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不只是外觀問題,惡化到最後可能導致下肢潰瘍

靜脈曲張不只是外觀問題,惡化到最後可能導致下肢潰瘍
Photo Credit: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下肢靜脈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才會導致靜脈曲張的發生呢?

靜脈曲張是指靜脈回流機能異常,導致血管擴張變形的疾病[5],通常會發生在下肢皮膚或肌肉間的靜脈血管。靜脈曲張也不是只有血管外觀上的病變那麼單純,如果不加以改善,靜脈曲張可能會出現較為嚴重的併發症,不得不慎。

大家可能會覺得靜脈曲張這種事情應該跟我無關吧?但根據國外研究統計指出,在一般人口當中有高達30%的人患有靜脈曲張,甚至認真點研究起來,痔瘡其實也是一種靜脈曲張的疾病呢。[10]而且針對長時間需要站立工作的族群,像是空姐、櫃姐等行業,相較與一般人,會高出將近兩倍的機會患上靜脈曲張。[10]

這個疾病的發生率這麼高,當然相關的產品也會跟著產生。在一些超商或大賣場上,你會發現林林種種號稱能預防靜脈曲張的彈性襪,但穿了彈性襪就真的有用嗎?到底該怎麼挑選?還有什麼方式可以預防靜脈曲張呢?其實多數人是沒辦法正確回答的。因此,MedPartner團隊醫師要透過這篇文章,一次讓你清楚了解靜脈曲張是如何發生?在生活中如何預防靜脈曲張?同時也列出相關治療方式的介紹。

靜脈曲張是怎麼產生的?會有什麼症狀?

靜脈曲張是怎麼產生的呢?為什麼靜脈曲張常常都發生在下半身呢?要搞懂發生的原因,首先要先搞懂人體的動脈與靜脈系統運作的機制。所有血液會先由心臟的收縮,被打入動脈系統,這時候的壓力最強。隨著血液被動脈系統輸送到離心臟越遠的地方時,壓力會開始降低。血液經過微血管系統之後,再進入靜脈系統時,血管壓力也會逐漸降低到趨近零的程度。

血液進入靜脈系統後,這時候就已經沒有心臟收縮來的壓力可以推動它了。這時就必須靠著身體的動作、肌肉的收縮以及重力等作用,讓靜脈的血液重新能被重新循環到動脈系統中。位於肌肉層的深部靜脈,會依靠肌肉的收縮,擠壓深部靜脈血管。透過肌肉的擠壓,靜脈血管裡的血液會往心臟方向流動,這也會促使較為表淺的靜脈帶離血液。此外,靜脈血管內有瓣膜的構造(但頭頸部及腳部的靜脈沒有此構造)能在肌肉收縮時預防表淺靜脈壓力突然上升,而且在肌肉收縮結束後,能防止靜脈血管中的血液又回流。這一系列的生理機制,可以讓表淺靜脈維持20至30mmHg的壓力。[4]

聰明的你一定可以想像,如果是下肢的靜脈,要將靜脈的血液帶離下肢,其實比上肢還要辛苦,大家都知道「水往低處流」,如果想讓下肢的靜脈血往上回流,就還必須對抗重力的影響。也因此,下肢的靜脈更有可能受到靜脈曲張的影響。

下肢靜脈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才會導致靜脈曲張的發生呢?事情是這樣的,下肢靜脈系統如果壓力過大時,會讓靜脈血管內的瓣膜沒辦法關緊,就會導致血液向下回流。動脈的管壁比起靜脈的管壁更有彈性,積累血液的靜脈因為彈性較低,無法抵抗相對高的壓力,因此靜脈血管構造會出現變形,也進一步破壞靜脈裡頭的瓣膜。

未命名
Photo Credit: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

當靜脈曲張發生時,皮下表淺的靜脈會因此產生血管擴張及結構扭曲的現象,此時外觀上就可能看到微血管的擴張或摸到突起的靜脈。另外紅血球會從靜脈血管移動到皮膚組織中,隨著紅血球的分解,血球內的血基質因為富含鐵質,就會產生皮膚色素沈積的症狀,讓外觀看起來更暗沉。而這些滲出的紅血球不只是造成外觀上的困擾,沈積於血管外組織的紅血球,還會因氧化作用而釋出鐵蛋白及氧化鐵,加上基質金屬蛋白酶(具調節角質細胞、纖維母細胞等以修復傷口的機能)過度活化,進而影響下肢傷口的復原並產生潰瘍,這時候就不只是外觀問題了,還會產生疼痛,甚至是感染。

依照下肢靜脈疾病的嚴重度,我們會根據疾病的症狀表現、病因、疾病部位及生理病變來做慢性靜脈血管疾病的CEAP分級(Clinical-Etiology-Anatomy-Pathophysiology):

  • C0:無明顯症狀或觸摸得到的靜脈血管病灶
  • C1:皮膚微血管擴張或呈現蜘蛛網狀靜脈的症狀
  • C2:靜脈曲張
  • C3:下肢水腫(因靜脈血管疾病所導致的下肢水腫通常不會延伸到腳部及腳趾)
  • C4a:下肢皮膚的色素沈積或濕疹
  • C4b:下肢的皮下組織發生慢性發炎及纖維化
  • C5:較易癒合的下肢潰瘍,可能合併皮膚色素沈積的症狀
  • C6:難以癒合的下肢潰瘍
未命名
Photo Credit: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

要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下肢靜脈曲張的問題呢?透過外觀的觀察以及觸摸,可以自己初步進行檢查。外觀上,可以觀察下肢皮膚上有無明顯呈現彎曲血管、膚色沈積或腫脹的情形。也可以試著觸摸小腿有沒有血管浮現的現象或是水腫(手指壓皮膚凹陷時不會馬上回彈)的狀況。其他臨床症狀,例如長時間站立或坐下時,如果發生下肢的疼痛、局部腫脹、沈重感,那也可能是靜脈曲張。

許多人會覺得靜脈曲張只是外觀問題,但如果不積極預防,或者是已經出現明顯的症狀卻拖太久不去治療改善,靜脈曲張可能會惡化,導致下肢局部潰瘍、表淺靜脈出血、或是靜脈血管被血栓堵塞並產生血栓靜脈炎(皮膚的表淺靜脈)及深層靜脈炎,這時就需要進一步的治療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藉由各種方式來預防靜脈曲張,我們整理如下。

靜脈曲張如何預防及緩解症狀?

靜脈曲張會因為肥胖、懷孕、高年齡老化、長時間站姿或坐姿等多種因素(主要都是讓下肢的壓力增加),導致下肢靜脈帶離血液的能力變弱。這時我們可以透過各種方法,來幫助下肢靜脈的血液回流,以避免靜脈血管發生病變。常見的預防靜脈曲張的方式如下:

  1. 適時運動:大於10分鐘的健走能透過下肢肌肉的收縮,促進靜脈血液往上流至心臟。也可透過運動減重的方式,避免因肥胖所導致的靜脈曲張。
  2. 提高雙腳:將身體躺平,提高雙腳於心臟的位置,讓下肢的靜脈血液回流到心臟。若是有明顯靜脈曲張者,可以一天做三到四次,每次30分鐘以緩解下肢症狀。
  3. 姿勢調整:若需要有四小時以上站姿或坐姿的情形,可適時更換姿勢及活動下肢
  4. 穿戴彈性襪:彈性襪(或醫用輔助襪)的加壓可以促進下肢深層靜脈往上的血流、皮膚表層的血液循環以降低靜脈血壓及預防下肢局部潰瘍。選擇及穿戴彈性襪還是需要留意的事項,我們再多加解說彈性襪的內容。
未命名
Photo Credit: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

至於有些業者會宣稱使用特定的精油按摩,可以改善或治療靜脈曲張,這種說法其實是過度誇大的,詳細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如果是專業治療師(須持有醫事人員執照)進行的徒手按摩,是有可能有助於緩解症狀或預防靜脈曲張的,但一般人未經訓練的亂按,對於某些嚴重的患者,反而可能產生風險,不可不慎。

如何穿戴彈性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