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外媒看九合一大選學到的五件事:台灣人懼怕與中共有政治關聯

外媒看九合一大選學到的五件事:台灣人懼怕與中共有政治關聯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九合一選舉甫結束,來看看美國觀點是如何看這場選舉?對美中關係的影響又是什麼?

作者:Daniel Blumenthal|翻譯:呂佩庭

在最近台灣九合一選舉中,相較於執政的國民黨受到了當頭棒喝,對民進黨而言卻是一場具指標的決定性勝利;現在台灣人口有將近60%的人口都在民進黨或與民進黨有密切關係的首長管轄之下,而今年太陽花學運則是表達了人民對馬英九傾中政策的不滿,傳達了因與中國關係靠攏而不斷加深的集體焦慮。

作為民主國家的公民,台灣人擔心著許多事,包括中產階級薪資停滯不前,以及其它跟民生相關的政經問題,即使如此,台灣政治主要的議題仍圍繞在與中國的關係上,包括哪個政黨看似最能處理兩岸關係,在選舉中就能獲得好的結果。而以下是我們在台灣九合一選舉中學到的五件事: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1.台灣人懼怕與中共有政治關聯

台灣人懼怕與中共有政治關聯,並密切注意北京如何處理中國統轄範圍內的政治人權問題,而這股恐懼隨著習近平處理香港問題的方式而不斷加深。大家懷著恐懼看到北京對香港的民主承諾食言,看到香港裡與中共同一陣線者,使用恐嚇及騷擾民主支持人士的手段。

不管公平與否,台灣選民是將國民黨與過度向中共妥協的政策連結在一起,而台灣人心中深植著恐懼,害怕與中國的政治和解會帶領台灣走上政治自由滅絕的道路。

2.台灣總統與美國的關係非常重要

這筆交易很簡單,只要馬英九總統溫和地對待中國,美國就會用力地抓住台灣。但儘管華府加強了對台灣的關係:派遣相當資深的大使來台、討論經濟與能源議題,並保持著緊密的軍事合作關係,但對台灣來說,「台灣存在」的問題卻仍被置之不理。

華府應要更努力催促台灣參與「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這項協定會對經濟有所幫助,因為它會迫使台灣解除許多管制,使經濟更自由化,並減少台灣高科技產業受到如來自南韓的高度競爭。這會是非常重要的策略,況且台灣是世界貿易組織與亞太經合會的一員,因此若在TPP中缺席,對於台北尋求成為國際個體的努力,將會是很大一步的倒退。

另外,從2009年以來,美對台僅剩一項新的軍售案,台灣幾十年來一直希望購入需要的潛鑑,但美國支持的聲浪卻日漸萎靡。

3.台灣政治版圖正經歷劇烈變動

此次年輕選民多出生在1990年代,那時剛好是台灣民主開展的時刻,而他們的記憶中沒有歷史情仇,甚至出生外省家庭的年輕人對中國也並無羈絆,對新的一代而言,他們就是「台灣人」。他們想與文化及語言相近的鄰居建立加拿大與美國般的經貿關係,除此之外沒有其它意圖;統一的想法會逐漸凋零,而下一場總統大選(2016),將會是一場測試誰能保持台灣自主現況的一場競賽。

Photo Credit:William Cho CC BY 2.0

台灣的政治藍綠版圖在這次九合一大選後有著劇烈變動(照片為台灣花蓮)。Photo Credit:William Cho CC BY SA 2.0

4.習近平必須思考台灣已漸行漸遠的狀況

習近平是個強人,若是認為他會讓台灣輕易地脫離就想得太過簡單。但習唯一能「統一祖國」的辦法卻只剩動武與施壓,而沒有一個台灣人會輕易地放棄民主自由,向壓迫的中國共產黨妥協,因此,2016的選舉將會成為習近平測試是否願意冒著亞太緊張情勢高升的危險,試圖影響台灣下一屆總統人選。

5.美國接下來需要思考台灣海峽整體不穩定的情況。

中共仍存有如歷史學家透納 (Frederick Jackson Turner)所說的意識形態,希望台灣「關閉疆界」,以振興民族,而這個未經深思的想法再加上共產黨結構上的不穩定,便造就了一個非常危險的組合,對華府而言,這代表著台灣海峽將會繼續是亞太地區紛亂的爆發點,因此對於不斷有外顯問題的中國,美國將有必要適時地威喝。

  Photo Credit:Carrie Kellenberger CC BY 2.0

台灣海峽將會繼續是亞太地區紛亂的爆發點(攝於澎湖)Photo Credit:Carrie Kellenberger CC BY 2.0

華府的中台策略,必需想辦法促使中國將重心放在內政問題、保護台灣的民主自由,同時換取時間,因為中國對國族榮耀的態度有所改變,才是長治久安唯一的辦法,而國族榮耀應是要等同於中國人卓越的成就,而不是如死胡同般、僵化的中國共產黨宣告要去恢復失地。

本文獲Foreign Policy授權刊登,原文請見:Five Lessons from Taiwan’s Elections(12.1.2014)

你有最想看什麼主題的國際媒體報導嗎?快來關鍵論壇告訴我們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