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下一個世代談宗教》:佛教比較像一種智慧、接近哲學,後來才變成宗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佛教是變成了宗教的智慧,此話從何說起?佛陀從來沒有宣稱自己是神。他也從未說過自己是神的使者或特派員。這即是與「聖書宗教」的第一個不同。
文:羅傑—坡爾・德洛瓦(Roger-Pol Droit)
- 「救贖的出口在哪裡呢?」
「就是逃避人生!」
- 「死亡嗎?」
「不是,而是不再重生!這可是兩回事。『解脫者』(délivré)不會重生。他們已脫離生死的輪迴,彷彿已能走出時間的循環。」
- 「那麼,他們到哪兒去了?」
「不知道,因為根本不可想像。當一滴水融入大海,它去了哪兒?」
- 「那要怎麼樣才能解脫?」
「停止產生欲望,停止貪戀虛幻的事物,瞭解我們為何與『梵』(絕對)並無分別。」
- 「佛教徒也是這麼想的嗎?」
「就這一點而言,是的。佛教的觀念和印度教相似,卻不完全一樣,但有一點同宗同源的感覺。」
- 「不一樣的地方有哪些?」
「佛教比較像一種智慧,後來才變成宗教。我試著解釋給妳聽。智慧不一定是悲苦的!法文中,當我們對孩童說『有智慧點』(Sois sage)意思是『保持安靜,別任性亂來』。這實在沒什麼吸引力!對佛教徒而言,這個字辭則更意味一種瞭解世界的方式,讓人改變欲望,改變人生。智慧這個觀念並不包含神的世界或神啟示人類的話語。因此,一種智慧與一門宗教並不一樣。
佛教是變成了宗教的智慧,此話從何說起?佛陀從來沒有宣稱自己是神。他也從未說過自己是神的使者或特派員。這即是與『聖書宗教』的第一個不同。摩西從上帝那裡領受十誡;基督自稱上帝之子;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是神的使者;印度教徒認為《吠陀經》不是人類的作品。佛陀則是一個人,就只是一個凡人,也未宣稱要傳遞某種啟示。他公布一種停止受苦的方法,差不多是這麼說的:『別聽我說什麼就相信!請親自嘗試!』」
- 「他是哪個時代的人?」
「我們知道他是西元前五世紀的人,大約與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釋迦牟尼(Gautama,後來人們才稱他作『佛陀』〔Buddha〕,意為『覺悟者』〔l’Eveillé〕)住在印度的恆河畔。據傳他是一名國王的兒子。他的父親擁有一個小王國,且對小王子百般呵護。根據這則傳說,國王想讓兒子在不知人間疾苦的環境中長大。所以小王子生活舒適、奢侈,音樂、華服、香膏樣樣不缺,卻沒有權利離開王宮。然而有一天,這俊美且武功高強的年輕武士決定無論如何出宮一趟……」
- 「不管他父王的禁令?」
「對。而且他遭遇了三件事,使他發現了家人一直隱瞞他的事實:病、老、死。他得知這些事無可避免,於是發現人生之苦。這促使他想要找出脫離疾苦的方法。佛教的核心思想即是結束痛苦。如何才能不再受苦?是以這種思想當出發點的。既然我們不能消除病、老、死,就該找個方法,讓這些現實不再教我們痛苦。
於是,王子釋迦牟尼離開了父王的宮殿。由於他已成婚,有個襁褓中的嬰孩,遂也揮別了他的妻兒。他決定不再當一名武士,於是剪去頭髮,留下他心愛的馬匹,成為一名隱士,也就是:一個獨自修行冥思的苦行僧。他犧牲自我,追隨智者,幾乎不再進食。根據傳說,他一天只吃一粒米。但他發現這種非常困苦的生活也不是解決之道。並非讓自己受苦就能避開痛苦!於是就和先前離開父王的豪華宮殿一樣,釋迦牟尼離開了指引他苦行的大師們。他想試著自己找到正道。
妳看,這跟『神啟宗教』(religions révélées)大不相同。這故事中沒有神,沒有神祇的旨意,也沒有祂們的話語。只有一個人孤獨地嘗試透過冥思,想找出世界運行之道,想知道該走哪一條路才能避開痛苦。他坐在一棵樹下,決定不再移動,直到找出解答為止。於是他頓悟了,成為覺悟者—『佛陀』。他明白苦厄從何而來,也知道該如何消止它。」
- 「這真是個神奇的想法!」
「是啊,妳說得對。這挺像魔法的,因為,突然之間他什麼都懂了,還看透了整個世界的組織運作。多虧這份覺悟,他終尋獲避開苦厄之路。」
- 「哪條路?」
「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渴望的事物都不恆久。我們渴望年輕,但青春不能永持。渴望美麗如昔,但須面臨人老珠黃年老色衰。我們活著,但終將一死。所以我們總是執著於稍縱即逝的表象,我們痛苦是因為它們會消失。如果能擺脫這種執念,保持距離,便不會再感覺痛苦。擺脫的方法——畢竟這不是說要做就做得到的!——在於一種相對於他人與相對於自己的行為舉止,佛陀稱之為『正』(juste;梵文:samma)。在此我們又看見正道的觀念:不要過緊也不要太鬆,就像小提琴的琴弦:太緊會斷,太鬆則無法演奏出樂聲。因此,在處理我們與事物、與人、與自己的關係時,應該依循這條『正道』,它介於執著與拒絕執著之間。」
- 「這並不真的很像一種宗教!」
「的確還真不像。到目前為止,我所講的佛教,提到的多半是生活中的某種特別行為,一種智慧,幾乎是一種哲學,而不是一種真的宗教。別忘記佛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稱為『慈悲』(Compassion)。那是一種對他人、對所有苦難生命的憐憫。解救最貧窮的人、最弱的弱者,不仗勢欺人,不自私自利,捨己為人,與各種絕望沮喪感同身受;以上皆為『慈悲』的主要形式。此外,在所有宗教中都能看到同樣傾向:每個宗教都強調虔誠、仁慈與互助的價值。
在佛教中,這種『慈悲』擴大到所有生命形態,也包含飛禽走獸。譬如,有一則童話寓言是這麼說的:佛陀遇見一頭牡獅,身邊帶著飢餓的小獅子們。牡獅已經沒有奶水,到處尋不著食物,小獅子們就快餓死。佛陀出於慈悲,捨身讓牡獅吃他的肉!當然這只是寓言,但也顯示了此一宗教所說『慈悲』之範圍,完全不是只限於人類而已。」
- 「那麼,它終究還是一種宗教囉?」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