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同行》續集:濃情不再,高麗戰爭史力挽新鮮感

《與神同行》續集:濃情不再,高麗戰爭史力挽新鮮感
Photo Credit: 電影《與神同行:終極審判》edkofilms Youtube截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究竟續集《與神同行:終極審判》水準如何?當中涉及的高麗王朝歷史發生何事?作者以不同角度加以分享。

李德春對解怨脈的恨意演繹太過(含50%劇透)

AWTG2_StillsForPressr21
Photo Credit: 電影《與神同行:終極審判》圖片 / KINGMART AD. CO.

你很難說《與神同行:終極審判》不好看,那種穿越古今、人間地府、生離死別的敘事方式,不管是鋪排手法抑或畫面,依舊精采,我是由衷欣賞的。但是,這次明顯少了前一集觸動人心的濃情,隱隱約約「感覺怪怪」的,還稱不上有很大不滿。

「感覺怪怪」之主要原因,大概就是感情的落差。

首集《與神同行》,說的是現代親情,易生共鳴,如男主角離家後如何記掛母親,死後還是念念不忘,無論角色演繹得如何激動,觀眾亦感覺是情理之中,心有戚戚焉。

續集「終極審判」則截然不同,你會有點難消化李德春和解怨脈之間的情緒。例如,當李德春、解怨脈被派到人間做任務,期間多番轉折,二人巧合從成造神那裏得知自己千年前的身世,正因為事情相隔千年之多,你會留意到李德春的情感起伏欠缺一些說服力。

李德春千年來一直有留意人間事,知道歷史變化,知道文明制度,所以她跟成造神談股票、Steve Jobs的時候,才會娓娓而談,知無不言;可是,當她聽到高麗時代的父母被解怨脈所殺時,又恨意難消,那種恨意猶如她的父母活在現代社會,遭暴徒殺害一般。

問題是,10至12世紀與當代時空相隔之遙,古代的民族戰爭,當時看待生死的態度等等,跟現代法治社會完全是另一世界。假如李德春是隻妖精,她經已是看盡世態的「千年老妖」了,亦等於跟解怨脈相識近千年;即使她聽了往事有情緒,流露情緒的強度,始終過度怨恨眼前無知的解怨脈,這方面略嫌演繹太過。

如果故事塑造角色只知地府一切,不知人間何事,沒有講股票或Steve Jobs等話題,倒是情有可原,否則難以投入。

反之,金秀鴻情感太冷淡、故事尚有啟發性

AWTG2_StillsForPressr71
Photo Credit: 電影《與神同行:終極審判》圖片 / KINGMART AD. CO.

另一邊廂,金秀鴻的情緒反應又太過平淡,他被江林使者帶往「背叛審判所」之前,明明很激動表示不相信自己是「含冤而死」(冤死),到後來知道元東延、朴中尉有意活埋他,他如成佛一般,不衝動多問幾句因由,微笑、寡言,之前堅信朋友絕不會有意害死自己,但知道殘酷真相以後,竟然一點打擊都沒有,平常心過去,如此流露,實在奇怪。

至於金秀鴻「天不怕,地不怕,只怕侏羅紀恐龍」一幕,就當是電影效果需要,不作挑剔,只是,此幕若省去一些對白,等恐龍突如其來出現,二人才邊逃難邊對話,笑點想必更強。

其實,全戲有個可以好好發揮的大賣點,遺憾輕輕帶過,就是老伯許春三缺乏社會保障之下,照顧孫兒的種種辛酸,未有刻畫官僚和土豪的麻木不仁,社區經常有人挺而走險,實在浪費了成造神消失前那句智者之言:人們做那些不好的事,不是他們生來就是壞人,而是他們活在怎樣的處境。

我們正好置身一個「漠視他人處境、隨意批評」的時代,往往習慣抽取一些簡單的道德標準,未細心了解之下,抓住一些表面的言行特徵,急急對世人口誅筆伐,漸漸形成不良的社會輿論,甚至被政客利用。而電影中的成造神,就是逐家逐戶看清楚,有需要時便出手相助,令人們無須在困境中走火入魔,累己累人。

這樣的訊息若能在商業片中巧妙地融合起來,作品的層次相信有所不同,可惜顧及幾位主要角色的背景,必須回顧眾人身世之謎。

接下來,既然故事牽引到高麗王朝,也概括交代部分脈絡。電影不時出現高麗、遼國、女真多邊衝突,這些事件不管是年代、地域都讓我們感覺疏離,不過對韓國人來說,高麗王朝是頗能勾起他們民族激情的時期。

叫「韓國史」不叫「朝鮮史」,高麗戰爭史夠激情

AWTG2_StillsForPressr41
Photo Credit: 電影《與神同行:終極審判》圖片 / KINGMART AD. CO.

一般來說,韓國民族自立的歷史應從7世紀開始,就是新羅王國借助唐朝兵力,擊敗百濟、高句麗等勢力,繼後在韓半島建立統一國家之時;而到了電影講述的時代,已是新羅政權徹底衰落,高麗太祖王建崛興取而代之之後的事,前後可追溯至整個10至14世紀。*

*註:

「朝鮮」一詞不適宜述說韓國史,因為此稱謂在公元前,主要是指在大同江、漢江溪谷一帶的原住民,為數不少是中國人移民過去,而「高句麗、百濟、新羅」並立時期,稱為「三韓」。又一轉到了14世紀末,李成桂推翻高麗自立,他向中國明太祖朱元璋呈上「朝鮮、和寧」兩個國號,最後明太祖選定「朝鮮」並承認其政權,才正式成為李氏王朝國號。可見「朝鮮」一詞附帶了此歷史與政治定位。

站在韓國人的民族本位,他們對10世紀末高麗成功擊退遼國侵擾,想必更感自豪,而所謂遼國就是契丹人建立,原本,契丹人在10世紀末先擊退鴨綠江下游的女真族,繼之有南下吞噬高麗人之勢,只是三番四次遭高麗軍隊擊退,兩國戰事僵持日久,在首次大型交戰後共同尋求議和,高麗雖答應外交上向契丹朝貢,實際卻取得了鴨綠江以南的控制權(即得到契丹承認),此後,高麗軍所到之處,一旦在該區遇上女真族抵抗,便進行清剿,持續多年。

直到12世紀初,高麗將軍尹瓘動員1.7萬軍北上痛擊女真族,修築東北九城,其中在公嶮鎮立碑以此為界,宣示高麗王朝的國土,不過其後依然屢次發生衝突。

所以,江林的父親(高麗將軍)在東北邊境遇上契丹人遺孤,將解怨脈收為養子,後來解怨脈被派鎮守北方,卻私下違抗軍令救助女真族孤兒們等故事,正是發生在高麗、遼國、女真三方多次衝突的時期。

整體仍算高水準之作

AWTG2_StillsForPressr31
Photo Credit: 電影《與神同行:終極審判》圖片 / KINGMART AD. CO.

無論如何,《與神同行》所建構的世界,就是不論人間渡過了多少世紀,變換了多少政權和制度,陰曹地府的審判準則同樣通用,而人死後的鬼魂,若列入以下三類均可視為「貴人」:

  1. 冤死(含冤而死)
  2. 枉死(不該死而死)
  3. 模範善人(良善大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