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來台從英文秘書到餐廳老闆:開一家菲律賓餐廳,是一種消除鄉愁的方式

來台從英文秘書到餐廳老闆:開一家菲律賓餐廳,是一種消除鄉愁的方式
Photo Credit:民進黨婦女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莊美月說,台灣的生活很方便,她其實也蠻喜歡台灣的。比較可惜的是,現在很難重現過去與十五個兄弟姐妹一家團聚的景象。

採訪捕手:徐筱淇

每逢星期天早上六、七點,老顧客們守候在門前,敲鐵門叫:「阿ㄉㄟˇ(在菲律賓文中是大姐的意思),我要吃東西!」這家餐廳在週日早上八點營業,但因為美月整夜都忙著在備料、店裡鐵門呈現半開狀態,大家總是老早到餐廳守候,就為能嚐一口到地家鄉菜。

從英文秘書到餐廳老闆 美月:「什麼都試試」

莊美月1986年來台灣,當時是因為朋友介紹說台灣有個英文秘書工作的機會,她便來台灣了,美月形容自己的個性就是「什麼都試試看」,大不了再回去菲律賓找工作。隻身來台害怕是免不了的,但美月說:「如果你不試試看,你就永遠停在那裡。」在台灣一待就到了現在,已經超過三十年,有了家庭、有了三個女兒,還有一間餐廳。

莊美月是菲律賓華僑,因為父親具有華人血統,來台灣之前就有中文名字了,她以華僑的身份來台灣,一來就拿到了身份證。住在菲律賓時主要講菲律賓話、福建話、英文,沒有講國語,是到台灣才開始學習講中文。剛開始中文比較好,開了菲律賓餐廳之後,講菲律賓話的機會變多了,她笑說:「朋友都說我的中文退步了。」

29983061_1885874941446826_65708074904191
Photo Credit:民進黨婦女部

在異鄉烹飪菲律賓料理 顧家庭護同鄉

莊美月經營的莉山菲律賓料理(Cres-Art Philippine Cuisine),中英文的名稱都是以父母親的名字命名,她說:「謝謝他們讓我成為現在的我。」餐廳的名字透露出對父母滿滿的感謝。最一開始只有星期日營業,當初會想開餐廳是因為想要找一個可以照顧女兒們的工作,如果一到五去上班,下班後的疲憊沒辦法全心投入陪伴小孩。另外,當時又正逢台灣勞力缺工的時期,開放移工身份來台灣工作,有更多的菲律賓人來台灣,如果開一家菲律賓餐廳,就可以認識很多菲律賓人,也能吃到菲律賓菜,就不會一直想回去,是一種消除鄉愁的方式。

星期日是餐廳人潮最多、菜色最多的一天,為了星期日,莊美月得從禮拜六早上開始備料,只為了迎接星期日店裡的忙碌人潮,一直到星期日店裡結束以前都沒辦法休息,開餐廳這麼多年來,星期六的夜晚幾乎都沒有睡覺,而是在在備料中度過的。即使週日生意很好、很需要人手幫忙,但莊美月仍堅持在週日去教堂做彌撒。假日時彌撒場次很多,她會去教堂最早七點半的場次做彌撒,因為那時候店裡人最少,做完彌撒後又得回店裡繼續忙。

37684677_2015435095157476_82570388795471
Photo Credit:民進黨婦女部

來自媽媽的好手藝 家人同心料理上菜

拜訪的這天,美月的媽媽也在店裡幫忙,82歲的美月媽,手拖菜盤,在桌與桌旁,一邊來回穿梭上菜,一邊招呼客人入座。原來,莊美月的好廚藝,來自母親。小時候家裡在做生意,美月就在家中幫忙,看到媽媽做菜也就逐漸培養了自己做菜的手藝,現在餐廳裡賣的家常菜,就是過去美月母親也做過的菜色。同樣的,美月開餐廳,她的三個女兒星期日基本上就會到店裡幫忙,女兒琬綺也說,她從小就幫忙切菜、剝洋蔥,因此媽媽的辛苦她都看在眼裡,此外媽媽對他們的教育、陪伴也從來沒有少過,琬綺說:「這樣的事情看在眼裡,你說不崇拜是假的。」

30052492_1885876741446646_10513821029934
Photo Credit:民進黨婦女部
29873466_1885874661446854_80539530657438
Photo Credit:民進黨婦女部

莊美月說,台灣的生活很方便,她其實也蠻喜歡台灣的,比較可惜的是,現在很難重現過去與十五個兄弟姐妹一家團聚的景象,她的兄弟姐妹們有些在菲律賓,有些在美國,有些則在加拿大,而她住在台灣,大家各自有工作、也都有了家庭,要找到所有人都可以的時間真的太難了,但現在多了視訊,聯繫彼此方便了許多。

提到未來,美月的夢想是可以在菲律賓開一家莉山菲律賓料理的分店,雖然還沒有詳細的規劃,但美月已經在菲律賓買下了店面,要慢慢的把夢想實踐。

莉山菲律賓料理地點:台北市雙城街28巷25號電話:02 2596 6713

捕手介紹:徐筱淇,對世界好奇、渴望能多瞭解一點,對話是一個方法。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請見:莊美月:「什麼都試試」 在台灣堅持做最道地的菲律賓菜

相關報導: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李牧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