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釀酒學》:櫻桃浸泡酒自釀教學,與梅酒釀造Q&A

《大人的釀酒學》:櫻桃浸泡酒自釀教學,與梅酒釀造Q&A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釀造酒能帶來多元豐富的香氣,蒸餾酒高濃度的酒精衝進鼻腔腦門又是另種感受,接著我們要回歸到以酒衝撞水果的本質,清香與酸甜口感的酒——水果浸泡酒。

釀造梅子酒的前處理,我們希望保留果實中成分,所以不應帶有鹽分,也就無需搓鹽,但要如何去除苦澀味呢?首先在原物料的選擇是關鍵,我們會選擇用趨於完熟的黃熟梅為原料,加以用清水浸泡的方式去除苦澀。

高酸度水果——梅酒釀造

發酵果液的控制

  1. 備果:準備2kg黃梅,破碎
  2. 補水:加入6.5kg水
  3. 調糖:2kg,最後糖度約23度
  4. 調酸:最後酸度低於1%,利於發酵
  5. 活化酵母添加:5g酵母菌/酵母營養物
  • 梅子清洗殺菁:保持色澤、防止褐變及殺菌。
  • 破碎梅汁時,如同時將梅子種核破碎,使核仁中所含的杏仁苷分解酶(β-glucosidase)釋放,將有助於脫苦味的反應。

相關書摘 ▶《大人的釀酒學》:麵包酵母可以用來釀酒嗎?如何製作低酒精度的果酒?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大人的釀酒學:發酵、蒸餾與浸泡酒的科普藝術》,麥浩斯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Gather 四合院、徐永年、陳嘉鴻

微生物透過發酵過程,
讓果實與穀物的豐盛滋味,
得以更加豐醇、創造出不同於原物料的酒滋味。

這是一本關於風土酒香的自然發酵提案!
由點到線拉出釀酒途徑,帶你理解釀造的科普關鍵後,
期待以家釀,傳承屬於這塊土地風情的酵釀酒香。

關於發酵釀造的奧秘,你知道多少?!
發酵酒、蒸餾酒與浸泡酒,哪裡不一樣?
為什麼有時候想釀酒卻變成醋?
阿嬤的古早釀酒法用於葡萄酒較容易成功?

「大人的釀酒學」期待融合科學原理與實作示範,讓更多喜愛釀造或想要嘗試發酵的朋友,可以瞭解原則、親酵自釀,試著與微生物和平共處,營造建構友善微生物的釀造環境,獲得我們所預期的釀酵品,輕鬆地做出屬於自己的釀酵風味,品嚐台灣在地果酒的滋味。

本書特色

  • 以直覺的圖解分析,帶你一探釀造的科普樂趣

酵母在釀酒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美妙的發酵風味後,是一連串酵母菌的化學變化,別擔心,書中將釀酒過程相關的科學知識,以容易理解的插圖加以說明,讓你輕鬆進入釀酒世界,一探發酵的各種為什麼。

  • 一起在家釀酒吧!就從水果與穀類的自釀技巧開始

瞭解發酵原理後,當然要動手試試看!如何依照水果與穀物特性調整釀造工序?每種水果最適合什麼釀法?原來會做甜酒釀,就能自釀米酒?從原料的前處理到釀酒製程,皆有詳實的經驗分享與提醒,期待每個人都能享用釀酒樂趣,留下每一季的酒香。

  • 不懂的我們盡力解答!一次搞定關於發酵的似懂非懂

釀酒的每個環節可能會預見什麼狀況?發酵多久才會有酒精呢?自釀酒會過期嗎?浸泡梅酒究竟糖要先加還後放?……說起釀酒,人人心中都有好多不明白,書中將竭力找出可能的問題,為你一一解說那些很想知道的釀酒小知識。

大人的釀酒學
Photo Credit: 麥浩斯出版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