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吳宏謀靠即興救觀光?三招解決台灣停滯的觀光危機

吳宏謀靠即興救觀光?三招解決台灣停滯的觀光危機
Photo by chuttersnap on Unsplash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觀光發展方案的口號中,從永續講到多元、從產業講到幸福、從智慧講到安心,但口號喊完了,卻只看到各自為政無法聚焦發展的零星計畫,以及非專業的人,帶領亟需專才的專業領域。

文:高洺塗(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政策發展委員會召集人)

依照交通部觀光局2017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國人在國內旅遊總旅次約1.83億人次,比2016年減少逾700萬人次,國內旅遊比例也減少2.2%,平均每人旅遊次數也減少0.34次,三大指標皆呈現負成長。近5年國旅人次首度出現下滑。調查結果顯示,國人受台幣大幅升值及廉價航空影響,出國旅遊意願增加;再加上國旅交通及住宿成本過高、旅宿業供過於求,對台灣觀光旅遊產業造成嚴重衝擊。

不破除數字迷思無法振興觀光

世界觀光組織(UNWTO)預測,受到全球經濟下滑影響,多數旅客開始選擇短途、短天數旅遊為主。

為了穩固港星馬、日韓及北美市場,觀光局「外包」給公關公司與媒體來做行銷宣傳。為落實新南向政策,透過便利的簽證,試圖打造友善旅遊環境,開拓東協新興市場客源。針對郵輪旅行,也透過各式的專案獎勵、補助等工具,吸引潛力高的市場客源。看似觀光主管機關的積極作為,實際上只圖來台旅遊千萬數字的維持,這對inbound旅遊市場,實質效益並不如預期。難怪蔡總統主持財經會談,對觀光局所提「觀光業因應陸客減少轉型及短中長期措施」方案不置可否。

即興式的觀光政策?

新任交通部長吳宏謀上任後諸多決策媒體評論急就章,從高鐵東部政策到外籍航空不提供靠空橋政策,立意雖好但是缺乏全盤規劃,一個剛上任的交通部長,在短短時間之內政策引發如此大的反彈,引發民眾對他適任性的質疑?這裡提出四個假設:

首先,如果媒體報導引述消息屬實,建議主管部會首長政策形成前,應該找真正的專家多方諮詢方為良策,否則只落得ㄧ再折損威信而已。

其次,以交通部吳部長處事風格來看,這政策是否為其獨斷決行?看來應該不至於,倒是轄下局處匯報方案,脫口而出未具體說明清楚較有可能。

再者,前瞻計畫包含「綠數水道鄉」五大建設計畫:綠能建設、數位建設、水環境建設、軌道建設以及城鄉建設,規劃以八年時間投入總經費約新臺幣8824億9000萬元的特別預算。高鐵東部政策,只要全盤期程規劃完善,財務評估可行,列入方案評估預算,亦非不可行;歷任交通部主管,對這環台觀光影響甚鉅的遠見、讓台灣觀光旅遊便利性脫胎換骨的政策都無所著墨,更不用說東鐵電氣化的期程落後督導不力了。

最後,交通部擬將把台灣冠名中國的外籍航空,考慮不停空橋、調整時間帶等反制作為懲罰。筆者以為反制的方法可把冠中國名的航空公司空橋,移到遠一點的位置,甚至於漲價即可。這些航空公司,在進入台灣航空領域的時候,播放影片介紹台灣時,藉此機會錄製說明一下台灣的困境即可。不必搞得那麼複雜,讓自己下不了台。

18953297_1206920326102219_81801425336361
Photo Credit: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圖中間者為交通部長吳宏謀

三策解停滯的台灣觀光產業

第一策:旅遊生活化才是觀光核心所在

2017年台灣觀光產值約2850億台幣,是台積電去年營收的30%。佔台灣GDP的比例不到2%,遠低於世界平均的10%。台灣的自然與人文的多元性、多樣性,對外國人來說,是台灣最大的魅力所在,近幾年台灣觀光旅遊產業陷入低迷,該如何找到國際定位,已是當今政府重中之重的課題。

我們應當深刻省思,到底要做出怎樣的旅遊環境與氛圍,才能吸引國際遊客的共鳴?旅遊核心價值是感受在地文化。其實要救觀光,就應該回到「觀光生活化」「分享生活態度」。用遊客的角度思惟,怎樣才能讓其一來再來?觀光客想看的不只是SOP制式的服務,而是與在地人分享自己覺得很棒的事物,日本如此,韓國與歐洲皆是如此,遺憾的是政府捨本逐末,重數字輕感受,乎略了台灣最擅長的觀光文化演繹。

第二策:引進國際性觀光遊樂產業

迪士尼樂園一直是闔家同遊的好地方,無論是甜蜜情侶或是家庭出遊都是最佳首選。童話故事世界,夢幻又有趣,高聳入天的城堡、樂園卡通人物大遊行或是各種歡笑的遊樂設施,都令人流連忘返。迪士尼總是帶來歡笑,不論大小朋友、不管去哪個國家,只要有迪士尼的國家都得安排一到兩天的時間來玩。

目前全球有六大迪士尼樂園,包括佔地達201公頃的東京迪士尼(華特迪士尼公司創辦的亞洲第一個主題樂園)及遊樂設施高達80%都是全新設計的上海迪士尼,上海迪士尼特別之處,除了票價比其他五座迪士尼樂園來的便宜外,也加入了濃厚的中國元素,其中有全球最高的「奇幻童話城堡」、第一間「玩具總動員」主題飯店⋯等六大之最,更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台灣要解決目前觀光危機的一個方向,就是要邀迪士尼或其主要競爭對手環球主題樂園及度假村(Universal Parks and Resorts)、海洋世界娛樂集團(SeaWorld Parks & Entertainment)這類型國際遊樂集團來插旗踩點,帶動停滯的觀光資源和台灣在國際的能見度。為了發展高科技產業,1987年給盡所有優惠條件引進台積電設廠,才有今天高科技聚落榮景,現今我們政府口口聲聲說要發展觀光,難道就不能釋放類似的優惠,爭取這類國際遊樂集團來台插旗踩點?

AP_16168151334989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三策:漂亮口號無法解決產業困境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2017年的「世界旅遊競爭力」報告,排名第30名的台灣,強項是軌道運輸品質、服務業服務品質、飛航高度開放、文化旅遊網路搜尋熱度,弱項是旅遊服務設施、自然資源、政府發展觀光產業的優先度、環境永續度、重視度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