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星國人不了解如何回收塑膠,42%表示不回收原因是「不方便」

70%星國人不了解如何回收塑膠,42%表示不回收原因是「不方便」
Photo Credit: Tiberiu Ana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加坡擁有開發創新方法的知識和才能,可將再生塑料重新引入經濟,以促進經濟成長,建立循環塑膠經濟。」

根據新加坡環境委員會(Singapore Environment Council,SEC)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新加坡約有70%的人不完全了解如何回收塑膠,導致大部分塑膠產品被當作一般廢棄物處理。

這份報告是調查1000名新加坡人的塑膠使用習慣和對回收的態度,是一項為期8個月的研究成果。

新加坡環境委員會主席Isabella Loh在解釋本次調查結果,說到許多消費者於小販中心(hawker centres)購買外賣食物時,會把塑膠容器扔到垃圾桶裡,但實際上這些一次性塑料是可回收再利用;她表示,塑膠容器的標示不明是宣傳不利的主因。

根據報告,45%受訪者表示需更多關於塑膠及可回收與否的資訊,至於為何不回收,42%受訪者表示不方便是原因之一。

針對去年(2017)新加坡塑膠回收率僅6%,Isabella Loh表示此結果並不意外,並問到:我們是否把新加坡的未來給拋棄了?是否棄置了珍貴燃料?這基本上是我們該問的問題。

這份報告中也提到,為塑膠創造新的循環經濟可提高新加坡的塑膠回收率。Loh進而解釋,目前新加坡的塑膠生態系統大多是線性的, 這代表塑膠從生產者、消費者到垃圾桶的過程,然而若能將生產商、消費者和下游用戶連結,形成塑膠循環經濟,以便收集、回收和再利用以生產其他產品,便能減輕新加坡廢物流的壓力,同時保護自然資源。

Loh表示:新加坡擁有開發創新方法的知識和才能,可將再生塑料重新引入經濟,以促進經濟成長,建立循環塑膠經濟。報告中也對此提出建議,例如藉由創新來改變塑膠回收市場,或世界上許多新創公司,有在設計生產用於3D列印的塑膠素材,而新加坡的塑膠廢物流便可回收,透過此裝置用於例如生物醫藥產業、電子業和製造業。

根據關鍵評論網報導,今年8月,據新加坡環境理事會調查,新加坡人每年共使用至少17億6000萬個塑料產品,其中接近半數是超市的塑膠袋,不過新加坡社會也有在減塑行動上持續努力,例如南洋理工大學校長8月27日表示,從10月1日開始,校園活動和零售食品店將禁止提供免費塑膠袋,而新加坡速食連鎖店肯德基也響應「無吸管計畫」,不提供店內消費者塑膠杯蓋與吸管。

新聞來源:

相關報導:

核稿編輯:李牧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