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跟中國「買水」錯了嗎?為了東亞青運將「停辦」通水典禮

金門跟中國「買水」錯了嗎?為了東亞青運將「停辦」通水典禮
Photo credit: 金門自來水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廈門引水到金門,1度水的成本大約45.5元台幣,但中國1度水只賣台灣9.86元。淡江大學整合戰略科技中心執行長蘇紫雲受訪時指出,廈門供水金門有統戰的意味,應該避免金門過度依賴廈門水源。

金門長期超抽地下水,為了改善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鹽化等問題,2014年金門規劃透過海底管線向中國福建省廈門「買水」。現在管線完工,8月5日即將開始「通水」,但原訂舉行的通水典禮,27日被陸委會要求「暫緩辦理」,引發討論,29日晚間,金門縣長表示,通水典禮將「低調」辦理,改成只有金門在地人士參與的縣政成果「觀摩活動」。

(中央社)行政院2014年核定金門縣「自中國引水計畫」,解決金門缺水問題,金門縣政府原預定8月5日舉行「自中國引水」通水典禮,並已口頭邀請陸委會、經濟部、海基會相關官員及陸方人員共同出席典禮。

但27日,陸委會召開記者會表示,鑑於中國近來在國際對台灣多所打壓,尤其台中主辦東亞青運遭停辦引發民眾憤慨,認為「此時辦理引水典禮時機不宜」,呼籲金門縣政府「以大局為重」,暫緩辦理引水典禮。

在陸委會表態後,金門縣府連續三天針對通水議題公布新聞稿。金門縣政府就表示,充分理解並尊重中央的政策考量,但水資源不足,為供應民生用水需求,不得已只好長期超抽地下水。縣府表示,為讓金門鄉親有水喝,避免地下水鹽化,有「自中國引水計畫」,現在工程已完工,且依引水合約規定,有供水時間期限。

縣府說,金門自中國引水是民生考量,也是純粹商業交易的買水行為,鑑於金門水情嚴峻現況,又有合約履行義務,引進中國優質原水有急迫性,呼籲中央體察金門民情,重新考量。

28日,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所有引水計畫進度仍按照合約進行,只是通水典禮暫緩舉行,「水會照通」,行政院會積極督促包括金門縣政府、金門水廠,要求福建方面的供水廠必須履行合約,確保供水、購水進度不會受到影響,金門人用水不會有問題。

《中央社》報導,29日,金門縣長陳福海召集副縣長吳成典、參議翁自保、自來水廠長許正芳及相關幕僚研議後續處理方式,最後決定原有的通水典禮將低調轉換成其他「簡單形式」進行,原先的通水「典禮」變為通水「觀摩活動」,僅邀請金門相關人員出席。

《中央社》報導,29日晚間10時多,陸委會公布「有關金門縣政府決定8月5日如期通水之回應」,當中稱「現在因為時機不對,不宜舉辦『通水典禮』,因此沒有原先三方人員(指陸委會、經濟部、海基會人員)出席,也就沒有所謂『典禮』的問題。」也算宣告這場引水典禮爭議告一段落。

年底選舉將屆,更將引水典禮一事加入更多計算。知情官員表示,經過多日協調,最終決定活動照常舉辦,但由原先的「典禮」,縮小規模為金門鄉親與過去有貢獻人士參與的引水通水「縣政成果觀摩活動」,避免造成更多政治爭議,轉而為選情造勢。

海水淡化廠成本太高,水庫設計不良,金門長期超抽地下水

《報導者》報導,金門少雨地貧,年降雨量不到1,000公釐,早期用水仰賴地下水以及軍管時期為了養兵之用開鑿的人工湖庫。

根據金門縣政府2014年的調查,金門每天有1萬多噸的水被私人挖的「違章」水井抽走,長期下來,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和地下水鹽化。金門自來水廠曾興建海水淡化廠和水庫,希望改善地下水超抽問題,但這兩個供水建設因為規劃不良,完工後提供的水一年不到1,000噸,無法解決一年至少700萬噸的用水量(還不包含沒納入官方統計、私人挖掘的「違章水井用水量」)。

《端傳媒》也報導,以價格計算,金門每噸水處理成本高達台幣50元,但金門水費與台灣本島同步,因此一頓水只收台幣10塊錢出頭。

綜合《環境資訊中心》「金門縣政府」的報導,為了解決水資源問題,行政院在2014年核定「金門自中國引水工程計畫」規劃,在2015年與中國福建省政府簽約興建海底管線,將水從廈門引到金門,這個購水契約簽訂期限為30年。整個引水管線工程從2015年10月12日開工,2017年月12月底完成,並於今年1月中旬辦理測試,預計於8月5日通水。

根據計畫,工程進行的同時也將進行「地下水管制及減抽」、「節約用水」、「湖庫水質改善」、「供水設施更新改善」、「多元水源開發利用」等五大策略,以2021年為目標年後,希望達成「地下水減抽1.83萬噸/日」、「自有水源75%以上」、「確保整體產業水源安全」及「110年供需平衡」的目標,實際內容包括增擴建海淡廠、新建淨水廠、改善湖庫水質等。

水是戰略資源,向中國引水適合嗎?

《端傳媒》2015年報導,當時簽訂的引水協議可以說讓金門佔盡便宜,引水1度的成本大約45.5元(金門縣政府也曾評估過從高雄送水,1度成本約280元台幣),但根據協議,中國1度水僅賣台灣9.86元台幣,水價每五年依照匯率及雙方消費者物價指數等基礎做調整。此外,全長27.62公里的引水管線,位於中國的10公里陸管全由中方出資,加上加壓站等總工程經費3億8,000萬人民幣(約19億台幣),也全由中國自行吸收。

《台灣醒報》報導,淡江大學整合戰略科技中心執行長蘇紫雲受訪時指出,水是戰略物資,廈門供水金門有統戰的意味,會弱化該地戰略防禦。雖然金門缺水是一項民生問題,但他認為,台灣有優良技術,政府應在該地建設海水淡化廠自給自足,避免讓金門過度依賴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