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貨幣戰爭》:稀有不一定值錢,以比特幣為首的數位貨幣值錢嗎?

《新貨幣戰爭》:稀有不一定值錢,以比特幣為首的數位貨幣值錢嗎?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比特幣等數位貨幣的出現,有著一定的價值所在。這個價值似乎與數位貨幣的「數量稀少」關係不大,最關鍵的是其所建構的平臺。

文:劉振友

數位貨幣有價值嗎? 真能當錢用嗎?

在有使用價值的情況下,稀少資源必定昂貴。為什麼黃金、白銀具有天生貨幣的屬性?就是易於分割、化學屬性穩定、可以長久保存。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數量極少、供不應求,價格必然昂貴。葛洪《抱朴子.明本》中說:「然物以少者為貴,多者為賤。」魯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也談及:「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北京的大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繫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物以稀為貴的,還有數位貨幣。

按理說除金銀之外,貨幣似乎都可以無限複製,比如紙幣,因為印刷成本低廉,其印刷數量只是依據國家信用控制。但是當金融危機來臨、國家信用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可能就會超發,引發貨幣貶值。

但是數位貨幣有所不同,不能無限制獲取。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的獲取是用中本聰的演算法,從互聯網中挖取的,這種演算法需要礦工有很強的計算力,根據中本聰的計算,地球上最多也就2,100萬個比特幣。可以說,比特幣比黃金、鑽石還要稀有。話說回來,值錢的東西一定數量有限,稀有的東西不一定值錢……以比特幣為首的數位貨幣值錢嗎?

嚴格來說,目前以比特幣為主的數位貨幣,還不能稱之為貨幣,或者說它還沒有被官方承認。數位貨幣的「稀少性」目前還缺乏足夠的接受者。但是,如果以貨幣發展的趨勢來看,數位貨幣必然取代傳統貨幣、成為法定貨幣。在這樣的條件下,數位貨幣的價值必然會像黃金白銀一樣。

舉個例子,目前全世界的貨幣儲量約為六十兆美元。也就是說,如果在不爆發金融危機、不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六十兆美元就是全世界的財富。倘若比特幣成為法定通用的數位貨幣,那麼一枚比特幣的價值相當於300萬美元。

換句話說,你花一枚比特幣就可以在京城的三環裡,購買一幢房子。此外,比特幣的流通速度比傳統貨幣快上N倍。流通速度的加快,也使得參與流通的總貨幣數量(貨幣流量)增多,幣值也會相應下降。但是不管怎樣,比特幣都是值錢的。

土豆網的聯合創始人方德思(Marc van der Chijs)也是比特幣粉絲,他曾經這樣計算:如果比特幣取代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的地位,其幣值可達880美元;如果取代了Paypal的地位,其幣值將高達1950美元;如果取代1%的黃金儲備,那麼它的幣值可高達8,000美元。

比方德思更激進的,還有著名創投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夥人之一——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他對比特幣的支付系統大加讚賞,他認為比特幣甚至比傳統的Paypal和西聯匯款都要出色,而且效率高、費用更低。要知道,每年接近五千億美元的手續費,相當於美國一年的軍費開支。換句話說,如果這套支付系統完全交給比特幣,或許可以降低一半的手續費。此外,區塊鏈不僅可以用在數位貨幣身上,還可以開發其他的服務平臺。

然而,《The Magazine》雜誌主編葛蘭.弗雷施曼曾經這樣公開評論比特幣,他指出,比特幣是披著高科技外衣的糟糕貨幣系統。數位貨幣爭議很大,但最根本的還是,「數量與價值」是否對等。

比特幣等數位貨幣的出現,有著一定的價值所在。這個價值似乎與數位貨幣的「數量稀少」關係不大,最關鍵的是其所建構的平臺。在許多投資家的眼裡,科技代表財富,數位貨幣平臺恰恰具備「創富」的潛能。再看看迪克森如何評價:對於這些看上去很糟糕的初創產品,或許會令你大吃一驚。你會想,好的創意不是一定會有好結果?當所有的財力、物力集中,它就很容易實現!當然,創意是在不經意間發現的。

就像中本聰發現比特幣的演算法,任何形式的數位貨幣,都自有獨特的演算法。比如2,100萬個比特幣,是按照中本聰演算法得到的,比特幣有可能按照其他計算力,可以得到4,200萬個,以此類推……這樣的演算法可以無限開發,每一個演算法,又代表著一座金礦。也就是說,你也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比特幣。

其實數位貨幣不僅是一種新貨幣,而是一種新思維、新理念。瑞士銀行亞太區首席技術官史蒂芬斯(Peter Stephens)曾說:「兩年前,各家銀行都把重心放在比特幣上,他們擔心比特幣的發展前景,並且對銀行如何與比特幣進行業務合作,感到手足無措。幾年後,銀行對塊狀鏈的重視是有目共睹。」言下之意,如果銀行擁有塊狀鏈技術,有助於擺脫傳統。

如今,許多境外銀行或創投公司,都在盯著開發數位貨幣的天才,倘若時機成熟,便收購或者投資。還有一些投資者,致力於新比特幣生態系統的開發,意圖創造出巨大財富。當然也不排除有一些短期投機者,對投資人惡意欺詐!

那麼,數位貨幣到底價值幾何,它符合數量與價值的「正比關係」嗎?現在下結論為時太早。

跨國大額支付的安全工具

與其說數位貨幣是一種貨幣,不如說數位貨幣更像是一種互聯網金融工具。數位貨幣是一個支付交易平臺,它提供的思路,是目前最常提及的。

舉例而言,一個人匯款給外地客戶,由於款項較大筆,通常情況下,他有以下幾種做法:一是直接透過銀行匯款,支付一筆數額不小的手續費;二是直接到對方所在地,辦理現金或者支票;三是透過傳統網路(Internet)進行多次的小額轉帳。換句話說,如果有更新、先進的平臺,恐怕這個人未必會選擇這些麻煩又花錢的交易平臺。那麼,傳統的支付交易平臺,究竟存在什麼問題?

其一、交易不方便

金屬貨幣之所以能夠取代自然貨幣,是因為攜帶方便。後來,紙幣比金屬貨幣方便,電子錢又比紙幣方便。可以看出,方便是最重要的前提。數位貨幣顯然是一種架構在互聯網的貨幣形式,它幾乎可以跟網路對等、與互聯網的傳播速度一樣快。而通常在傳統平臺,人們要面對面現金支付,或者用國際快捷(EMS)將承兌匯票寄出去;如果面額較大、交易距離遠,恐怕得坐飛機。

其二、交易不安全

舉個例子,你拿著一包錢外出交易,有被搶劫的危險。此外,密碼被盜也是常見的犯罪之一,那些高智商犯罪者,可以從ATM獲取你的密碼。當然還存在另一種奇葩,用快遞寄出去的承兌匯票在半路丟失。以上因素都可能給交易帶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