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阿基師事件:這世界就是后羿的射箭場,人活著難免會中箭

我看阿基師事件:這世界就是后羿的射箭場,人活著難免會中箭
Photo Credit: Kiwi He @ Flickr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覺得阿基師受到的批評應該會比九把刀來得小,這是因為一個人平常的樣子,會影響到人家怎麼去看待他的犯錯。

阿基師的事讓我想起《論語》〈雍也〉「子見南子」的故事:

南子是當時衛國國君衛靈公的寵妃,衛靈公的年紀很大了,南子年輕貌美而且風評不佳。

孔子與弟子途經衛國,孔子應邀去見了南子一面。見完以後,孔子的弟子子路就覺得很生氣,覺得老師去見這個南子不是會落人口實嗎?孔子見到子路生氣了,就對他說「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這段故事,朱熹幫孔子解釋,認為古時候仕於其國,有見其小君之禮,就是古時候有禮俗規定,去見南子是禮儀,孔子自己也不願意。

這個「天厭之」,就是告訴子路,若我有歪心,就讓老天懲罰我吧。

這個故事在孔子的電影裡有被寫成一幕戲: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sOdEPcGQpY]

說這個故事為什麼呢?

人這一生誤解難免,今天阿基師有其道德上的缺失,但很多道德的評鑑標準是沒有法則的,端看每個看這件事的人,自己內心怎麼看待這件事。一如我在談九把刀事件的時候說過,因為公眾人物的言行有其示範性,所以一定會被放大檢視。

(相關文章:「那是他自己的私事」:幫九把刀護航的三種立場

也如孔子見南子一事被留在《論語》裡,並且引起很多人的討論,有些人趁機批評儒家是假道學,就像幾千年前子路怒氣沖沖地質疑孔子一樣。我倒是選擇一個比較寬鬆的態度,就是一個人行走江湖,被誤解是難免。

今天阿基師跟九把刀,乃至以前的吳育昇、王世堅,在大家急著用價值判斷來批判這些人之時,我想先反問一下在各位的心中,真的能夠拋棄所有的立場,公正地去評論這些人嗎?

你不會因為阿基師平時的誠懇而多給他一點體諒?
你不會因為九把刀的平時的意氣風發而多給他一點批判?
你不會因為是九把刀的書迷而對他寬容?
你不會被政治傾向所影響,而對吳育昇跟王世堅有不同的標準嗎?

我覺得我會,因為道德本來就不是絕對普遍的單一準則,每個人會因為自己的立場、情感等原因,而對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感受,進而有不同的標準。換句話說,今天大家也不用劍拔弩張地去批判這些出軌者。他們一定有錯,最起碼他們愧對了自己的另一半。但我們也應該更涉身處地的想一想,他們犯的錯是不是情有可原?

再來人們也只是把這事當成茶餘飯後的玩笑罷了,這世界真的還有更重要的事值得我們去關心。

至於這些行為有問題又被抓包的公眾人物們,真的只能「天厭之!」,因為人到了最後,什麼都能騙,就是騙不過自己的良心。倘若你今天的辯解能讓你問心無愧,那外界的批評終究只是幻影;倘若有愧,即便是你的至親原諒了你,你也還是會覺得有所虧欠而心底不坦然。

我覺得阿基師受到的批評應該會比九把刀來得小,這是因為一個人平常的樣子,會影響到人家怎麼去看待他的犯錯。所以很多時候,低調謙和是很重要的,當九把刀大喊「戰鬥」之時,可能沒想過有一天他也會成為被鬥之人。

人前人後,說穿了真的沒什麼,這世界就是后羿的射箭場,我們總會中箭、總會被誤解、總會犯錯,但最後,我們求的往往只是一個心安就好。

孔子說過了,「汝安則為之…」

Photo Credit: Kiwi He @ Flickr CC BY SA 2.0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