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近亦遠的東南亞》書評:連自家鄉親都忘記存在過的文明國度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石澤良昭在書末以對新生的東南亞國家之期許,提出了幾點獨立後新國家運作的建議,筆者認為其中的「創造新的民族文化、民族認同」與「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政治自由、社會自由」對台灣來說最為重要。
前引
吳哥王朝是在十九世紀重新被發現的東南亞古文明,其範圍包含今日的柬埔寨、越南、泰國等地,說起來它有一段逸聞,其實大概在十六世紀左右,來自歐洲的傳教士在東南亞的茂密雨林裡,發現了吳哥寺的遺址,驚為天人,詢問附近的鄉民這是誰蓋的,鄉民卻給出黑人問號的表情,於是傳教士只好在缺乏線索的情況下,擅自推測這可能是亞歷山大大帝或羅馬人蓋的。其實傳教士來訪當時距離吳哥寺被棄置還不到百年,但是由於自家鄉親都忘記自己曾經有過如此輝煌的石造藝術,於是吳哥寺就要等到十九世紀被法國人再次發現了。
吳哥王朝的特色
吳哥王朝的存在時間為九世紀至十五世紀中葉,是東南亞歷史裡頗具代表性的文明,本書作者石澤良昭親身參與吳哥文明遺址的考古調查,在書中詳盡剖析吳哥文化的特質,以下筆者試以其中的三個面向來介紹吳哥文明的特色所在。
1. 將引進的外來文化轉變為自己的風格
吳哥王朝的美術反映在大量的佛教、印度教的寺院雕像,不過其雕像造型與姿態卻有別於原輸出地,例如佛教裡以佛陀為主題的雕像類型繁多,而在吳哥王朝常出現的是佛陀坐在蛇神那伽(Nāga)上的坐佛像,根據石澤良昭的解釋,蛇神信仰在熱帶雨林的東南亞環境十分流行,因此將外來的佛陀形象與本地的蛇神結合成「蛇神坐佛像」,在其他佛教世界裡未曾見過;此外印度教的神祇塑像在印度常出現的殺戮、性愛、恐怖等主題要素,傳入吳哥王朝後也被「在地化」,石澤良昭指出:「柬埔寨的圖像會迴避印度教中帶有的恐怖、肉慾或是令人不舒服之處,轉換成柔和的表情,並且只採用與柬埔寨人的感性相合的題材來製作。」吳哥王朝的獨特美術風格,正是來自於此。
2. 未世襲化的王朝領袖與世襲化的土地貴族
本書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吳哥王朝歷任的國王幾乎都無法將王位世襲傳承,每一個吳哥王大多都是透過舉兵取得政權來繼位的。石澤良昭認為,之所以造就出這種特殊現象,涉及到兩個原因,第一,吳哥王朝自闍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開創以來,採用源自印度的宗教信仰,闍耶跋摩二世自稱轉輪王,採用了印度教系統裡轉輪聖王的傳說,將國王與神祇的形象合一,國王繼位之後,往往為了宣示權威,經常興建新的寺廟,這個過程可能徵用了不少民力,使其他貴族不滿,因而起兵反抗;第二,這些起兵的貴族,得利於柬埔寨的土地世襲傳統,國王上任之後,為了爭取貴族支持而賜予土地,貴族可以將這些土地傳給子孫或交易買賣,而國王一旦賜予後即無權收回,因此土地貴族會隨世代發展而壯大,而國王在其任內可控制的資源相對較少。這兩個因素造成吳哥王朝雖有王朝之名,但是每任國王之間卻少有血緣關係。
3. 透過宗教影響所建立的公共醫療系統
吳哥王朝的國教多為佛教或印度教,在強調宗教權威之餘,僧院寺廟的興建也隨處可見,每任吳哥王幾乎都會興蓋寺廟,而吳哥王朝的經濟體系也透過寺廟將村落聯繫在一起,對村落的徵稅裡一部份直接移交給鄰近寺廟作為供養,這些寺廟也往往坐落於俗稱「王道」的王家道路旁,方便柬埔寨人前往這些寺院參拜。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在「王道」的考古過程中發現不少「治療院」,按碑文的記載,「治療院」由王家出資維持,內有醫生、藥劑師、廚師等專業人士,工作人員規模從五十人到兩百人不等,大部分民眾去「治療院」看病是不用付錢的,因為這個機構的設置是體現國王的「苦民所苦」。

東南亞的發展歷史對台灣的啟示
雖然本書的主軸聚焦在柬埔寨的吳哥王朝,但是在十二章裡,石澤良昭則將目光擴大至現今的東南亞區域,事實上,「東南亞」這個概念是1945年二戰結束後才流行起來的,此前「東南亞」正如它在近代被殖民的歷史一樣,其地理名稱如葡屬東印度(印尼)、英屬馬來亞、法屬印度支那等,作者認為:
儘管東南亞是特定而完整的地區,但在印度和中國兩大地區的陰影下,一部分地區以「外印度」之名,被包含在印度世界;另一邊與中國相接的地區,則是被納入「華南」的範疇中。
由於地緣的關係,雖然在氣候與地理環境皆有獨特之處的東南亞,長期以來卻一直被外人作為中國或印度的附屬區域來理解。這點與台灣的情況很像,台灣屬於海島區域,生活在這座島上的原住民更是被人類學家認為與太平洋上的玻里尼西亞(Polynesia)人、澳大利亞的毛利人(Māori)有著密切關係,統稱為「南島語族」,台灣是這個族群分布點的最北端。但是台灣自從被納入鄭氏王國治下後,一直身處於對岸中國的陰影下,語言、文化不斷被外來殖民者馴化、摧殘殆盡。
東南亞諸地在歷經數百年的掙扎後,於二戰結束後紛紛獨立建國,組成「東南亞國家協會」,以便團結合作對抗來自其他區域的競爭。台灣在這方面卻仍壟罩在中國流亡政權所帶來的政治陰影下,揆諸東南亞諸國,與我們情況最為接近的是越南,台灣與越南都因地理上緊鄰中國而受到長期壓迫,也曾因國際局勢下在十九世紀淪為他國殖民地,但是越南在二戰後堅持獨立建國的方向,不只趕走了前殖民者法國人,也抵抗了美國在冷戰期間的介入,並在越戰結束後擺脫中國的影響,告別千年以來受制於中國的局勢,在這點上,台灣人仍有待努力。
石澤良昭在書末以對新生的東南亞國家之期許,提出了幾點獨立後新國家運作的建議,筆者認為其中的「創造新的民族文化、民族認同」與「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政治自由、社會自由」對台灣來說最為重要。前者有助於重新凝聚台灣島上原住民、舊漢人(1945年以前定居者)、新漢人(1945年後隨國民黨來台定居者)、新移民(多為1980年代以後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的共同體意識,唯有創造出各族群共同接受的奮鬥目標,才能在歷史陰影下走出嶄新的獨立自主之路;後者則是使台灣真正邁入民主國家建程的核心,只有充分保障並捍衛各種人民的基本權利後,民主才在社會中紮根,當前台灣人的民主意識仍不夠充分,許多人往往以為投票選舉就代表了民主,這種觀念或許仍需長時間的民主實踐、討論才能加以扭轉。
本書的不足之處
Tags:
南投10大農遊體驗──下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來,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南投許多農業區發展為休閒農業區,將農村景觀、農業文創、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營造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結合一級農業生產、二級農產品加工、三級農業體驗和服務,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其發展的休閒農業區將在地生產、農村景觀、農業文化創意、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區內,營造農業主題特色,開發商品,同時提升產業服務質量及充實友善旅遊環境,成為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近年來,南投許多農業區推出農業體驗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遊客體驗農作的樂趣!
以下精選10大南投農業體驗活動:
6. 埔里鎮──果寶歡酵觀光工廠
「果寶歡酵觀光工廠」位於埔里鎮,為全亞洲第一大的網室有機嘉寶果農場,面積達12公頃,主要是以埔里絕佳氣候與水質培育出的果中黑鑽石──嘉寶果,由農場親自栽培,堅持全面以生態平衡的共生方式進行培育。藉由觀光工廠、觀光農場的開放,酵素等健康知識的展示,好物選購、休憩角落的提供,給民眾一個身心靈舒展放鬆的好去處。
◎ 建議行程:參觀觀光工廠→農場採樹葡萄→製作果醬→野餐→製作果醋
◎ 體驗活動:採果體驗、果醬DIY、一日農夫體驗、果醋DIY、酵素DIY
◎ 嚐鮮特選:樹葡萄(12-5月)
◎ 伴手好禮:樹葡萄酵素果乾、有機康普茶、樹葡萄酵素、鳳梨果醋、牛樟酵素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巷64之4號
7. 埔里鎮──宏基蜜蜂生態農場
「宏基蜜蜂生態農場」位為埔里鎮,為傳承超過一世紀的養蜂百年品牌。經營者賴朝賢先生投身養蜂50餘年,生產蜂蜜連年得獎,受台灣養蜂協會譽為「評蜜博士」,並榮獲「神農獎」殊榮。多年來帶領台灣蜂農實施自然農法,輔導協助合作蜂農產銷管理,推廣自然農法與蜜蜂生態教育,研究改良蜂蜜、蜂王乳生產技術,頑固的追求各單品風味蜂蜜所醞釀之極緻品質與香氣,研發出多樣蜂產品引領台灣市場。近年更為台灣首家「產銷履歷蜂蜜」業者,致使出產的每滴蜂蜜安心有保障,且風味極緻!
◎ 建議行程:蜜蜂生態解說館 生態導覽→百萬蜜蜂隧道 穿越體驗→香氛蠟燭DIY→天然古湧泉泡腳
◎ 體驗活動:純天然蜂蠟香氛蠟燭DIY、純天然蜂蠟護唇膏 DIY、天然蜂蠟紫草膏 DIY、天然甜蜜蜂巢蛋糕 DIY、古錐蜜蜂公仔彩繪 DIY
◎ 嚐鮮特選:蜂蜜(3-5月)
◎ 伴手好禮:荔枝蜜、龍眼蜂蜜、貴妃蜜 、蜂蜜果凍條、蜂蜜醋、蜂蜜果醬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枇杷路52之1號
8. 國姓鄉──台灣國姓咖啡館
「國姓咖啡館」位於國姓鄉,為大型全木造建築,館內主要展售國姓咖啡與在地小農產品,亦提供簡單台式熱食與手作甜點。不定期與辦理在地小學作品展覽及藝文活動,咖啡館提供遊客農遊體驗及季節性DIY活動,需提前來電預約。
◎ 建議行程:參觀咖啡館區→咖啡採果→手沖咖啡DIY→咖啡館用餐→養生檸檬醋DIY
◎ 體驗活動:手沖咖啡DIY、紅豆大福DIY、養生檸檬醋DIY、
◎ 嚐鮮特選:阿拉比卡咖啡(9-12月)、羅布斯塔咖啡(5-8月)、賴比瑞亞咖啡(6-10月)
◎ 伴手好禮:國姓精品咖啡豆、國姓精品濾泡式咖啡、國姓精品咖啡限定黑鑽禮盒
地址:南投縣國姓鄉福龜村中正路一段127號
9. 竹山鎮──青竹文化園區
「青竹文化園區」位於竹山鎮,抱著對「竹」的使命,青竹文化園區在竹山落實生根已25年,致力於竹產業竹文化的推動,將竹的生態、生產、生活、創作、教育等功能發揮淋漓盡致;從竹工藝技術導入傳承,透過專書編撰、參與標準認證,到茁壯成熟期並朝社會企業邁進。這個由竹林生產者、竹園經營者與竹藝創作者所共同設立的園區,企圖在竹材、營運、創作三方面做垂直整合,使竹的生態、生產、創作、景觀、生活及教育等功能在此合而為一,這與近年提倡的六級產業不謀而合。
◎ 建議行程:竹生態導覽→手作青竹杯→品嘗竹筒飯風味套餐→參觀青竹博物館→竹鐵馬踏青→品味古早味黃金鮮筍包→住竹民宿
◎ 體驗活動:青竹杯DIY、竹童玩DIY、創意竹編DIY、 園藝療癒時光、黃金鮮筍包DIY、幸福竹風車DIY
◎ 嚐鮮特選:香烤竹筒飯、竹炭嫩豆花、竹炭麵、和風竹筍封、竹筍排骨湯
◎ 伴手好禮:青竹竹醋原液、青竹盒裝竹炭片、青竹竹炭杯、青竹炭寶寶多功能除臭包、青竹經濟包竹炭片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富州里富州巷31號
10. 魚池鄉──日月潭頭社活盆地休閒農業區
「活盆地休閒農業區」位於魚池鄉日月潭風景區內,在政府及農民合作努力下,建立全國最高海拔絲瓜專業生產區,產量面積已接近60公頃,另外,為迎合時下流行的美容、美白趨勢,推出衍生物-活盆地絲瓜水,深獲消費者喜愛。農業區近年來也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推廣農村產業之旅,包括建立台灣第一個以農村為背景的大型壁畫國際彩繪村、傳統文化以手工精製的手工蘿蔔、老菜脯產業以及積極建構無毒農業、中藥草、金銀花還有溼地茶樹精油等農業的推廣,戮力創造永續發展機會。
◎ 建議行程:頭社水庫→走跳活盆地→阿嬤洗衣場→彩繪村(農村的壁畫)→古早味割稻飯
◎ 體驗活動:絲瓜水DIY、菜瓜布DIY、醃製老菜脯DIY、紅茶葉書籤、愛玉DIY、金銀花香包、香菇馬卡龍DIY
◎ 嚐鮮特選:絲瓜(5-10月)、愛玉(9-12月)、菜脯(11-2月)、金銀花(全年)、金針花(8-10月)
◎ 伴手好禮:季節性蔬果、紅茶、老菜脯、金銀花茶、絲瓜布、絲瓜水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頭社村平和巷50-33號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