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症狀適合「體外震波治療」?有不能震的部位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篇文章來跟大家聊聊震波治療的原理、治療流程、費用、適合的症狀,以及千萬不能震波的狀況。
很多網友來信詢問,說醫生建議他做體外震波治療(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ESWT),或是跟好痛痛說他做過震波治療等等。但許多人似乎不是很清楚為什麼要做體外震波震波治療。這篇文章來跟大家聊聊震波治療的原理、治療流程、費用、適合的症狀,以及千萬不能震波的狀況。
體外震波治療(ESWT)概略講
簡單說,如果你身體的軟組織受傷修復到一半停下來不動了(例如停在細胞分化),或是有長期發炎的問題,例如慢性肌腱炎,那你可能會需要一些方法來刺激身體重新啟動修復機制(自癒能力)。其中一個刺激方法就是體外震波治療。
要怎麼刺激呢?就是把復原到一半的地方震一震,讓他微微受損、發炎,酸痛酸痛的,大腦就會覺得「啊啊啊~那個地方在痛,一定是壞掉惹,快給我去把它修好。」
所以這邊有兩個重點,就是「刺激」與「自癒」。所以你做震波一定會痠會痛,而效果有部分是取決於你的自癒能力。剩下的部分取決於治療者的觀念與技術,這部分每個醫療人員差很多,不好說。
什麼症狀適合體外震波治療?
目前美國FDA認可的震波適應症,包括有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網球肘(lateral epicondilitis)、鈣化性肌腱炎(Calcifying tendinitis)。

其他雖然還未有足夠科學研究數據,但常拿來治療的有五十肩(Frozen shoulder)、肩夾擠症候群(Impingment syndrome)、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梨狀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阿基里斯肌腱炎(Achilles tendonitis)等等。
總體來說,對於慢性肌腱炎,也就是痛很久的肌腱炎來說,震波治療的效果好過遠紅外線、超音波、短波、電療等等。但不是所有的慢性痛都可以這樣用震波打,必須是適應症才行。亂打震波的話,輕則傷你的錢包,重則可能讓你受傷的部位好得更慢。
另外假如你是運動員、青壯年這些自我恢復能力迅速的人,通常也比較建議使用震波治療。身體復原能力不好的人,就比較不建議打震波,原本復原速度就慢了,還一直被震波打殘很可憐。
體外震波治療的過程與費用
一般來說震波治療週期是三次,有些擴散式震波可以到五次,擴散式和聚焦式的差別下次會說。
每週打一到兩次,每一次依照部位不同打兩千到三千發,所以大部分1.5~3週左右會打完。震波是以打的發數計費的。依照不同打法和不同地區,價格上會有些差異,平均差不多是一發一塊錢或是低一些。一分錢一分貨,偏離市場行情太多的也請大家自己多注意。
剛剛說震波效果因人而異,如果有效的話三次治療(也就是一個週期)後會有明顯改善;如果做完三次沒有任何改變,很可能震波治療對於你目前的症狀沒有幫助,應換其他治療方式試試看。
震波治療打完之後呢?
被震波打完的部位會有酸痛感,表示大腦清楚的感知到那邊受損。不適感可能持續一至兩天,有需要的話可冰敷減緩疼痛感,或是服用止痛藥,但不要去服用非類固醇性止痛藥,因為會抑制你的復原與增生,普拿疼就比較沒差。其實如果可以忍受的話,建議不要冰敷或是使用任何止痛方法,讓身體自然修復。
治療後兩天內避免患部過度負重(例如搬重物、劇烈運動等),日常生活活動則無妨。兩日後可從事輕鬆運動(例如踩室內單車、快走等),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有助於組織修復,但治療週期內皆應避免劇烈勞動或運動。
哪邊千萬不能震波治療?
- 絕對禁忌症:已經正在急性發炎的部位、肺臟、眼球、大腦、大動脈、主要神經、心臟節律器、生長板。
- 相對禁忌症:懷孕、病患有凝血問題、關節換置、局部腫瘤、局部感染、骨質疏鬆、類風濕關節炎、開放式傷口、糖尿病神經病變等等,則在使用震波治療時要非常小心。
體外震波治療是用一個高能量的高壓去衝擊患部,所以你可以明白為什麼禁忌症裡面包含肺臟、大腦、眼球,因為能量如果超過該部位可以承受的範圍,你的器官會像豆腐一樣受傷。例如腦殘不能用震波去打,你的腦會壞掉。

體外震波治療(ESWT)細細講
- 震波治療的直接直接效果:
利用震波的短時間上升的高壓來打到患部,會有止痛和刺激細胞修復的效果。止痛是因為波動的能量刺激到神經軸突以及神經受體,阻隔了痛覺的傳遞。這樣的止痛原理稱作門閥控制理論,常見同樣使用門閥控制理論來止痛的還有電療以及針灸。
而刺激細胞修復是因為當正壓能量打到患部時,會引發一些輕微損傷以及發炎反應。損傷和發炎可以刺激大腦重新認知那個部位是需要被好好修理一番的。
體外震波治療也能刺激新生血管因子,長出新的血管,改善血液循環來幫助自癒。另外壓力波也可以加速細胞的新陳代謝、改變細胞摩的滲透力,增加養分攝取。
- 震波治療的間接效果:
能量波衝擊過後會有負壓跟著過來。負壓會使得身體裡液體溶解氣體的能力下降,無法溶解的氣體就變成氣泡。氣泡會因為下一波能量或是其他壓力不均的原因破掉,破掉的衝擊力也有助於對組織照成些微的損傷,而且對於肌腱鈣化之類的病症有治療效果。
關於體外震波治療的的原理就先講到這邊,我們下次再來聊聊震波治療的臨床應用和一些小知識。如果關於震波有任何想知道的事情,可以透過粉絲頁問我們,我們將會搜集起來在下一篇一併回答。
註:本部落格文章是以科普、衛教為出發點,不代表任何人的生理狀況。每個人的身體皆不相同,有任何疑問請詢問自己的醫師、物理治療師、專業教練。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