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亞運在印尼(一): 亞運主辦城市巨港,你了解多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8年亞運即將開始,印尼做為這次亞運的主辦國,很特別的是所有的運動賽事將分別在雅加達與巨港兩個城市舉行。雅加達做為印尼的首都,大家並不陌生。但另一座城市: 巨港,大家對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
2018年亞運即將開始,印尼作為這次的亞運主辦國,很特別的是,所有的運動賽事將分別在雅加達與巨港兩個城市舉行。作為印尼的首都,大家對雅加達並不陌生,但另一座城市:巨港,大家對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
巨港位於南蘇門答臘省, 是僅次於棉蘭的蘇門答臘第二大城市,城市面積358.5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公尺,白天日均溫約攝氏30度,人口約有170萬人。位於巨港市西邊的Siguntang山上曾發現久遠的石碑遺跡,石碑碑文裡刻印著室利佛逝(Siriwijaya)於682年6月16日建立了巨港這城市的記錄,也意味著巨港市至少已約有1334年的歷史,是印尼最古老悠久的城市。


巨港整座城市被穆西河(Sungai Musi)貫穿,52.54%的土地都是溼地,「巨港」(Palembang)的名字源自於馬來語,「Palembang」的Pa或Pe意為「一個地方或一個狀況」,Lembang則意為積水的低窐地。巨港市於九世紀時期主宰了印尼群島與馬來半島最重要的水上交通樞杻中心,當時被稱為「Bumi Sriwijaya」,也是該王國時期的首都,荷蘭人殖民印尼時期更給了它「東方威尼斯」的美稱。
關於伊斯蘭教何時傳入印尼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便是始於鄭和下西洋時期。西元1405年7月,明成祖朱棣命鄭和率兩百多艘由兩萬多人組成的海船訪問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周邊國家。從1405至1433年,鄭和先後率領龐大船隊七次下西洋,經東南亞、印度洋、亞洲非洲等地區。鄭和是回族人,當時除執行大明出使的外交工作外,還身負傳播伊斯蘭教的任務。鄭和於西元1407年時抵達巨港,有印尼學者認為,伊斯蘭教便是在當時由鄭和帶入印尼,爾後巨港開始有了華人穆斯林社區。除了鄭和,船隊中成員也有不少穆斯林,而自鄭和第一次來到蘇門答臘及爪哇後,印尼各地的清真寺便紛紛建立起來。
東南亞伊斯蘭教深受華人影響,巨港當地可看到許多寶塔型建築,這樣有多層屋頂,寶塔上頂端有皇冠狀裝飾和尖翹屋檐的建築模樣,與中國清真寺建築非常相似。這座深受華人文化影響的城市,有著許多華人寺廟、食物及鄭和清真寺等地方;印尼是個宗教敏感度極高的國家,許多城市都發生過因種族宗教歧異而產生的衝突,但南蘇門達臘的Sumsel區(巨港即在Sumsel區內)至今未曾因種族宗教而有過動盪不安,是個和平且融合的地方。這是巨港成為亞運主辦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它曾有舉辦過國際運動賽事的經驗,體育館設備規格亦領先印尼其他城市。
(位於巨港的鄭和清真寺)
為迎接2018亞運,巨港各項工程快速的發展中,其大眾運輸系統LRT(Light Rail Transit)便是一項驚人成就,因趕在亞運前啟動,號稱是世界上最短時間內完成的捷運系統,而巨港也是全印尼第一個有捷運系統的城市。巨港LRT於今年8月開始通車,連結了巨港國際機場(Sultan Mahmud Badaruddin II International Airport) 和亞運運動場地(Jakabaring Sport City)。這項耗資超過12萬億印尼盾的運輸建設, 除了做接駁各國參賽選手和觀賽民眾之用,也讓日後巨港居民的交通更便利,活絡更多的觀光景點。
(2018年8月正式啟用的LRT)
而有機會到訪巨港,又有哪些景點與美食絕對不可錯過呢?
巨港旅遊景點
安培拉橋(Ampera Bridge)
安培拉橋是巨港地標,也是巨港人民的驕傲,被視為是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加諾給送給巨港人民的禮物。這座橋的建造始於1962年4月,建築費用來自日本的戰爭賠償(也用在建造雅加達的國家紀念塔Monas)。
安培拉大橋橫跨了穆西河(Musi River),促進整個巨港的交通與經濟生活。最初,這座寬約22公尺、長1177公尺長的橋被命名為Bung Karno橋,於1965年完工。根據歷史學家Djohan Hanafiah的說法,起初命名Bung Karno Bridge是當時人民對印尼第一任蘇卡諾總統(Soekarno,1901-1970)的尊敬。但也因正逢印尼共產黨叛變時刻,所以當1966年劇烈的政治動蕩後,反蘇加諾的聲浪日益強大,該橋的名字便被改為安培拉橋(Ampera Bridge)。
這座橋在早先時是需要升起跟降下,每次升降大約都要耗時30分鐘,1970年後這座橋便不再升降,原因是橋的升降時間耗時太久,被認為會影響穆西河的水上交通流量。而安培拉橋的顏色一共經歷了三次變化,從起初的灰色、1992年的黃色、最後在2002年漆為紅色直到現在。
夜晚時刻,安培拉橋燈火通明、閃耀動人,是年輕人的熱門約會地點,也是遊客造訪巨港一定要看的景點。


可馬洛島(Kemaro Island)
距離安培拉橋不遠,有個Kemaro島,是個美麗且帶有愛情故事的小島。在安培拉橋下,有許多船隻出租,提供遊客造訪Kemaro島的服務。想要造訪這座美麗的島,需乘船穿越穆西河才能抵達,沿途能看到河邊的水上房屋及住在河邊的水上村民的生活。
最新發展:
-
為「印度尼西亞語」正名(上):為何變體的馬來語,能從印尼本土700多種語言中脫穎而出? 4週前
-
印尼巨港慶元宵:年輕男女登「葛瑪羅島」求姻緣,緬懷當地公主與中國王子的愛情故事 1年前
-
南洋料理達人劉明芳:統計共5350種菜餚,「萬島之國」印尼料理特色是什麼? 2年前
-
繼捷運開通後,雅加達第一條輕軌也開放試乘 4年前
-
他們是「移工大人物」,也是作家、樂團主唱、工會幹部、捏麵人藝術家 4年前
-
印尼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光是料理便有蘇門答臘、爪哇島、峇里島及華人菜系 4年前
-
在印尼江湖中練功的台灣女子:原本說好在印尼「只待一年」,結果轉眼就是十多年 4年前
-
9張圖表看印尼:人口排名世界第4的「千島之國」,你認識多少? 5年前
-
9張圖表看印尼:人口排名世界第4的「千島之國」,你認識多少? 5年前
-
印尼巨港的傳統手織品Songket:不只是總統夫人身上的亮點,也是傳統印尼婚禮的嫁妝 5年前
-
印尼亞運投入32億美元,交通卻依舊混亂使媒體旅客「日行萬步」 5年前
-
亞運閉幕2022年杭州見:金牌榜印尼隊第4名、台灣第7名寫下佳績 5年前
-
雅加達捷運南北線一期順利試車,省長阿尼斯讚「舒適平穩像搭手扶梯」 5年前
-
馬國全運會宣傳片疑抄襲台北世大運,網友:「別讓馬來西亞難堪」 5年前
-
78歲印尼首富黃惠祥,代表印尼參加亞運「橋藝」項目 5年前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