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香港人都在YouTube看什麼?最潮影片揭露港仔「公屋出身」的悲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YouTube 公佈香港年度「最潮影片」,港警施放催淚彈當天的「《蘋果》佔中直播」奪冠。同時,描寫大學生求職甘苦、家長對未來女婿不同家世的反應,以及改編香港特首夫人「梁太」發言的爆紅影片,亦打入10大。
編輯:余佩樺
YouTube早前公佈香港年度最潮影片,港警「9.28」施放催淚彈的當日的現場影片「《蘋果》佔中直播」「奪冠」。不過,幾部細說港人民生問題的「潮片」亦成功打入前10名,當中描寫「副學士大學生」求職甘苦、刻薄母親對「候任女婿」不同家世的反應,憑著「身同感受」的觸覺成功打動港人。
第10名:《公屋潮文:公屋、居屋、私樓》
影片講述一名女生帶男友「見家長」,分別居於「公屋」(政府廉價租出的基層住宅)、「居屋」(政府出售的住宅)、「私樓」(貴價私人房屋)的「候任女婿」(由同一個男主角飾演),態度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女友母親得知「候任女婿」住的是「公屋」後,態度大變。

「私樓女婿」大遲到,但女友母親得知其「背景」後,態度突變。

「私樓女婿」大遲到,但女友母親得知其「背景」後,態度突變。
第8名:《我在香港讀書的日子》(內有港式髒話,慎入)
幽默描述一位香港「副學士」畢業生求職屢碰壁。在台灣,大學招收名額比考生多;但在香港,平均只有不到1/5考生,能入讀獲政府補助的學士學位。無法入讀大學,又想繼續進修的學生,只好考取自費的副學士(Associate Degree)課程,但「副學士」又不獲僱主承認,結果求職時就碰得一鼻子灰。
第4名:《一口「梁」氣》
香港特首女兒梁齊昕多次在FB上發言,引起全港關注,香港中大高級講師蔡子強曾撰文評論有關事件。香港特首夫人梁唐青儀批評蔡子強所發表的文章,又暗指他「無知、涼薄」,結果,影片經網友剪接、調換梁唐青儀說話順序,最後變成「齊昕(特首女兒梁齊昕)的母親無知、涼薄」(就是她自己罵自己無知啦)。
Photo credit: 正治製作 YouTube
責任編輯:歐嘉俊
核稿編輯:楊士範
*按讚「關鍵評論網 香港」FB,留意香港本土的政治、經濟、文化消息。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