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別將「地方包圍中央」當做勝利》大數據很重要,但地方組織動員也不該被貶抑

別將「地方包圍中央」當做勝利》大數據很重要,但地方組織動員也不該被貶抑
Photo Credit: bryan... @ Flickr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民黨尚未歸還黨產,地方選舉與農漁會掛勾的侍從體制仍未瓦解前,過份的樂觀都是危險的。

文:藍士博(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發起人、後門咖啡執行企劃)

九合一大選落幕以後,來自各方的分析與預估接踵而來,一個危險而顯著的現象是:當評論者的焦點過度停留在媒體關愛的台北市,或者習慣以「台北觀點」進行分析,對於當前台灣政治局勢及未來發展的理解/預測往往便會失準。

先說結論:這次大選結果其實還不值得大家張揚,縱使縣市首長選舉結果呈現「地方包圍中央」的態勢,但是國民黨的基層勢力仍未鬆動,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果現在鳴金收兵,凱旋歸營,只會使2016年總統、國會選舉的「意外」落敗,台灣真正民主化的一天永不到來。

大選落幕以後,部分論者以縣市首長選舉結果提出「國民黨已退守中央山脈」的說法,認為綠營重返執政在望,局勢一片大好;亦有論者以為社群網絡在此次選舉中發揮關鍵的影響;又或者,也有人認為此次選舉已然浮現一批政治認同與投票因素都不同於以往、卻有可能主宰未來的「新興選民」。

首先談談「社群網絡」,台北市長其實只是本次選舉其中之一的選區;而且也唯有台北市在大眾媒體高度集中的情況下,能進行「表面」以宣傳、網路、媒體為主,實際上仍需組織動員為輔的競選策略。所以我必須澆冷水的說:僅以台北市長選舉而論,無視本土派與綠營基層的努力,是盲目的;此外,忽略組織動員的重要性(偏偏是民進黨一向較弱勢的地方),貶抑一場場由肉羹湯、炒米粉、政策宣講等組合而成的政見說明會也是危險與不智的。

我的意思是說:不管從臉書、社群網絡得來的「大數據」有多麼不可或缺,網路依舊有區域與年齡層的限制,不應該被當成未來贏得全國選舉的不二法門。另一方面,縣市首長或直轄市議員的政治生態或有翻轉,但是在所謂「地方包圍中央」的情況下,中央政府、鄉鎮市長、村里長等,卻仍然牢牢掌握在中國國民黨的金權結構當中,處在腹背受敵的尷尬位置。

不可否認的是,藍營確實自選後開始進入了戰國時代;而一個過去未曾存在、生物年齡相對年輕、無法透過地方派系組織動員的「世代」也似乎透過這次大選證明自己已經擁有影響選舉勝敗的能力。

但局勢未必大好,早春乍暖還寒。進步力量如果不能在2016年大選畢其功於一役,以聯合陣線的方式從國民黨手中奪回行政權、立法權,進而瓦解國民黨由黨產組構的金權政治結構的話,眼前這些政治版圖的變化其實都只是色塊轉換的表象,無法幫助台灣的民主政治走上正軌。

總而言之,在瓦解國民黨用黨產構築的統治結構以前,任何一次選舉的結果都只能視為是一場戰役的結束,而不是戰爭的終結。在國民黨尚未歸還黨產,地方選舉與農漁會掛勾的侍從體制仍未瓦解前,過份的樂觀都是危險的。公民們唯有組織彼此,相互合作,同時正視統計數據外「炒米粉、肉羹湯」的真實意涵,才有可能穩穩當當的奪回屬於我們理想的未來——敵人猶在彼方,勝利還在遠方。

Photo Credit: bryan… @ Flickr CC BY SA 2.0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