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馬國歌手蔡恩雨引發的爭議,凸顯不同地域華人間的「何謂中國」之辯

馬國歌手蔡恩雨引發的爭議,凸顯不同地域華人間的「何謂中國」之辯
Photo Credit: CCTV中文国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馬來西亞歌手蔡恩雨在中國節目《中華情》中視中國為「祖國」引起爭論,其實不同地域華人之間的何謂「中國」之辯並非子虛烏有,反而頗具現實意義。

馬來西亞歌手蔡恩雨在中國節目《中華情》裡視中國為「祖國」,引起爭論。這些爭論,反映的不只是中國人與離散華人身份意識之間的張力。從中國近代史脈絡看,爭論更易被理順。

「中國」與「中華民族」都是近代受西方思想影響(包括種族主義)的建構概念。過去「中國」意涵應指什麼,於中華圈內時有爭論,論者從血緣、文化、左翼階級思想、域內多元族群與國家構建關係、政權意識形態等不同角度,衍生不同的「中國」想像。

於此背景下,台灣學者林志宏所著的《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是應時讀物。本書封面題字,出自鄭孝胥的「民國乃敵國也」。鄭孝胥生於福建,是清朝改革派政治家。

getImage
Photo Credit: 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

1911年辛亥革命後,鄭孝胥以清朝遺老自居,是滿州國重要奠基者之一,輔佐溥儀,曾倡議推動立基於傳統中國思想的「王道」,對抗「民國」所代表的政治與社會發展路線。鄭孝胥不視民國為「祖國」,由此變得容易理解。

至於香港如陳伯陶與賴際熙等清朝遺老,有何「中國」想像、對「中心」與「邊緣」有何理解、如何與英殖香港管治結合,形塑了香港有異於中國大陸(特別是五四之後)的中國意識,亦同樣有趣。陳伯陶曾考據與宏揚宋末二帝於香港九龍事蹟,後由蘇澤東輯錄為《宋臺秋唱》,於1917年在香港成書出版,能視之為香港最早的漢詩雅集刊物。2004年,香港《文匯報》曾如此介紹陳伯陶的「祖國觀」

「陳伯陶所居官富場,即南宋帝昺的行宮所在處,宋王臺即在附近。陳伯陶在港二十年,常集賴際熙、蘇澤東、吳道鎔等人到宋王臺憑弔寄興,曾輯有諸人之詩作,如《宋臺秋唱》,流傳至今,依然為後人津津樂道。又如《宋王臺懷古》、《登九龍城放歌》諸作,都是他抒發朝代興亡,感懷身世,忠於前朝而不仕新朝的氣節。」

於香港總督金文泰年代,前清遺老賴際熙被委任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創院院長,自有以傳統文化中國意識,平衡中國大陸五四運動以後受西方思想主導、傾向摒棄中國傳統「包袱」的新民族主義意識對香港影響的考量。至今天,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如此簡介賴際熙與創院歷史的關係

「One year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University in 1912, the Faculty of Arts was established, with two Chinese Hanlin(翰林)scholars lecturing on Chinese. In 1927, with generous endowments from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Straits Settlements and the Federated Malay States, the Chinese Department was formally founded. Dr. Lai Tsi-hsi (賴際熙太史)was appointed Reader and became the Head of the Department, which was also known as the School of Chinese Studies.」

此前在1926年成立的香港第一所英殖政府開辦的中文中學金文泰中學,同樣反映香港藉傳承傳統中國文化,將自身區別於中國大陸的管治路徑,以及前清遺老對香港「中國意識」的影響。

金文泰中學校網如此簡介學校歷史

「本校校訓之設,乃肇自何家誌先生。何先生早歲攻讀香港大學,游於賴際熙、區大典兩太史之門凡四載,國學造詣,尤為精深。1926年3月,前已故校長李景康先生奉命籌辦漢文中學,先生即奉派到校任教,對本建樹良多。先生以晚近學校,多有校訓,約取聖哲之言,以為學子踐履之方,意至善也。乃取論語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之義以立訓言,曰:『文行忠信』。」

冷戰時期,何謂「中國」的詮釋競逐,更顯戲劇性。馬來西亞武俠小說作家温瑞安視「中國」為「中華民國」,相當具冷戰政治意識,但又認為台灣在美國影響下,已非「中華文化正宗繼承地」。他寫的武俠小說,曾被台灣當局視為親共,及後被迫離開台灣、到香港發展。

簡括而言,這些案例都說明,不同地域華人之間的何謂「中國」之辯,並非子虛烏有,反而頗具現實意義。


編按:

馬來西亞歌手蔡恩雨近日在上中國節目《中華情》時,分享凌晨前往北京天安門看升旗儀式的心情,影片中她表示:「覺得是言語不能形容,這是對於自己國家的一個尊敬的一種感動」,而在與主持人回憶起又忍不住掉下淚來,她解釋道:「這場景真的是馬來西亞很少會看到的,因為在中國這邊,大家的精神,大家的努力其實是最重要的,因為大家只要團結很多東西都可以一起做出來的。」

這段看似抒發對馬來西亞的看法,卻因談話中稱中國為「祖國」,訪談影片一出遂引起馬來西亞網友的不滿。

《星洲網》報導,節目中首先介紹蔡恩雨是「馬來西亞第三代華人」,而當問起天安門升旗儀式,主持人表示「除了被你的內心感動,還有一份歸宿感。」蔡笑著回答:「回家了!」主持人又接著說:「其實這句回家了對你是適合的,因為你真的是回家了。」而當問起蔡是否想回祖國發展?她興奮表示會啊,主持人接著說:「怎麼說到這個那麼高興?如果說到華語音樂的話,你肯定在祖國發展,會有更好地發展,是不是?」蔡也點頭:「我在馬來西亞是有的,但能夠來祖國的話更好。」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吳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