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排泄空間看日本文化與歷史:清潔屁股的各種用具,與衛生紙的歷史

從排泄空間看日本文化與歷史:清潔屁股的各種用具,與衛生紙的歷史
Photo Credit: amyshuff@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一段時代,紙堪稱為文化的度量尺。日本現在每年生產一百萬噸的衛生紙,每人一年的使用量為8.04公斤。

文:屎尿.下水研究會

衛生紙的歷史

在哺乳類中,只有人類懂得把屁股擦乾淨。四腳行走的動物,口與肛門都與地面平行,重力的影響較小,所以形成脫肛排便。人類一旦站立,以雙腳行走後,口與肛門都與地面呈垂直狀態,受到重力的拉引,因而必須收縮肛門的肌肉,否則會出大麻煩。很可能是因為無法像動物那樣脫肛排便,所以才需要清潔屁股吧。

清潔屁股的各種用具

西岡秀雄教授在著作《衛生紙文化誌》(西岡秀雄著 論創社)中,舉出了各式各樣擦拭屁股的用具。

  1. 手指與水——印度或印尼等回教或印度教國家。
  2. 手指與砂——沙烏地阿拉伯地區、沙漠地帶。
  3. 小石頭——埃及等。
  4. 土板——巴基斯坦等。
  5. 葉片——俄羅斯某些地區、日本等。
  6. 植物的莖或稈——日本、韓國。
  7. 玉米的纖毛、芯——美國。
  8. 繩子——中國、非洲的大草原sabama地帶。
  9. 木片、竹籤——日本、中國。
  10. 樹皮——尼泊爾等。
  11. 海綿——地中海各國。
  12. 碎布——不丹。
  13. 海藻。
P83-1
Photo Credit: 健行文化提供
清潔屁股的各種用具。

其他目前已得知的還有雪(北歐)、苔蘚(挪威)、木棒(婆羅洲)等。

西岡教授在前述的著作中提到「全世界將紙作為擦屁股工具的人,還未到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我認為,現在世界總體衛生紙的產量為2,600萬噸,以世界人口六億人來除的話,每個人是四公斤。(譯注:這裡有點問題。世界人口已達七十五億,若按上述的三分之一,也並非六億,就算是六億好了,2,600萬噸除以六億人口,也不是四公斤,而是433公斤。若算成六十億,則是四十三公斤)鑑於有些地方並不用紙來清潔屁股,所以世界應有二分之一的人在使用。

除了前述的用具之外,應該還有其他清潔屁股的方法,但由於沖水馬桶的普及,而且紙類既便宜又容易攜帶,所以用紙清潔的方法,在世界各地已十分普遍。

紙的歷史與衛生紙

中國在紀元前便發明了紙張,距今已有2,150年的歷史了,從《東漢書》中可以找到記載(蔡倫於西元105年將紙張改良,得以書寫文字)。而日本方面,據《日本書紀》記載,紙是在西元610年,由高麗僧人曇徵傳去,但根據考證,實際上紙的傳入應是在西元四到五世紀。

中國發明的紙,經由絲路西傳,西元900年傳到開羅,1100年傳至摩洛哥,1151年到西班牙,而傳到德國、英國、荷蘭等歐洲各地,則比日本晚了約一千年。

紙尚未傳入前,歐洲人書寫用的素材,以「莎草紙」和「羊皮紙」為主。紙張的傳播,也讓伊斯蘭地區興盛的文化,得以透過「紙張」傳遞到基督教地區。

紙張有書寫、包裹、擦拭、加工等的用途,而到了六世紀時,中國的《顏氏家訓》治家篇中,才留下疑似將紙作為衛生用的紀錄。

「吾每讀聖人之書,未嘗不肅敬對之;其故紙有五經詞義,及賢達姓名,不敢穢用也。」

這裡出現的「穢用」一詞,日文譯成鼻紙,但很可能也用於清潔屁股。這應該是紙作為衛生紙使用最古老的紀錄。

P85-1
Photo Credit: 健行文化提供
繪卷《餓鬼草紙》中〈伺便餓鬼〉一節。(〈餓鬼草紙 複製版〉〔部分〕國立國會圖書館收藏)

在日本,出現於十二世紀的繪卷《餓鬼草紙》中,有在土牆前排便的情景,地面散落著籌木(糞篦)和紙。由於這幅繪卷沒有題字,所以只能推測。但這個時期,上流階層的人很可能已經使用紙來清潔屁股了。

此外,在佛書《正法眼藏》(道元著,十三世紀)的洗淨篇中有:

「屙後便籌,又使紙。」

這裡的屙,指的是茅廁,意思是「如廁後使用籌(糞篦)或紙」的意思。在當時,在寺院裡能隨意用紙的人,據判應該是高僧吧。

從以上紀錄可知,中國在六世紀,而日本在十二到十三世紀左右,上流階層的人,已經開始使用紙來清潔屁股。「大壺紙」為手抄紙,但不確定紙質怎麼樣。

至於歐洲清潔屁股的紀錄,十六世紀法蘭索瓦.拉布雷(François Rabelais)的《巨人傳》(Pantagruel)中,在〈高朗古傑讚賞想出擦屁股妙法的高康大靈活腦袋〉一章中,有下面這段話:「發明了最適合擦屁股的方法。高康大得意洋洋的展示出各種用具。(中略)也用羊毛、紙擦拭。」、「用紙等做成的擦髒屁股的玩意兒,總是會在睪丸那兒留下屑屑。」

其他像是德國十七世紀的《痴兒西木傳》(Simplicius Simplicissimus)裡,出現過相當於衛生紙的文字。不管怎麼說,到了十六到十七世紀,紙張終於在歐洲普及開來。但由於原料問題(當時沒有足夠的碎布),木材紙漿還沒有誕生,所以,紙張應該還沒到達一般老百姓能自由使用的狀態。此時,英國開始投入抽水馬桶的開發。

捲筒衛生紙的誕生

十九世紀之前,歐洲的造紙原料來自碎布,所以,當紙張的需求量隨人口增加而擴大時,碎布料不敷所需,而成為一大社會問題。

1719年,法國科學家瑞尼.瑞歐莫(René Antoine Ferchault de Réaumur)觀察到雀蜂用木頭纖維築巢,提出了一篇論文,推斷木材可以做成紙。經過了一百多年,德國的凱勒(Friedrich Gottlob Keller)發明了磨碎木材,製成紙漿的機器,並於1844年獲得專利,證明了木材造紙的理論,成為一大材料革命。當時的紙都是手工抄製,中國、日本等地,紙張只供毛筆書寫,但歐洲人使用硬筆,所以主要生產較厚的紙,既不像日本生產「厚、薄」等許多種類的紙,也沒有現在的家庭用紙,再者,手抄的數量也很有限。

1798年,法國的路易.羅貝爾(Nicolas-Louis Robert)發明了抄紙機,才開始生產機器抄紙,也就是洋紙。而且,最初的原料是舊衣,比起手抄紙,機器抄紙需要更大量的原料,舊衣來源的不足形成了社會問題。

之後,人們改用麥稈或麻進行機器造紙,1844年後發現木材可以磨成紙漿來使用,再加上人們也發現了許多製紙用的藥品,因而才能擴大紙張的產量。

機器抄紙普及到全世界後,紙的生產也開始有了五花八門的種類。1871年,美國的塞斯.惠勒(Seth Wheeler)取得了包裝專利,它原本是利用有壓孔的紙張,但比一般紙大三倍,以作為包裝其他紙張使用。這種技術可將恐怖的衛生紙做成圓筒形,所以應可稱為捲筒狀衛生紙的基本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