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中國科技工廠工人要「組工會」,抗議工人連同聲援學生60多人「被清場」

中國科技工廠工人要「組工會」,抗議工人連同聲援學生60多人「被清場」
圖為8月6日,支持者群聚廣東深圳的燕子嶺派出所前,要求釋放7月被捕的佳士工廠工人。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被捕前,是不少前去支持的學生都表示,已經接受到了來自政府的壓力,其中幾名學生甚至表示,中國當局將一些學生的父母接到廣東,讓他們在飯店接受「如何培養小孩」的培訓。

持續月餘的深圳佳士公司工人維權事件風暴擴大,據報導,官方24日出動防暴警察清場,帶走工人和聲援學生共約60人。而中國民間勞工組織表示,這次佳士工人得訴求不只爭取工資、福利等,更要求籌組工會,顯示工人抗議的訴求從經濟轉為政治訴求。

《中央社》報導,綜合中國官媒《新華社》、《美國之音》(VOA)和《香港有線》中國組報導,24日清晨,大批持盾牌的防暴警察強行闖入位於深圳與惠陽邊界的一棟民宅,現場約10名佳士工人和50名聲援學生全部被捕。

被捕的包括畢業於北京大學的岳昕,以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和湖南大學等知名大學學生。學生和工人目前下落不明。《BBC》在報導中透露,曾試著聯絡岳昕及另兩名聲援團成員,都沒有消息。深圳和惠州警方也未回應。

工人抗議被補,大學生加入聲援

《BBC中文網》報導,這次維權事件發生在中國廣東省深圳市佳士科技工廠。工廠工人指公司存在超時加班、嚴苛罰款、欠繳公積金等違法行為,希望通過籌組工會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今年五月,數名佳士工人開始籌備工會,但隨後有積極組建工會的工人代表遭到不明人士毆打,也有涉事工人被開除。7月27日事件進一步發酵,一些佳士工人及其支持者前往工廠要求復工,但遭到警方逮捕。《衛報》報導,據國際特赦組織稱,截至七月底,已有30人被捕。

消息傳出後,16所各地大學的數千名學生在網上連署要求釋放被捕人士,且有學生赴深圳聲援工人並示威。《BBC中文網》報導,截至8月21日,聲援團已有50多人,在廣東省惠州市大亞灣附近發傳單、宣講。24日這些人就遭逮補

被捕前,不少前去支持的學生都表示已經接受到了來自政府的壓力。《路透社》引述幾名學生稱,中國當局將一些學生的父母接到廣東,讓他們在飯店接受「如何培養小孩」的培訓。當局還安排這些家長出現在學生抗議的地方。

現場聲援團許多為20到30歲的左翼青年。聲援團核心成員岳昕曾表示,不少參與者是馬克思主義者,他們希望維護工人階級的利益。

《中央社》報導,此外,香港《南華早報》此前報導,聲援團本月初在深圳坪山集會時,約40多名來自左翼網站「烏有之鄉」的中共黨員和退休幹部到場參加。

這場工人、學生和左派人士都捲入的維權行動一個多月來持續不輟,岳昕甚至發出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公開信,呼籲釋放被捕工人和支持組建工會。

中國官媒:背後有「境外勢力」介入

中國媒體雖然幾乎未見對此事的報導,網民仍在媒體噤聲中於社群媒體轉發消息,就在維權行動獲得越來越多注意之際,當局24日突然動手抓人,官媒《新華社》也打破沉默,在當天深夜發表題為「深圳佳士公司工人『維權』事件的背後」長文。

文章除了強調「工人為『維權』多次非法衝擊佳士公司」,並指事件背後有「推波助瀾者」,包括未合法註冊的機構「打工者中心」,以及為「打工者中心」提供資金的境外組織「勞動力」,而「勞動力」背後支持者是西方非政府組織(NGO)。

此外,官媒《環球時報》和《光明日報》25日也分別發出評論。《環球時報》說,這起普通的工人維權事件透過網路不斷發酵,升級為國內外輿論關注焦點,「這有些出乎意料」,深刻反映網路時代解決工人維權問題面臨的複雜局面。

《光明日報》則表示,此事並非單純的職工維權,背後有境外勢力的介入,是一次背景不透明、訴求不純粹、手段不合法的事件。有分析說,《新華社》等官媒罕見地同時發文,代表官方將出手嚴打此事。

工人要求組建工會,中國維權運動從「經濟訴求」轉為「政治訴求」

《中央社》報導,位於香港的非營利組織中國勞工通訊13日公布《中國工人運動觀察報告2015-2017》報告指出,中國工人集體行動的發展趨於強勁,正從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迅速向內陸省份擴展,組織性也大大提高,逐漸有明確的工人代表,並力求透過集體談判解決訴求。

學者和觀察人士認為,這次佳士抗議與以往工人維權事件不同處在於,工人和抗議者的訴求從經濟轉為政治訴求。非營利機構「中國勞工觀察」創始人李強說,這次工人維權要求建立工會,是要求維護自己的政治權利,這在以往的維權事件中較為少見。他表示,「他們出來組建工會,表達了工人要當家做主的政治訴求。」

報告中共蒐集了6,694起工人集體行動個案,報告也提到,這三年內,中國經濟趨緩,GDP年增率從2014年的7.7%下降到2017年的 6.7%,中國政府也有意識調整經濟結構,弱化鋼鐵、水泥、煤炭、電子製造等傳統產業,同時而新興產業如互聯網平台經濟快速崛起,這對工人權益產生巨大影響。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