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信半疑的人反而會覺得算命最準?

半信半疑的人反而會覺得算命最準?
Photo Credit: Anat Givon / AP Photo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我們越相信自己的信念,就越應該主動尋找那些反面的證據,做個聰明而謹慎的人。

《鐵齒銅牙紀曉嵐(第四部)》有一段談及算命,非常有趣,也充滿有洞見,可以用來說明人的心理認知機制:

紀曉嵐問皇帝:「你信不信算命嗎?」
皇帝:「信,也不信。」
紀曉嵐:「這就太好了。算命這玩意兒,你太信就不準了,不信也不準;就是又信又不信的,他就最準了。」

劇中紀曉嵐並不是真的覺得算命準,他知道這是江湖術士的把戲,亦曾指出這些術士是如何引導別人相信其算命結果。當時他說這番話,純粹想隨黃三爺(皇帝)逗弄裝扮成術士的和二(和珅)。

紀曉嵐
《鐵齒銅牙紀曉嵐》影片截圖

他這番話應該怎樣理解呢?首先,老紀說不信命的人會認為算命不準,這沒多大出奇,畢竟這類人會認為命理並沒定數,所以認定算命就是騙人的東西,自然會去主動找其破綻,證明其不準。

但為什麼太相信命的人又覺得不準呢?按正常道理來說,如果一個人相信命,應該會很沉迷於命理算術之中,認定裡頭有真理才對。紀曉嵐對此沒有多作解說,但我想關鍵在於個「太」字,如果一個人太相信命,相信到太上心,凡遇上事情都會和算命結果作一對照,這時他反而更容易發現算命是時準時不準,並沒有真的能完全預測自己所有際遇。

相比之下,那些又信又不信、介乎兩者之間的人,反而可能因半信半疑而沒上心記著所有算命結果;當遇上不好(或好)的際遇時,回想起那些「應驗」了的算命結果,卻想不到其他不準的預測,才覺得算命很準。

cervello-SKETCH47-2
Image Credit: Depositphotos

在認知心理學裡,這種人之所以特別覺得命理很準,是因為犯上「確認偏差」(Confirmation bias)的思考毛病,亦即選擇性回憶和蒐集那些有利於命理的證據,忽略了那些不利的證據。他們可能不是故意選擇忘記那些不利於命理的證據,只是他們「信又不信」的心理狀態誤導他們走進確認偏差的陷阱之中。

當然,我相信並不是所有半信半疑的人都會墜入同樣陷阱之中,關鍵在於我們有無意識主動去尋找否定證據,而不是一味往應驗的事宜鑽進去。「確認偏差」可謂認知偏差之父,它植根於大腦的思維系統之中,因此即使是思考很謹慎的人也會犯上這個毛病,只接受那些和自己現有世界觀和相信相容的新信息和證據,有意無意過濾與之矛盾的信息。

據說,達爾文為了對抗確認偏差,曾經養成以下習慣:隨身攜帶筆記,當他想到某個理論或信念,就強迫自己在30分鐘之內記錄與之矛盾的觀察,因為他知道大腦會在30分鐘後主動忘記那些反駁證據。[編註]

也許我們應該學習達爾文的方法,當我們越相信自己的信念,就越應該主動尋找那些反面的證據,做個聰明而謹慎的人。

編註︰這個說法來自達爾文的自傳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書生百用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王陽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