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肇事就竄改班表」客運業法務告白:司機過勞的共犯結構是這樣煉成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業者與司機之間,到底是誰在中間代替業者的名義,實際處理行車糾紛?在業者以不當的勞動條件壓榨司機時,是誰在協助維持這樣的壓迫?答案是,客運公司的「法務」。
文:何宇軒(獨立記者)
點開新聞,不時可以看到客運司機疑似過勞發生車禍的事件,讓大眾驚覺勞動問題不單純在勞工與雇主之間,而可能危及每一個人的生命安全。
在這類事件中,客運業這一方往往被簡化成只有「管理高層」與「基層司機」兩種角色。一般人較少探究,在業者與司機之間,是誰在中間代替業者的名義,實際處理行車糾紛?在業者以不當的勞動條件壓榨司機時,是誰在協助維持這樣的壓迫?
答案是,客運公司的「法務」。他們必須隨時待命,趕往事故現場,處理行車糾紛與保險事宜。在處理過程中,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對這些法務們而言已是家常便飯,甚至法務自己也被迫成為共犯結構的一環。他們對於維持這種不當勞動環境的結構,扮演著關鍵角色。
曾經擔任客運法務的「Y」將在本文現身說法,對讀者揭露他在任職期間所看到的客運業勞動亂象、進一步敘述法務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法務自身的勞動狀況。而業者又是如何把法務拉進共犯結構中,協助維持體系的運作?
記者(以下簡稱Q):請談一下你的工作?
客運法務Y(以下簡稱Y):我的正式職務名稱叫「保安稽查」,不過對外自稱「法務」,一般人比較好理解。關於我的工作內容,別家我不清楚,但以我們家來說,比較像保險的「理賠人員」,通常要去自家客運肇事現場處理狀況,包括看車內影像、決定是否上法院等等,或者是直接押著司機去跟對方道歉,即使不一定是司機的錯。
表面上有七休一 還是休不到
Q:關於公車司機過勞的情形,除了常見的排班問題和疲勞駕駛,你還有看過哪些亂象?
Y:其實公車司機過勞,不只是在駕駛的時候,甚至他們在僅有的假日也一樣過勞。大家可以注意像是故宮等景點,不是常看到有人穿著背心,在站牌旁邊引導乘客上下車嗎?那些工作人員,其實平常都是司機,他們是去「銷過」。
若是肇事被記過,累積三大過就會免職;已經累積兩大過的司機,會在假日去銷過。銷過算是「自願服務」,不會列在班表中,但他們也只有自己放假時有空去銷過。最後結果就是,即使班表看起來有「七休一」,其實他們根本一連七天都沒放假。隔天再去開車、再過勞肇事、再記過⋯⋯惡性循環。
另外,司機不只是工時受到壓榨,也有在金錢上。為了降低損率,讓隔年保費不會拉高,公司規定,如果損失費用沒有達到3萬,就不報「出險」,全部司機出。公司會先墊,但按月從月薪扣。所以,搞不好有人還會覺得,「當初何不撞大力一點,如果損失金額達5到6萬,公司就會出錢了吧!」但事實上,核保還有20萬的產險理賠上限,若損失超過20萬,司機必須與公司依規定比例分擔,通常司機必須負擔數萬到十幾萬不等。
缺人、浮濫錄取、解僱的惡性循環
Q:公車司機的流動率如何?
Y:因為工時很長,所以一直缺人。因為缺人,各種怪人都能錄取,又容易犯錯、又被解雇⋯⋯我還看過連不會打擋的人都能進來,實在很扯。
有些司機有經濟壓力,他可能要養家庭、背債務,公司很愛這種,因為跑不掉;但做久了,身心狀況都不好,有重聽的、抱病開車的、疑似嗑藥、疑似躁鬱症,或心理狀況不佳的都有。
就算新人進來了,好開的路線也會被老鳥佔去、辛苦的路線都給新人開;像有人第一天上班,就要從泰山開到天母,這路線很難開,等於是變相陷害新人。新人出事很快會離職、又繼續找新人、再度犯錯,一樣是惡性循環。
Q:司機有出來發聲抗議不合理的勞動條件嗎?
Y:司機大部分沒讀什麼書,或許他們多少能感覺到制度好像不合理,但就是停留在嘴巴上幹譙的程度,不會去意識到這是不是違反勞基法,也從沒聽過司機從法律的角度在討論他們的勞動狀況;司機工會也是親近資方的。
公司指示竄改工時,法務成過勞幫兇
Q:在這些勞動亂象中,法務扮演甚麼角色?
Y:如果司機肇事,公共運輸處(公運處)會查三天內的工時,但公司會要求法務竄改。如果該司機每日工時超過10小時,就把時間改到10小時內。原本做法是把發車時間改掉,或直接把某班次的班車抽掉;但高層後來要求不要抽班次,因為該時段明明有開車,班表上卻沒有,這種幽靈班車很容易被公運處揭穿。
容易改的是公車回到站上的「回程時間」,只要宣稱交通順暢、很快回到發車站上就可以了。只要一次改個5分鐘,就能積少成多,反正有很多趟可以改。
這讓我們每個法務身上都背負偽造文書,因為文件都有蓋我們的章。如果造假被揭穿,就是那天的法務自己負責,法務變成共犯結構的一環。
Q:法務不配合改工時會如何?
Y:若沒有改工時,公司就會要法務吞罰單,或是扣薪水。我還有一次遇到前一個離職法務原本要吞的罰單,公司竟然要其他在職法務吞,真的太荒謬了,這讓我感受到強烈的不合理。
我們法務平常工作也很忙,不會想在這種事情跟公司對抗。反正公司做法就是把法務拉進來,賭我們不敢揭穿。對於這種做法,能忍的就留下來、就是公司要的人,而不爽的人早就離職了。所以法務的流動率也很高,各家都缺人。我遇過的最久做三年,其他人沒超過兩年的。
Q:對於這些不合理的要求,公司有試圖把它合理化嗎?
Y:做法務的都知道這些要求不合理,公司其實也沒有打算合理化,連對我們洗腦都懶了。
法務勞動條件也欠佳,拿命與時間換薪水
Q:回到客運法務本身,待遇及勞動條件如何?
Y:新人大約是38~42K。法務的工時也很長,表定上班時間是早上八點半到下午五點半,但如果輪到值班,變成早上五點到半夜一點半,也就是只要有公車班次的時間都要待命。值班頻率通常五天輪到一次,人手不足也有可能三天一次。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