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國公布第二波對中160億課稅清單「鎖定半導體」,北京立馬回敬了

美國公布第二波對中160億課稅清單「鎖定半導體」,北京立馬回敬了
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則認為,從公布的品項來看,「美國並非出重拳,而是威嚇的意味較濃厚」,「乍看之下很嚇人,但其實衝擊程度並不高」,台廠甚至有可能受惠於轉單效應。

(中央社)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華府美東時間7日公告,8月23日起對價值160億美元的279項中國產品課徵25%關稅。中國商務部也立即於8日晚間公告,也將對16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加徵25%關稅,並與美方同步實施。

美國貿易代表署公布書面聲明,並公告將課稅的最終清單。在「301調查」下,這是美國7月6日起對中國340億美元的產品、課徵25%關稅後,第二波對中國課徵關稅的措施付諸行動,而相較於初步清單中有284項產品,根據USTR,最終清單為279項,減少5項。

美國最早是宣布對中國總價值500億美元的產品、課徵25%關稅,而其中160億美元是第二波啟動,尤其針對「中國製造2025」及中國強迫美國企業轉移技術及竊取美國智慧產權而來。

《自由時報》報導,主要瞄準中國工業部門產品,包括電子類、工具機、蒸氣渦輪機、塑膠和化學品、鋼鋁產品,多是「中國製造2025」計畫重點發展及扶植產品,包含IC晶片、相關半導體裝置及IC製造設備與零配件等,是對中國強迫技術轉讓、竊取智慧財產(IP)、歧視外企等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回擊。《路透社》還指出,新關稅清單將衝擊中國半導體產品,甚至波及到上游晶片原產地的美國、台灣及南韓。

不過,細看最終清單,除有部分與半導體有關的產品外,其他還包括農用拖拉機、工具機,甚至還有鋼、鋁相關產品。

美國早在今年初就宣布全面對鋼、鋁進口產品開徵關稅,包括傳統盟友歐洲聯盟及加拿大在內,也未能倖免。USTR還表示,中國在科技轉移、智慧財產及創新相關的行為、政策及慣例上有不合理處,且帶有歧視性,對美國商業造成負擔。

而中國中國商務部在8日晚上以發言人名義發布書面聲明,指美方又一次將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之上,是十分無理的做法。中方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和多邊貿易體制,不得不做出必要反制,決定對160億美元自美進口產品加徵25%關稅,並與美方同步實施。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隨後公告,經國務院批准,決定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中,第二份對美加徵關稅商品清單作適當調整,自北京時間8月23日中午12時01分起實施加徵25%的關稅。

公告也提到,根據有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的意見,為最大限度保護中國消費者和企業利益,對徵稅商品清單進行適當調整,具體商品範圍以這次公布為準。

相較首次公布的清單有114項產品,這次公布的清單則為267項產品。內容包含煙煤、瀝青、汽油、各類金屬碎料、汽車、引擎、柴油型貨車等商品。

《蘋果日報》報導,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則認為,從公布的品項來看,「美國並非出重拳,而是威嚇的意味較濃厚。」孫明德還表示,中國的半導體出口本來就不強,很多外商只是基於自身考量,將不重要的製品下單到中國,「乍看之下很嚇人,但其實衝擊程度並不高」,台廠甚至有可能受惠於轉單效應。

台新投顧研究部副總黃文清表示,美國對中國開戰,主軸鎖定中國2025年製造強國項目,攸關於長期競爭策略,像是第2波的所牽涉到半導體製造設備等,中國都仰賴進口,輸美的比例很低,影響程度有限。台積電企業訊息處處長孫又文也指出,美中貿易戰評估對台積電沒影響。

美中貿易戰波及半導體 經長:台將受惠轉單效應

(中央社)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在中國有投資的台灣半導體廠商,例如台積電,在中國產值占整體比重不高,對台灣衝擊不大;根據經濟部提供資料,台積電去年在中國晶圓廠產值為7億美元(約新台幣210億元),在台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新台幣2.46兆元中,僅占約0.9%。

沈榮津也說,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可能影響三星、英特爾(Intel)等國際大廠在中國投資下單狀況,而台灣半導體業不管在晶圓製造或封裝測試上都是數一數二,可能受惠於轉單效應。

面對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沈榮津認為,當前最重要工作是「把我們的本顧好」,也就是持續改善投資環境。

沈榮津說,中國過去具有市場、成本優勢,都是吸引廠商前往投資的誘因,如今遭美國課徵重稅,誘因相對減少,台商反而會更願意加碼留在台灣投資。沈榮津表示,政府會利用此機會,盡快解決五缺問題,「把土地、水電、人才都ready(準備好)」,迎接台商回來投資。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