拍攝 / 後製:高碩圻 / 鄭宇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