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未完成的緬甸民主革命:「8888運動」30週年,脆弱的民主依舊在軍方手中掙扎

未完成的緬甸民主革命:「8888運動」30週年,脆弱的民主依舊在軍方手中掙扎
緬甸8888民主運動的檔案照,9月18日警方加入了在緬甸街頭反政府的示威者,部分軍人也加入支持民主行動的行列。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緬甸獨立以來最血腥、死傷最慘重的這場「四個八運動」看似走到了民主的邊緣最後卻以失敗收場。這失敗對緬甸人民而言並非僅是外界所看到的政治層面,整個教育體系被催毀,國家所有資源及經濟命脈完全被軍方控制。

文:雙曉

當我們在想著如何慶祝一年一度的父親節時,號稱亞洲五虎之一的緬甸正在努力著如何彌平一場30年前不成功,但埋下民主革命種子的「四個八運動」(又稱8888運動」)所留下的傷痛。

1988年8月8日起義的這場革命,它的後遺症至今深深影響著緬甸。今年是緬甸「四個八運動」30週年,這30年來緬甸這個佛塔的國度承受過多少創傷,純樸的緬甸人民們如何渡過水深火熱的困境,是我們無法想像,而今日的緬甸又面臨何等艱難的挑戰?當然,不僅是外界關注的羅興亞人權問題,政策不穩定及嚴重缺乏人才所導致的經濟困境、停止不了的內部戰爭、貨幣貶值、基礎建設不足、各項政策執行不力等,再加上每年雨季的嚴重水災,使得當年受國際肯定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民主鬥士翁山蘇姬、今日的緬甸執政者飽受各界批評,處於腹背受敵的困境中。而緬甸的民主發展依然脆弱地在軍方的手中掙扎。

緬甸當今所面臨的困境,你我都很清楚不是短期之內所造成,更不是短期三年五年就可解決。要談這困境的起源,得追溯到1962年三月,當時奈溫將軍(U Nay Win)以國家正在面臨即將瓦解的危險為由,發起政變把民選總理巫努(U Nu)趕下台,開啟了他的緬甸式社會主義時代,用高壓的手段統治到1988年。他奪權幾個月後,七月七日仰光大學的學生們示威抗議他的獨裁統治,但立刻被鎮壓,造成不少學生死傷,被稱為七七事件(Seven July)。從此以後民眾對奈溫政府失去信心,對政經情勢敢怒不敢言。1980年後期蘇聯地經濟走弱,東歐各國興起推翻社會主義要求民主改革,尤其當1986年菲律賓的「人民力量革命」成功推翻獨裁總統費迪南德馬可仕,緬甸人民開始蠢蠢欲動。

當時,國內外情勢的變化讓年近80歲的奈溫開始為自己退路著想,1987年八月,他罕見向人民承認其政策失敗使國家經濟陷入困境,卻又在9月5日無預警宣布廢鈔,使淹淹一息的經濟休克,令多數剛領到薪水的基層人民受到嚴重衝擊。

Ne Win_奈溫_緬甸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奈溫(Ne Win,圖右),緬甸軍政府領導人及獨裁者。

種種因素,讓25年來人民們被壓抑的不滿情緒隨廢鈔事件達到最高點。仰光的學生們開始發動抗爭活動,要求民主政治及經濟改革。隨著零星的學生抗爭活動展開,遂造成了一些衝突事件,其中在一次的示威活動中,仰光工學院的學生領袖彭莫(Ko Pon Maw)被警方射擊身亡,並有多位學生被逮捕,這不但激怒了學生們,更激怒了整個社會。在學生們的號召下,仰光開始出現一波又一波的抗議活動,不只要政經改革開放,更強烈要求當權者對學生領袖被擊斃一事給個交代。

(由美聯社拍下當時學生抗議的畫面)

為平息風波,且避免學生們集結造勢,軍方佔領了部分校區,政府也宣布全國大學放假,各地區零星宣布宵禁,國家媒體完全封鎖所有示威抗議消息,人民們只能靠BBC和VOA來了解自己國家的情況。為完全控制住軍方,軍中嚴格禁止收聽BBC和VOA。後來宗教團體也開始加入動員,並開放寺廟埸地供學生及反對人士們使用。只要有規模較大的示威活動,政府即調動偏遠地區軍隊,宣稱有暴民作亂,使不知情的基層軍人無情地鎮壓學生。當時只有被奈溫鬥爭下來的退休將軍翁吉(U Aung Gi)發表公開信,譴責政府迫害人權,要求經濟開放政治改革等。

AP_8801010128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1988年1月的仰光抗議活動,照片中可見警察和其他著制服的公務人員參與示威活動,當時緬甸政府已下令,公務員重返工作崗位將面臨處分。
AP_880320044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1988年3月的仰光街頭,在一場騷動中學生試圖翻倒一輛卡車。

奈溫完全不在意沸騰的民怨,大學反覆地開學又放假,宵禁、解禁命令隨抗爭活動反反覆覆地執行,讓整個國家混亂不堪。幾個月下來局面失控,政府只好宣布大學無限期休假。在國內外壓力下,奈溫在1988年7月23日做了政策性的宣布,宣布他和總統山友(U San Yu)退休、將開放黨禁,卻語帶恐嚇地說國家不會放任暴亂行為,若有任何暴動槍口不會對空發射、必定要人命。另一方面為平息民怨,內政部長則為被警察抓進囚車內的41位抗議學生窒息死亡一事負責辭職下台,為表示政府的誠意,恢復了被各大學開除的學生們的學籍。

但學生和人民不相信不接受政府的善意,尢其奈溫的「要人命」之說更是激怒了全國。被迫放假返鄉的大學生剛好成了各鄉鎮示威活動召集人,壓抑已久的社會各界也紛紛投入抗爭活動。各地的學生、僧侶及反對派人士們開始串連策劃舉辦全國性示威活動,並選了1988年8月8日為民主革命的吉祥日,命名為「四個八運動」。以當地寺廟為基地號召返鄉的大學生、國高中生及民眾們,身穿白襯衫黑沙籠上街示威要求民主改革、經濟開放。就這樣,緬甸的首次民主運動由仰光、曼德勒蔓延到全國。仰光的交通因此癱瘓,全國經濟隨之停擺。

AP_0704280221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1988年8月,學生和僧侶於反政府抗議期間走上仰光街頭,要求緬甸實行民主,當時,更有上千名民眾走上街頭慶祝解除戒嚴令。

當然奈溫依舊不肯放手,在幕後策劃指揮如何打壓抗爭活動。他的接班人,也就是被人們稱為「緬甸屠夫」的盛倫(U Sein Lwin)在短短16天任期內用殘暴的軍事手段打壓殺害示威抗議的學生及民眾,掃射校園、醫院,造成近數千人死傷、多位學生失蹤。這事件受到國際關注,在國際的譴責及壓力下盛倫下台,並由曾短暫在耶魯大學任教過的法學博士貌貌(Dr. Maung Maung)接任,但人民對政府的信任盡失,不再接受奈溫的任何魁儡,抗議民眾要求立即解散政府、成立臨時政府並舉辦選舉。政府表示讓步,承諾開放組黨,擇期舉辦選舉並宣布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