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跟下一個世代談宗教》:佛教比較像一種智慧、接近哲學,後來才變成宗教

《跟下一個世代談宗教》:佛教比較像一種智慧、接近哲學,後來才變成宗教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佛教是變成了宗教的智慧,此話從何說起?佛陀從來沒有宣稱自己是神。他也從未說過自己是神的使者或特派員。這即是與「聖書宗教」的第一個不同。

「是的,不過我必須說明這是怎麼形成的。一開始,當佛陀創立他的修會(communauté)時,這個團體的性質並非真如我們所熟悉的宗教。僧侶的生活戒律非常嚴格;他們乞討食物,除了一件破衣以外幾乎什麼也沒有,多數時間都用來冥思。但他們並不誦經,也不參加任何儀式。然而若要談論宗教,上述這些都是重要的項目!而且,起初只有僧侶被視為佛教徒。沒有出家的人基本上不得其門而入。他們可以供養僧侶食物,至多如此!

變遷來自時間的效力。在整個亞洲,伴隨著僧侶人數日增,影響力愈漸壯大,有些一家之主、農民、商販加入了佛教徒之列。人們開始為了自己事業、收成、家庭向佛陀祈禱。寺廟愈蓋愈大。廟方開始擁有土地,有時積蓄了大筆財富。乞討者竟成大地主!這種演變,在某幾點上,與歐洲中世紀的基督教類似。佛教僧侶開始為百姓舉辦法會,帶有儀式、誦經、梵唱、焚香與獻給佛陀的香花素果。就這樣,佛教愈來愈朝宗教發展變型。後來,人們把佛陀視為一個超自然的存在,一名神祇。」

  • 「但他本來只是一介凡人啊!」

「沒錯。不過在人類歷史上經常出現這樣的情勢轉變。在所有時代、所有國家,不幸之人總希望不幸能夠終止。治癒一個垂死孩童、避免一場危險的意外、阻止一場殺戮戰爭,這些都是人們的心願。看上去,情勢往往比人還要強。那麼,該向誰求助?該請誰來化腐朽為神奇?人類會向更強大的力量求助。他們祈禱、懇求。而倘若孩子真的痊癒了、真的避開意外了、戰火真的消停了,他們便還願敬謝。這部分,無論人們怎麼想,確實屬於宗教的世界。」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跟下一個世代談宗教》,聯合文學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羅傑—坡爾・德洛瓦(Roger-Pol Droit)
譯者:陳太乙

「宗教是防止生活腐敗的香料。」——培根

宗教是構成人類經驗的一項基本要件。
如果不跟我們的孩子談論宗教,
他們恐怕將會完全錯失人類積攢下來的各種寶藏。

本書作者羅傑—坡爾・德洛瓦,取徑簡單清晰的親子對談,把數十億人類自古迄今的主要宗教信仰,與信徒心中燃燒的希望與常駐感受,講給自己的女兒聽。主要宗旨在以公正客觀之態度,回應女兒的提問。它並非企圖建立一份百科全書式的條目檔案,因為,用心感受每一種異質宗教的精神,遠比臚列各種宗教慶典或飲食規範清單來得重要。此外,本書更欲曳引一條開放面對各式異質信仰的「寬容」地平線,恰如波特萊爾的詩中所闡:

當我從一尊木雕像,
一尊鍍金菩薩像,
或者一座墨西哥人的神像前走過,
沒有一次不自語說:「說不定這才是真神。」

──〈墨西哥大使館〉,波特萊爾(李清安 譯)

getImage
Photo Credit: 聯合文學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