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田縣一支上高中才開始玩棒球的「雜草軍團」,如何成為甲子園「百年奇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雖然未能如外界期望奪冠,但金足農棒球隊這次的表現,已為秋田縣在甲子園103年的歷史上,再度打入決賽的紀錄。
(2018.8.21 15:30 更新)
第一百屆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夏季甲子園)5日開幕後,有56所高中參賽,今(21)日下午上演爭冠賽,秋田縣的金足農業高校(以下簡稱金足農)變成超級大黑馬,對上高手雲集的大阪桐蔭高校,格外引人關注。
比賽已於台灣時間下午三點左右結束,金足農終場以2:13敗給大阪桐蔭,被外界形容為「一敗塗地」。王牌投手吉田輝星前五戰全都完投,用了749球,且場場投球數破百,總計45局共投749球、58次三振,球速還可達150公里,讓網友直呼根本是「漫畫情節」。
不過,吉田輝星今天只投五局,在一局下就控球不穩,因為暴投失分,接下來又被石川瑞貴適時二壘安打,一口氣失三分,之後又被宮崎仁斗轟出三分砲、根尾昂轟出二分砲,投出四次三振,最快球速飆至147公里,失12分黯然退場。而大阪桐蔭也完成今年的甲子園春、夏連霸偉業。
雖然未能如外界期望奪冠,但已創下了第一屆的秋田中學後,睽違103年秋田縣再次打進甲子園決賽的紀錄。而許多日本網友也在Twitter上表示,「真的很感謝你們!秋田縣,每個人都起床了。請挺起胸膛,回到秋田吧!!」
🌟結果速報🌟#金足農 2-13 #大阪桐蔭
— バーチャル高校野球 (@asahi_koshien) 2018年8月21日
100回目の夏の甲子園、優勝は大阪桐蔭!
史上初、2度目の春夏連覇達成!
最新情報はこちら❗https://t.co/F05pV5ebPh#バーチャル高校野球 #高校野球 #甲子園 #100回大会 #100回目の夏 #甲子園決勝 #金足農業 #大阪桐蔭高校 pic.twitter.com/qimfq79ey4
只有五百名學生的金足農,是從1931年嘉義農林學校之後,87年來首度打進甲子園決賽的農業學校。台灣導演魏德聖監製、馬志翔執導的《KANO》,就是以日治時期嘉義農林棒球隊為背景,講述一支由原住民、日本人與漢人所組成的嘉義農林球隊,原本實力一勝難求,最後卻翻轉大家的期待,代表台灣赴日比賽,奪下亞軍。金足農也是在人力、物力缺乏的狀況下,原來不被外界看好,卻一路過關斬將,奪得亞軍。
《中廣新聞網》報導,在投手吉田輝星的帶領下,金足農從地區預選一路打到甲子園決賽,與來自大阪的私立傳統豪門大阪桐蔭高校對決。桐蔭高校曾拿過四次夏季甲子園冠軍、也才剛拿下第三次春季甲子園冠軍,與金足農是完全是不同等級的球隊。
金足農全校只有250個男生,其中棒球社員共53名,這次出賽的18名選手(含候補球員),只有七位在國中時在自己學校有打軟式棒球隊,人數還不到一半。
《自由時報》報導,金足農能夠成為秋田縣睽違103年後再打進甲子園決賽的球隊,投手吉田輝星無疑是一大關鍵人物,五場先發都完投九局,且場場投球數破百,最多球是在17日對上橫濱,單場狂飆164球、最快球速還一度達150公里。如果加上地方預賽的出賽成績,吉田今年甲子園投球數已經超過千球。
#金足農業 #吉田輝星 投手はおもしろい🤣 ピンチの場面でやってきた伝令にひと言「クソ面白くなかったので『帰れ』と(笑い)」 一問一答→ https://t.co/dqwyhV27o9 #高校野球 #kokoyakyu #甲子園 #100回目の夏 #決勝 #スポーツ報知 pic.twitter.com/dNk4gfzwKL
— スポーツ報知 アマ野球取材班 (@hochi_amayakyu) 2018年8月21日
吉田超乎常人的熱血演出,讓原本不被看好的金足農更是破天荒殺進決賽,讓日本網友紛紛直呼不可思議,「這根本是漫畫情節」、「快哭了」、「超感動」。
高中才開始打棒球的「雜草軍團」,卻讓全縣為他們瘋狂
綜合《蘋果日報》與《自由時報》報導,金足農雖然是縣內棒球名校,這次賽會之前並不是特別被看好,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是一支靠著吉田輝星一人獨撐的球隊,另一方面是因為,全隊有一半選手是高中才加入科班。也因為是由一群上了高中才開始打棒球的孩子所組成,金足農被媒體稱為「雜草軍團」。
部落客費雯麗在臉書「Nothing but ISSUE」就指出,相較於被視為奪冠大熱門、囊括各路好手的大阪桐蔭,金足農業實在是個爆冷門的存在,該校雖叫「金足」,經費卻一點都不足,大人們怕是沒想過竟然如此爭氣過關斬將到最後,原先預估的食宿費大超支,只得緊急募款求支持。
另外因為學生太少,金足農沒有啦啦隊、也沒有樂隊,還是靠號召了畢業校友們一塊來助陣。
或許就是這樣,才稱之為奇蹟。日本《朝日新聞》報導,金足農僅靠九人先發陣容,從縣大會開始,先發九人便沒有換過,沒有派出中繼跟救援投手、沒有代打、沒有代跑,就這樣從地方預賽一路打到冠軍賽,贏得十場比賽。
日媒認為,雖然吉田一人獨撐,但金足農不是只靠他,需要團隊的力量,以及隊友的支援才能場場撐下去,也是因為陣中不少選手並非科班出身,所以平常就比其他球隊更懂得苦練,兩、三年年來,大家一起吃苦,也磨出超出同年齡甚多的意志力。
金足農業は、21日予定の始業式を、23日に延期することを決めた。アルプススタンドで声援を送る渡辺勉校長は「応援は応援、勉強は勉強としっかりメリハリをつけさせたい」とコメント。#金足農業 #第1回大会ぶりの決勝戦進出という偉業 pic.twitter.com/PvO6yiQupq
— 汗と涙。甲子園 (@gari_wasabi) 2018年8月21日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今年夏天天氣破紀錄的酷暑,金足農的選手從秋田賽開始就沒換過選手,由高三學生九人一路過關斬將。主將佐佐木大夢君說:「我們有堅忍不拔的特質。如果不是雪國生長的人,很難具備這特質。」
而金足農以黑馬之姿竄出,受到日本全國與農林業有關的學校注目。甲子園球場內外野的大觀眾席(俗稱阿爾卑斯觀眾席),除了金足農的在校生、家長,還有其他農業學校來相挺。
曾在春夏季甲子園賽比賽過的日田林工(大分縣)畢業生、擔任福岡縣三潴高校棒球隊教練的名嶋正信表示,他把金足農的比賽錄影起來觀賞。他認為金足農的選手生長雪國,能在炎熱夏季有這樣的表現,實在不簡單。農林業目前都面臨缺乏接棒人的情況,他很希望金足農能更上一層樓。
金足農的奮戰,也完全鼓舞了秋田縣,秋田各地刮起旋風,JR秋田站內,甚至擠了滿滿的旅客,只為了在站內的電視螢幕上觀看比賽,不少地方都提供大型螢幕讓民眾一同觀看比賽,創下66%的超高收視紀錄。
おめでとう、秋田県立金足農業高校!
— Crystal Ken (@happy_cryken) 2018年8月20日
100回目の夏、平成最後の夏。
第1回大会の秋田中以来の県勢決勝進出。
悲願の東北初の優勝旗まであとひとつ。
燃えろ、戦え、雑草軍団!!!#金足農業 #金足農 #金農#高校野球 #夏の甲子園 pic.twitter.com/dcCwpIhjxL
由於秋田縣103年來都沒有學校再打進過甲子園決賽,除了今日下午全縣不上課,日本航空特別加開一班包機從秋田飛大阪,要見證這個歷史。截至20日為止,甲子園已有97萬人次進場觀看比賽,超過1990年的92.9萬人。甲子園官方宣布,冠軍戰門票在21日上午11時15分已全部賣出。
Tags: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