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獲利優先》:「成長第一!有朝一日就能獲利」,其實錯得離譜

《獲利優先》:「成長第一!有朝一日就能獲利」,其實錯得離譜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幾乎所有創業家和公司領導人都高喊「成長」這個作戰口號,成長!成長!再成長!提高銷售額!擴大客源!找更多投資人!但要成長到哪裡?公司愈大,當然意味著問題愈多,卻不能保證有更高的獲利,尤其獲利是希望有剩下錢的時候。

你聽過這種說法嗎?「營收是虛榮,獲利是理智,現金是國王。」這句簡潔有力的話提醒,不論你的事業目前有多大,你的工作都是讓獲利達到最大。當你專注在獲利就會發現,新的方法可以簡化事業,並讓事業持續成長,把方法反過來並沒有效。可是大家像旅鼠一樣,一窩蜂地把成長擺第一,期待在這過程中自然會獲利,這實在是錯得離譜,我每次聽到都會抓狂。

我最近到克羅拉多州的喬治城(Georgetown)演講,活動主持人是我的好朋友蜜雪兒.薇拉羅伯斯(Michelle Villalobos)。一如往常,我在講述獲利優先系統時,有一位創業家發言表示:「這套系統聽起來很棒,但我需要成長,所以我得把所有賺到的錢再投進公司。」

說不定這就是你現在的想法,如果是這樣,表示你還陷在「先成長,後獲利」的邏輯當中。

我問她:「妳為什麼想成長?」

「我想成長是因為,這樣我的公司就能服務更多客戶,並產生更多銷售,」她說。

「為什麼妳想這麼做?」

她像看到外星人一樣瞪著我說:「這樣我的公司才會更大啊!麥可。」

「那妳為什麼想要讓公司更大?」我繼續問。

「這樣才能賺更多錢,」她回答。聽她的口氣就知道她有點生氣了。

「啊哈!」我說。這下我們總算把這顆科羅拉多喬治城不錯的「洋蔥」給撥開了(特此澄清,洋蔥不是喬治城的名產),我接著問她,「那為什麼不乾脆現在就開始賺錢?」

她只想著成長再成長,有朝一日就能獲利。相對的,也有些人追求成長是為了滿足自尊心,可以拿出去炫耀,這實在很笨(嗯,我以前就是這種人,丟臉死了)。如果你追求成長是為了以後能賺錢,那這樣做就只是玩遊戲,把獲利踢到未來而已。

實際情況是,如果你希望健康又永續的成長(不用訝異,這可以產生更穩健的成長),你就要從獲利倒推,先領取獲利。你不可能用成長來解決獲利問題,你必須先修正獲利,再來談成長。你必須知道哪些業務可以獲利,把不賺錢的業務放掉。當你只專注在成長,不可避免就會不管成本去搶著要成長,真的是「不惜重本」(連生活品質都賠下去),但如果你專注在獲利,一定會想出持續獲利的方法,讓獲利能力、穩定性、判斷力,永久延續下去。

相關書摘 ►《獲利優先》:如果你想增加獲利能力,挖口井比造雨更聰明

書籍介紹

《獲利優先:不用懂財報!管好現金,創業第一天就開始賺錢》,天下雜誌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麥可.米卡洛維茲
譯者:李立心

天天衝營收、衝成長,為什麼獲利卻沒有起色?生意不斷,但為什麼卻經常缺現金支付一張張帳單?經營績效的關鍵不是成長,而是獲利!管理好現金才是最重要的事!養出不敗生存力!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

  • 傾盡全力拚出不錯的業績,看財務報表都有獲利,但是為什麼真正進入銀行帳戶的現金永遠不夠?
  • 生意不錯、但要支付的費用也不斷墊高,只好不斷接單衝營收、不管毛利多少、跨入全新的市場也無所謂?

創業導師、暢銷書作家麥可.米卡洛維茲也曾有相同的經驗,只在乎業績成長,不在乎獲利,結果竟陷入求生存的惡性循環陷阱:營收增加,但必要費用增加更多→結果獲利更少,只好再拚命工作增加營收。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創業存活的人寥寥可數。

  • 「銷貨收入-獲利=費用」才是確保生存的獲利成長公式

麥可.米卡洛維茲大聲疾呼要大家改變傳統會計思維,放棄導致好像有賺錢幻象的銷貨收入-費用=獲利的傳統會計公式。他發現傳統的會計公式會讓人只想追求成長,忘了獲利。只要翻轉傳統的公式,就可以讓眼光專注在獲利,而不是成長。

《獲利優先》立體書
Photo Credit:天下雜誌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