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醫院、安養機構火災造成37死,問題在「兩者」防災計畫脫節

十年來醫院、安養機構火災造成37死,問題在「兩者」防災計畫脫節
Photo Credit: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醫界人士提醒,以護理之家的人力肯定無法獨立執行救災和疏散,所以護理之家的消防計畫和演練更要和醫院綁在一起,台北醫院原有的SOP裡,獨立設置的護理之家如果失火誰來支援?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護理之家昨(13)日發生火災,造成9人死亡、16人受傷。綜觀過去10年,全台醫院、安養機構發生的火災事件就有9件之多,至少奪走37條寶貴性命。

許多機構明明評鑑優等、消防安檢也過關,為何火災發生時仍舊造成這麼多人死傷?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石富元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表示,他認為法規、硬體設備是最大關鍵。

石富元說,台灣已經邁入高齡社會,老人家、長期臥床、依賴維生設備者愈來愈多,但現行的消防法規仍停留在民國80年代,有必要與時俱進、重新檢討,尤其醫療照護機構有其特殊性,不應和百貨公司、餐廳使用同一套法規。即便機構評鑑優等、消防安檢都通過,一旦火災發生還是無法及時逃生救命,政府應考量照護機構人員特性來做調整。

硬體方面,應落實建置火警探測器,所有空間都應該有此配置,才能在三更半夜發生火災時,及時把人叫醒、把握救命時機,同時也應保持逃生路線暢通、嚴格控管易燃物、雜物、酒精類等可能火源,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護理之家和醫院分屬不同單位,火災計畫恐怕「脫節」

《信傳媒》報導,一位曾擔任醫院督考委員的醫界管理高層表示,很多醫療院所把醫院與護理之家分開執業登記,為的是要躲過醫院評鑑和醫院督考,醫院附設的護理之家雖然在同一層樓,兩者分屬不同單位,法源和權責單位都不同,也分開考核。

看到這次台北醫院火災現場相關照片,一般民眾可能會以為這個跟台北醫院在同一層樓的護理之家是屬於醫院的一部份,實際上護理之家獨立登記,依法行政醫院督考只有審查作為醫院登記使用的樓板面積,不會也不用去看護理之家,護理之家有自己自己的督考系統,這當中風險就在護理之家會和醫院的全院火災計畫會脫節。

「現行法規也沒要求,同一棟樓不同設置登記的醫療機構要有一個整棟樓的消防計畫,這就會形成一個大漏洞,台北醫院只是冰山一角,地區醫院有這樣問題的並不少。」

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王价巨則說,因為法源權責不同,變成即使在同一個院區,也要分成兩個計劃,「這樣很蠢」,而且目前防火防煙區劃是建築法規、設施設備屬於內政部消防管、內部醫療人員是歸衛福部管,同時還牽涉到人力的勞動部等,這幾個部會間平時也完全不協調,王价巨點出,消防、防災與醫療機構間溝通、協調不足,防災計畫是否有確實落實都是問題。

至於《消防法》要不要修、怎麼修,《中央廣播電台》報導,立委林靜儀認為,應該重新規劃安養機構的疏散制度及消防演練及建材標準,不能與一般醫療院所相同,不過立委吳玉琴則說,安養機構的消防法規近幾年來不斷修法已趨於嚴格,行政院也補助各個機構加強消防設備,以台北醫院的人力配置與消防設備也都合格,問題應該是演練落實不足,建議應加強夜間的防災演練,強化應變能力。

立委陳宜民則說,過去護理之家評鑑僅紙上作業,並未特別要求執行火災情境演練,雖然護理之家已改變評鑑機制,除了納入火災情境演練外,還設計夜間情境的緊急應變模擬演練,但他也建議務必將其他工作人員例如工友或約聘人員一併納入,杜絕悲劇再度發生。

專家:避難空間缺乏,長照機構應有不同方向的動線設計

《中央社》報導,老人福利聯盟長照機構空間輔導委員、台灣女建築家學會理事林嘉慧表示,台灣一直以來的問題是消防和建築法令沒有整合、配套,都是配合樓地板面積做最基本配置,一旦防火規劃符合設置標準,就不會延伸再做防火避難空間。

林嘉慧表示,若嚴格看待長照機構、護理之家的逃生動線規劃,應考量在同一平面規劃另外的逃生動線或避難室。如病房的設計應提供連續的外圈陽台,且陽台應至少有2.4公尺的寬度,足夠放置病床。

林嘉慧說,當火災發生,往外移置時健康老人可以直接疏散避難;障礙老人必須有人幫忙移動到就近的避難空間,臥床老人必須就地移到連續陽台,但現行的長照機構少見外圈陽台的設計。

至於平面避難室,林嘉慧說,避難室是類似密室概念,可短暫提供安全的移置空間。當災難發生,若第一時間無法將患者往外疏散,還可選擇將病患暫時移到避難室等待救援。此概念在日本都有相關規定,在台灣卻是連避難室的觀念都沒有。

林嘉慧也說,也許是台灣寸土寸金,不管是要做連續外圈陽台或平面避難室,都會增加成本,當設計已符合法規,業主未必會認可要多花錢做防災設備,建築師也未必有相關概念。林嘉慧建議政府應重新檢討相關法規,讓防災建築概念可以更容易推動。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秘書長滕西華則說,現在很多長照機構、護理之家位在高樓,但不管是長者或行動不便的障礙者,在高樓層都會面臨不易逃生狀況,如果沒有同一平面的避難空間,護理人員或照服員就算有三頭六臂,要在短短的災害發生時間內,快速移置病患都會花費很多功夫和時間。

衛福部:檢討系統性問題

《聯合報》報導,衛福部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明,常務次長薛瑞元指出,大火的造成傷亡人數中,其中死亡的9人皆非遭燒死、而是被濃煙嗆死,遭嗆死的死者寢室在事發當時是否有關門?排煙系統是否出狀況?相關問題皆待釐清,今日已請災難應變專家赴現場了解事件過程,盼找出系統性原因並檢討改善。

衛福部附屬醫療及社福機構管理署副執行長王必勝表示,台北醫院包括灑水系統、排煙系統與警報器等消防設施,在評鑑時都合格過關,據了解,在火災當下也有起作用。

《中央社》報導,至於夜班人力不足議題,薛瑞元也表示,「不要落入迷思」,假若一張病床要2個人協助才能疏散,50床就必須100人,「夜間人力增加再多都不夠用」。重點應是當狀況發生時,現場的人如何迅速因應,並把其他能支援的人力叫出來,讓整個醫院動起來,而不是僅病房人力去做。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