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情場沒有對錯,異國戀情當然也是如此──淺談《男人樣本》

情場沒有對錯,異國戀情當然也是如此──淺談《男人樣本》
Photo Credit: Gareth Williams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異國戀是否總是與迷情畫上等號?如果《男人樣本》這聳動的書名吸引了你的話,那這是再次深思異國戀的好機會。

這幾年來,台灣人出國留學或工作的比例直線上升,和外國人士墜入情網也不再那麼少見了,甚至快成為一種可預期的文化現象。撇開家長或好友們「把個金髮妹」、「牽個金髮帥哥回來」或「趕快生可愛混血小孩」、「台灣之光」等情緒性鼓勵,以及動輒ㄈㄈ尺、CCR甚至哈洋X的大帽子,和外國人的戀愛關係確實是值得思考的主題。

近年最具代表性的異國浪漫情懷作品,首推轟動一時的《百吻巴黎》。在巴黎和一百位男性拍攝一張張美麗的接吻照,不啻是作者個人在異國留下最甜蜜的印記。作者也就此成了眾矢之的,苦悶的台灣男性彷彿得到集體宣洩的出口,除連番給她貼上各種難堪的標籤外,更使ㄈㄈ尺一次成為「不可不知」的鄉民詞彙。

異國愛情天秤的兩端,有人酸ㄈㄈ尺、哈洋X,另一端則崇洋媚外、獨尊混血之術下的金髮碧眼仙丹,雙方戰個沒完。兩性關係本就是見仁見智,那為何加了異國元素的砝碼後就再也無法平衡了?

直到最近,筆者看到了另一本書《男人樣本》,才瞭解到原來除了唇槍舌戰外,還是有人在深度、理性討論異國關係的。雖然沒有像《百吻巴黎》一樣下了個「愛與生活的小哲學」如此小確幸式的副標題,但《男人樣本》闡述的觀點與內斂的論述方式,的確是輕鬆討論跨文化的愛與生活無誤,而且試圖在種種愛情元素中取得平衡。

闔上最後一頁之後,筆者雖不能認同全部內容,但真切感受到作者的坦蕩。剛端詳這本書時,作者莉頭堡已在封面與封底直言本書是「第一手」但「不客觀」的「男人」側寫,想必沒有太多客套架子;看完後,筆者感想是這本書像是宣告台灣進入「大異國戀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談上一段異國戀,機會來敲門你該怎麼辦?

留歐的作者用自己與歐洲男性的五段關係現身說法,並深度訪談其好友,就約會百態、交往態度和親密關係等話題的深層面貌盡情暢談。儘管有些內容很直接,大膽又露骨,但戀愛中誰沒有激情?書中除點出腦筋快、酒量好還有舌頭甜是情場不敗法則外,還有「發生關係不等於交往」:和外國人太早嚴肅較真,你就輸了。

Photo Credit:  Connor Tarter @ Flickr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Connor Tarter @ Flickr CC BY SA 2.0

莉頭堡想必是女性,然而她除了給姊妹們許多實際的參考外,也沒有偏廢男性同胞的需求。在台灣長期壓抑的氛圍下,有苦難言、想尋找異國芳心的男性大有人在,這本書正從另一個方向扮演台灣男性的瞭望台,一窺外國男性的戀愛觀、生活觀和把妹撇步,儼然就是最輕鬆的兩性教科書。

令人激賞的是,作者並沒有以民族性抹煞個體性,書中每個人只代表自己,而體驗和放下成見才是出國(談戀愛)的要義。雖然熱烈追求很重要,但心胸更重要。外國人在一起的又是何其多?情場沒有對錯,放諸異國又何嘗不是如此?收起那些酸溜溜的話語還有無謂的自我安慰,走自己的路吧。

日益頻繁的異國戀,是一門新興的課題;如果你看過、甚至嚮往過巴黎百吻,那麼別錯過這些男人樣本。異國戀愛不應只有外貌、迷情或肉體,無論和哪國人在一起,只要漸漸回歸愛情本質:「愛是不忌妒、不自誇、不張狂」(哥林多前書13:4),靈魂中最珍貴的人性維度都會開始提升的。

推薦閱讀:

Photo Credit: Gareth Williams @ Flickr CC BY 2.0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