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2.0》:人口13萬的小鎮,如何創造每人7萬歐元GDP神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都市的競爭力不是取決於州或者廣域地區的經濟力,即使是區域、人口規模較小的都市,也有該都市特有的方式來提升競爭力。
文:神尾文彥、松林一裕
德國的地方經濟樞紐
先進國家中,德國的地方都市雖然比日本還早出現人口減少、高齡化社會,但卻具有高生產性與商業創造力,透過參考他們的經驗能成為再造日本地方都市(圈)的典範。
也許很多人會問:「為何是德國?」這是因為在先進國家中,德國和日本的社會環境有許多相似之處。
例如1990年到2015年間,雖然德國人口曾小幅度地增加(一年平均0.1%),但從之後25年間的預測值來看,人口量將會以每年0.3%的速度下降。同時高齡化率(65歲以上年長者占全體人口的百分比)也會從14.9%(1990年時)上升至21.2%(2015年時),甚至於2040年上升至31.3%。
雖然德國的人口增減、高齡化的傾向目前已趨緩和,不過對目前的日本來說,德國在處理高齡化、人口減少的問題方面確實是先進國家。
此外,比起難以提升GDP的日本,德國的GDP在2000年以後不斷上升。其實這是因為這段期間的人口逐漸減少,所以才讓生產性(GDP/人口)急速成長。而在這數年內雖然人口轉為增加的趨勢,但生產性卻依然沒有提升,因此德國的GDP和人口增減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和高生產性的產業結構、都市結構的穩定程度有關。若能讓這兩種構造浸透至地方都市,也許日本的地方圈能看到重建地方都市的曙光。
而我們在探討德國經驗時,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單純複製德國的經驗,而是要理解問題的構成和形成這種問題的背景有何關聯。要從日本地方都市的角度去思考原由,才是真正吸收德國經驗的方法。
德國大約有1萬3000人口規模的地方政府,而其中不到8成的人口是由不滿5000人的小規模地方政府組成。和有9成以上地方政府是由5萬人組成的日本自治體制不同,不過還是有數座城鎮跟日本一樣受到人口減少和高齡化的影響。其中,從近年的都市的人口動態和經濟力狀況來看,雖然沒有到達都市規模的小城鎮,但一位居民卻有相對較高的GDP(生產性)也非常值得我們注意。

圖表1—8是說明德國都市與郡區(約400)的競爭力分布圖。所謂競爭力就是擁有優質勞動力、優質的雇員生活環境、投資環境的綜合判定,圖中越有投資價值的都市其顏色就越深,顏色較淡者則為企業應避免投資的地區。
從整體來看,有競爭力的德國都市是西高東低(舊東德的競爭力比舊西德還要低),還有南高北低的分布。此外,有競爭力的地區中也還有零星的高競爭力都市。尤其經濟力較強且顏色較深的德國南慕尼黑州、巴登符登堡州,我們能看出這兩個地區有很強的競爭力。另外中央的下薩克森州即使和其他顏色較淡的圖林根州相比,其顏色也是較深。
由此可見,都市的競爭力不是取決於州或者廣域地區的經濟力,即使是區域、人口規模較小的都市,也有該都市特有的方式來提升競爭力。
而這個傾向也可以從經濟成長的資料中判讀出來。圖表1—9和圖表1—8一樣,主要是說明德國都市、郡區(約400)每一人的GDP和人口規模所產生出的結構。從這張圖看來,我們可以瞭解德國有哪些都市的GDP比平均數還要高(生產性較高的都市)。

當我們檢視這些數據後,會發現這些都市通常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都各自擁有值得在世界上誇耀的「賣點(產品和商品)」。而當我們再次檢視這些賣點後,這些都市還能分為4種。
第一種是擁有50萬人以上的人口,並備有行政中樞機能、專門服務機能、金融機能等的經濟據點(司徒加特、法蘭克福等),第二是業績長紅的國際企業於當地的主要活動據點(狼堡〔福斯汽車〕)、因哥爾斯塔特〔奧迪汽車〕等),第三是在地產業和學術機構(大學、研究機購)合作,這種型態不只能讓人口規模獲得成長,而且還能穩定維持高生產性的內發發展型都市,第四種則是能順利吸引外籍觀光客前來消費的國際級觀光都市(巴登巴登等)。
不管是哪個種類,都在國內處於人口減少的問題中創造出有效需要(消費、投資)的商業環境,這一點雖然值得日本的地方都市參考,不過我們更該注意的是以形成地方經濟樞紐為主旨的內發發展型都市結構。因為業績高的企業所帶來的高所得(瞬發力),能安定維持地域經濟的營運(持久力)。
2013年德國前十名高生產性、有競爭力的內發發展型都市能看出生產性的成長。從一個人的GDP外部機關評價的競爭力指數來看,前幾名的是狼堡、因哥爾斯塔特、慕尼黑、法蘭克福、愛爾朗根、雷根斯堡等,這些都市若檢視過去的發展(圖表1—10),可以發現每一個居民的生產性和人口都有增加。生產性出現提升除了可以誘發人口的集中,其共同的特徵是能在人口增加的同時建構出附加價值(利益、人事費用等)。這代表提升生產性和增加人口是呈正比的都市值得我們關注。

前文提過德國部分都市裡,每一位居民都擁有高GDP,其代表例子為雷根斯堡、愛爾朗根(這兩座都市都屬於巴伐利亞州)、海布隆(巴登符登堡州)透過探討這3座都市,我們能瞭解為何他們可以擁有傲人的成果。
附帶一提,巴伐利亞州是德國境內最富有的地區。但同為巴伐利亞的都市,慕尼黑和雷根斯堡之間的距離大約有170公里(相當於東京到靜岡的距離),和愛爾朗根之間約為250公里(相當於從東京到濱松再稍微遠一點的距離)。所以這其實不只包含慕尼黑,而且還是一個廣大的都市圈,所以參考這個德國經驗時,我們也要將日本的地方據點等相同環境條件考量進去。
案例1—雷根斯堡:與國際企業的產業鏈合作,進而創造地域商機
雷根斯堡的人口約有13萬人(2012年時),雖然以日本的標準來看算是小城市,但平均每一位居民的GDP高達7萬歐元,在德國內的排名為第6名,即使目前德國整體處於人口減少的階段(2002—2012年間成長率為0.8%),但此都市仍持續有增加人口的跡象。其中有汽車、半導體、能源等複數國際企業的總公司和中樞事業據點,市內的生產額約有6成是依賴國外企業。
中心都市的人口約為10萬人,若包含直接、間接的影響地區(都市圈)其人口則有60萬人。中心都市的人口雖然不到10萬,但為何雷根斯堡可以形成既國際化又有高生產性的都市呢?而這個問題就是我們打造地方經濟樞紐的重要關鍵。
雷根斯堡約有14萬2000名的勞動雇員,其中37%用於製造業、41%用於服務業、22%用於貿易、運輸業,此外需要和外國交易的產業有很高的占有率是其特徵。
交通要衝和大學的存在(種子人才的培育)
雷根斯堡是在紀元前500年時,由克爾特人所打造出來的都市,後來從羅馬帝國時代開始,雷根斯堡因為成為德國的主要交易地點而繁榮了起來,西元1245—1803年時甚至擁有了「帝國自由城市」的美名。由此可見,雷根斯堡自古以來就是一座自治都市,不過其中的成長背景還有數項重點。
首先就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雷根斯堡位於德國西南部的交通要衝,是接壤捷克、奧地利的國際物流、人流的樞紐。教育上,在市內有包含雷根斯堡大學、雷根斯堡工業大學等3間大學,其中約有3萬1500名學生。
尤其是1967年設立的雷根斯堡大學,大約占了市內學生數量的八成,加上物理學、化學、數學、資訊等理工科系,所以在培養專門人才的程序和教學課程上,認知神經心理學、物理學、東歐本土研究、經濟學上是頂尖的程度。此兩方面在各種領域不斷培養出優秀的工科人才。
知名汽車公司於當地設據點
但光是如此,仍無法讓都市實現高生產性的經濟構造。所以接下來要介紹的,就是由居民本身的意思賺取大量資金,進而打造出能自行帶動景氣的都市。
這種都市究竟是如何成型呢?首先是讓知名汽車公司BMW的生產、研究開發、試作開發的據點設立在雷根斯堡。他們本身的作用不單只是將生產據點設在該地,而是連同相關的供應商,例如德國馬牌(汽車零件等)、英飛凌(半導體)、歐斯朗(照明)等知名企業的研究開發部門群聚在當地。再加上國際企業的事業中樞部門的人才在轉出後,選擇在雷根斯堡創業,讓當地不斷誕生出新創產業。
最後,設置於市內的研究機關(夫朗和斐協會等)還會在基礎研究和開發研究上,支援新創企業、中堅、中小企業,藉此培養當地企業。
深藏不露的世界第一企業和絕無僅有的產業
雷根斯堡出產了許多獨步全球的優良商品,甚至可以說它們都是讓當地人引以為傲的雷根斯堡品牌。以下所介紹的就是主要商品(括弧為企業名稱)。
- BMW1系列跑車、3系列跑車、Z4(BMW)
- 變壓器、延長電源線(MR、SGB)
- 胎壓計(英飛凌AG、德國馬牌AG)
- 發光二極體和紅外線雷射(歐斯朗光電半導體)
- 波音787夢幻客機專用發動機(奇異航空)
- 基因合成工學(GeneArt)
- 有機發光二極體(歐斯朗AG)
由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發現,雷根斯堡不只有汽車製品,甚至有車體、照明、飛機零件到基因合成產品。雷根斯堡的企業生態不但涵蓋廣泛的商業領域,很多還有世界水準的市場占有率。其中有橫跨時代的製品(汽車和汽車零件)和順應時代潮流的製品(發光二極體、基因合成產品),從市場角度來看我們可發現雷根斯堡的產品不容易受到淘汰。有力企業的名字的確有助於宣傳都市,不過開發出來優秀產品(或服務)能提高都市知名度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焦點。
有計畫性地設計企業據點、大學、市中心
這邊介紹的知名企業、中堅企業、大學(研究機構)是設立在以核心市街為中心的半徑2公里內的空間,他們彼此之間的交流不僅形成很大的關係網路,也造就出雷根斯堡能讓企業和大學共生的環境,這種都市型態可說是典型的「緊密都市」。接近核心市街的雷根斯堡大學,與占地1萬8000平方公尺並且以生命科學企業為主的先進辦公大樓、研究所合併,同時還設有美國安進公司(加州企業、癌症治療藥廠)、萊富生命科技公司(基因合成、蛋白質生成)等企業的研究據點。
從大學學生、研究者、工程師、雇員的家人,都能有效活用雷根斯堡的都市基礎設施,也因此他們對這個都市有很高的歸屬感,而這點也相當值得我們注意。根據行政者對於產業政策的推廣,工業區、產業區在地點上的整備是雷根斯堡產業政策中最深思熟慮的環節。而這也表示如何透過產、官、學三方合作,才能打造出容易讓產業和大學互相交流的空間。

基礎自治團體(最小的地方政府單位)等級的集團戰略與國際性的人才招募
雷根斯堡當前的目標就是為都市長期確保工程師人才。他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不採取短期視野(例如僱用外籍工程師以取代當地工程人才),而是將不斷累積有創造性、影響力的人才。
所以,雷根斯堡相當重視兩大政策:
第一是適用於雷根斯堡次代產業的整體大政策。目前雷根斯堡異於日本所有規模的都市,他們能精實地展開整體大政策。在廣大的資訊技術、能源、電動汽車三項領域中,雷根斯堡整備了新的基礎研究設施,能幫助研究開發,以及隨著地方自治創造新的市場等。其特徵就是雷根斯堡市內不會要求全部的事物一起獲得進步,而是盡量讓周遭的人們有志一同地達成歐洲或世界級的共同任務。

第二就是和國際級的人才合作。這邊雖說是合作,其實應該算是安排國際工程師前來雷根斯堡。雷根斯堡主要的合作夥伴是哥特堡(瑞典的海港都市),其主要戰略為招聘工程師進行交流。例如雷根斯堡相關單位會積極安排西約塔蘭省、富豪集團、查爾摩斯工學院的具體的人才交流。由於雙方都是歐洲國家的都市,不但在語言上沒有問題,商場規矩和生活環境方面有共通的特徵,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兩方會決定進行交流。
相關書摘 ▶《地方創生2.0》:攻守兼備的地域經營,地方圈擺脫向東京拿錢模式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地方創生2.0》,時報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神尾文彥、松林一裕
譯者:王榆琮
面對人口減少、少子化、高齡化等為地方帶來的負面循環,
如何推動「地方創生」讓城鎮再生?
「地方經濟樞紐」如何將地方小鎮改造為經濟獨立的國際都市?
「廣域都市圈」如何協助城鎮成為吸引人才的高附加價值都市區?
兩位作者除剖析問題現象外,也介紹野村綜合研究所主張的「地方經濟樞紐(Local Hub)」及「廣域都市圈(Mega Region)」這兩項能有助於重現地方繁榮的概念。希望藉由「地方經濟樞紐」來讓地方成為和世界接軌的城市,以地方的獨特資源帶出足夠的國際競爭力,並且成為能安定賺取外匯(人才、資源)的地方據點都市;「廣域都市圈」的想法則是將國內外各種人才集中到特定城鎮,以提昇生產性為目標,打造出含有極高附加價值的都市區。他們認為當這兩項概念在日本的城市中成形時,地方與大都市之間的關係將會產生極大的變化。雙方城鎮在產生出共存共榮的關係後,若各自以「地方經濟樞紐」、「廣域都市圈」的概念持續深耕國際市場,也將會發展出能讓雙方得以「自立共生」的模式。
他們也認為地方應以各自獨有的經濟DNA,運用當地現有資源來從事「再生」,提出從「由上而下」的地方創生構想和戰略,讓各地方從「競爭」與「自立」的思維中設計出「由下而上」式的制度。進而,創造出能引來富強經濟的「地方經濟樞紐」;同時效法日本京都、濱松、四日市、福山,以及德國的據點都市,讓地方小鎮擁有自立共生型的經濟模式。
《地方創生2.0》是本頗硬的書!也是本很軟的書!書中內容所討論的雖以日本的問題和經驗為主,而且日本和台灣兩國在尺度、國土、產業、社會及治理等各方面也有著差異,但對當下正面臨人口衝擊與地方衰落危機的台灣來說,兩位作者的分析和建議具有相當的啟發性和參考性。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