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討厭的「北美自貿協定」將走入歷史?美墨達成新協議,加拿大可能「被排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加拿大這次並未參與NAFTA最後討論階段,現在面臨必須同意美墨條款、否則將被排除在外的壓力。川普表示,他將與加拿大總理商談;但他認為對加拿大進口汽車課稅比將加拿大納入美墨協定容易。
(中央社)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美國與墨西哥今(28)日已就修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達成協議,與加拿大的談判也可望即將展開。
川普對記者說,「大家都把它稱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我們以後會把它稱為美國-墨西哥貿易協定,我們要揚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之名」;並說舊名給人「不好的聯想」。
美、墨達成協議推升金融市場走高,也為加拿大重返談判以修訂1994年生效的美、加、墨3國貿易協定開啟大門。一名美國高層貿易官員說,定案版協議可能會在本月31日前達成。
這三個貿易夥伴國的相關談判拖延了一年多,川普曾一再揚言將廢棄這項協定,因而攪動金融市場,為墨西哥和加拿大幣值構成壓力。
川普今天表示,他即將與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商談;但也揚言,對進口加拿大汽車課徵關稅要比將加拿大納入美墨協定容易。
Deal with Mexico is coming along nicely. Autoworkers and farmers must be taken care of or there will be no deal. New President of Mexico has been an absolute gentleman. Canada must wait. Their Tariffs and Trade Barriers are far too high. Will tax cars if we can’t make a deal!
— Donald J. Trump (@realDonaldTrump) 2018年8月10日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甚麼?川普為何討厭它?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簽署,於1994年正式生效,主要目標在於降低、消除三國間的關稅壁壘,是一個超越WTO標準的區域貿易協定。北美自由貿易區擁有4.5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約17.3萬億美元,年貿易總額1.37萬億美元,其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都超過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之一。
《風傳媒》報導,協定施行24年來,讓美加墨三邊貿易增加了三倍;不過也讓美國流失了大約50萬至70萬個工作機會,製造業受衝擊最大。
川普痛批NAFTA為「美國歷來簽過最糟糕的協定」,聲稱它使美國製造業大批業者將生產基地轉移到墨西哥,導致工作機會嚴重流失,他在2016年競選總統期間就揚言,他一旦當選就會退出NAFTA,去年上任後,他稍稍踩了煞車,在1月23日宣布要與加、墨兩國「重新談判」。
「汽車」是新協議談判重點,其他還有什麼?
《中央社》報導,美、墨之間的商討專注於為汽車業制定新規定,川普以此作為修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核心課題。他一再將原本的協定稱為美國工人的「災難」。
《大紀元》報導,兩家汽車製造商說,美國希望將墨西哥向美國出口的汽車和SUV限制在200萬台。2017年墨西哥向美國出口177萬台汽車和SUV。如果包括皮卡車在內,墨西哥去年向美國出口了萬台汽車。
川普暗示,他對美國跟加拿大、墨西哥分別談判貿易協議持開放態度。但是墨西哥和加拿大都希望維持1994年就開始的三國貿易協議。八月初,川普威脅,如果美國和加拿大不能達成一個協議,他將向加拿大汽車徵收關稅。
另一名美國官員透露,根據美、墨達成的協議,汽車內部零件必須有75%是在北美地區生產,較目前規定的62.5%提高。一份情況簡報草稿則載明,汽車零件將在美國和墨西哥生產。這名官員說,美墨協議並要求,40%至45%零件須由時薪至少16美元的工人製造。
《自由時報》報導,「零件比例」新條款將規定車輛成品中需含美國或墨西哥製造零件的比例自62.5%提高到75%,達到此門檻才能免關稅,並要求使用更多的美、墨原料,如鋼、鋁、玻璃、塑料。
此修訂旨在加強北美汽車製造,降低其中所含的亞洲零件比例。墨西哥經濟部長瓜賈度(Ildefonso Guajardo)表示,絕大多數墨西哥出口的汽車都能達到此標準。
另外加、墨極力反對川普原本提出五年一談的「落日條款」,認為這違反自由貿易協定保障的權益,使美國五年就可以退出,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也曾表示「五年到期一次根本就不算貿易協定」。
美墨達成的新協議是,新NAFTA將維持16年,其中每六年進行一次重新審查,並且可以再延長協定16年,更能保障雙方貿易。
新協議當中,墨西哥也已經同意撤除NAFTA第19章程的「傾銷爭議解決機制」。美國此前對加拿大的軟木、紙、和其他產品加徵關稅時,杜魯道便堅持第19章程是反擊不公平關稅的重要手段。
美墨現在農產品將採取「零關稅貿易」,並合作發展生技農業。之前美國為抵抗競爭,曾欲提出針對墨國季節性蔬果的貿易屏障,現也確定取消。此條款還強制墨西哥在調漲工資時,必須遵守國際勞工組織的規範。
加拿大會加入嗎?
加拿大這次並未未參與NAFTA最後討論階段,而現在則面臨必須同意美墨條款、否則將被排除在外的壓力。美國貿易代表萊席爾(Robert Lighthizer)表示,加拿大還是能加入談判,但川普有意直接在週五簽署美墨雙邊協定,而白宮也準備好通知國會。
《中央社》報導,根據《路透社》,川普表示,這項協定對美墨兩國都有利,他並致電墨西哥總統潘尼亞尼托(Enrique Pena Nieto)致賀。潘尼亞尼托告訴川普,仍希望能將加拿大納入這項協定。川普對此表示,美國和加拿大可以另訂協定,或是讓加拿大加入美墨協定。
《中央社》報導,前述美國高層貿易官員說:「我們現在也正邀請加拿大加入,希望也能和他們獲致公平成功的結論。我們和加國還有些問題存在,但我認為,很快就能解決。」
川普可望在本週末之前正式通知國會,他有意在90天內簽署貿易新協定,這個時程將使墨西哥總統潘尼亞尼托(Enrique Pena Nieto)來得及在卸任之前簽署協定。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Ep2:走進戰火下的創傷現場,救援行動如何重新牽起人際間的珍貴聯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Ep2聚焦於戰爭中最大受害者──砲火下流離失所的人民,節目透過影像與聲音,帶領觀眾凝視全球戰爭中流離失所的人們,認識世界展望會長達數十年的難民人道救援經驗。
由李漢威、蔡尚樺聯手主持的直播節目《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第2集已於6月14日首度播出,本次特別邀請華人紀實攝影師張雍、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李紹齡對談,帶領觀眾凝視戰爭中流離失所的人們,聆聽相遇與別離的故事,也讓觀眾認識世界展望會長達數十年的難民人道救援經驗,以及他們對於每場救援行動專業審慎的態度。這些因你我支持而促成的救援行動,都是為了重新牽起人際間被鋼鐵與火藥所摧毀的繫帶,世界展望會的工作人員則背負著託付與使命親臨現場,陪伴人們度過戰火下的煎熬苦難。
「我們不只看到《月球背面的逃難場景》,還聽到月球背面的哭聲,所以世界展望會從來沒有選擇,只有無條件的接納與支持。」
數據解析:你我未曾意識到的「月球背面」
俄烏戰爭打響至今已逾三個多月,因戰事被迫離家的難民人數也急速攀升。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截至5月29日已經有超過680萬人自烏克蘭境內出逃至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鄰近歐洲國家,國際移民組織(IOM)的一項研究也預估有將近800萬人在烏克蘭境內流離失所,總計相當於將近四分之一的烏克蘭國民因為無情戰事淪為難民。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當烏克蘭戰事成為網路熱搜的同時,歐洲大陸遙遠的另一端也存在一群面臨相同困境的人們。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球共有8240萬人被迫流離失所,受俄烏戰爭影響產生的難民僅占全球難民總數的18%。這意味著全球戰火不只存在於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當我們揭開數據,就會發現其中還包括敘利亞內戰、阿富汗戰爭,以及中東或非洲部分地區長久性的區域武裝衝突。而更令人不忍的是,在8240萬流離失所的難民中,兒童人數占比竟高達42%,這些本與戰火紛爭最不相干的族群,卻需要承受這一切悲劇性的後果,甚至改變了他或她的一生。

走入真實現場:救援最前線的世界展望會事工

「在普遍國際的人道救援中,有一種描述是『戰爭已經逐漸敘利亞化』。」國際戰火衝突的時間拉長,不只剝奪以千萬計的孩子們在正常生活環境下溫飽、健康成長的權利,複雜的環境更讓兒童拐騙及販賣、女性保護問題隨之而來。
這些數字不只意味者數百萬家庭的不幸遭遇,更是戰爭對社會關係的撕裂創口;只有當我們直視數字時才會猛然驚覺,原來世界比想像的更加不平靜。特別來賓張雍也感慨道,這些數字正是驅使他走入現場的動機之一,他想要與人們面對面的互動,相處、攀談、接觸……藉此豐滿個體生命的輪廓,讓人真正為人,不再只是數據中的千百萬分之一。而就在奔走無數逃難前線,體會萬千生離死別後的某天清晨,他一如往常地在路上慢跑,突然瞥見有隻毛毛蟲正緩慢地在路上爬行,於是他停下來,小心翼翼地將其安置路旁,又跑了幾步以後,他猛然發現道路上竟然還有好幾十隻毛毛蟲。但因為能力實在有限,無法將所有毛毛蟲一一安置,最終,他只好繞道而行。
當這猶如寓言故事般的親身經歷與冰冷的統計數字相互對比,它給了我們更為震撼的啟示──除了網路媒體讓我們看到的景象外,還有更多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甚至是連攝影記者都難以進入的角落,裡頭還有更多的生命也如同烏克蘭的難民一樣急需救援,而僅靠我們一己之力能做的卻非常有限。面對遙遠且數量龐大的求助者,事實上是需要如同世界展望會這般更大、更有組織的團體,才能凝聚足夠的力量,給予急需救援的人們實質幫助。
例如今年的烏克蘭難民救援行動,除了協助安置順利出逃、在歐洲國家顛沛流離的難民以外,第一時間世界展望會也進入烏克蘭,給予前線無法逃出的人們最緊急的「物資救援」,包含水、糧食、燃料等;幾經輾轉後,部分烏克蘭人也在三月陸續回到故土,此時首當其衝的就是飲用水的處置,接著便是家園重建的漫漫長路。於是世界展望會也於同一時間向當地註冊進駐、開展地方資源網絡,協助難民重建家園,從最基礎的庇護所開始向外擴充,包括生活生計、孩童教育、婦女保護、家庭與心理治療等。


救援施行:世界展望會人道救援的執行策略
人道救援行動涵蓋甚廣,下至民生物資援助、上至個體關懷照護及社會系統建置,面對如此緊急又錯綜複雜的需求,世界展望會也嚴肅謹慎的對待,從前期評估到後期規劃都有完備的流程,系統性的把關所有環節,並於地方上累積更豐沛的區域網絡及行動量能,張開更多防護網,最後運用專業落實每份跨海祝福,建立關懷世界與孩子的正向循環。
一、漸進式評估與規劃
首先審視對象於生理、安全、社會等各方面需求的急迫性,擬定不同階段的救援行動。優先項目為「挽救生命」,例如供給糧食飲水補給、遞送生活物資等,滿足難民生理上的基礎需求;接下來則以「陪伴、關懷」為進階項目,例如提供基礎的庇護所收容,或是成立婦女兒童專責關懷中心、教育機構,旨在建置完整的安全及社會生態,給予難民最大的協助。
二、服務團隊在地化
世界展望會在工作執行時,總是會盡量組織在地的團隊,或與當地且具信譽的非政府組織共同完成,避免因各地不同的語言、文化、風俗民情而產生隔閡,也讓地方上資源及訊息網絡,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展開,如此一來才能使資源被誠信且有效的利用。
三、專業規劃與救援
世界展望會於任何行動前,都會制定明確清楚的工作方向,包含救援目標、執行策略、救援對象數量規模、工作細目等,且前往前線的事工們都必須經過特殊的訓練,學習判別危險及緊急因應措施,如此一來提供當地適切妥當的協助。

重新牽起聯繫:Kindness is a universal language.
除了世界展望會,世上仍有許多人以自身力量,志願投入人道救援的服務。就像來賓張雍在羅馬尼亞邊境認識的當地志工,他們在邊境發放三明治、飲水等物資給滿載烏克蘭難民的遊覽車,但因為羅馬尼亞與烏克蘭的語言並不相通,這讓張雍感到十分好奇:「在援助的過程中不會碰上溝通障礙嗎?」男子搖了搖頭,笑著回答道:「Kindness is a universal language.」。
雖然剛開始並不完全瞭解這句話背後的意義,但經過接著的幾次物資發放,張雍目睹了好幾次相同的畫面──當志工將三明治交到人們手上時,人們的淚水就從眼眶裡泛出。於是我們都懂了,那是某種難以言說的、人與人之間珍貴而無可取代的聯繫。
一起幫助孩子結束旅程,重返家園!飢餓三十救援專線:(02)8195-3005 即刻救援動起來

關於《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
由《國際大風吹》李漢威、金鐘主持人蔡尚樺聯手主持,每集《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將邀請重磅來賓,帶大家深入淺出、探討急需人們重視的國際議題,並呼籲各界付出實際行動,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展開即刻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