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人拿到中國「居住證」,除了讓你「落戶」還會發生什麼事?

台灣人拿到中國「居住證」,除了讓你「落戶」還會發生什麼事?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的「融合」策略運用在居住證上,就是在「慢慢把你轉化」,雖然不致於宣稱居住證等同中國戶籍,但「他留下一個準公民身分的模糊地帶,隨他怎麼說,要怎麼解釋,對我們會是困境。」

(中央社)
「港澳台居民居住證」今(1)日起在中國各地的基層派出所,正式受理在中國居住的香港、澳門、台灣籍民眾申辦。以北京市為例,全市304個派出所自上午9時起開放申辦;至於台商較多的福建省,部份派出所則不到8時便開放申辦。但台灣人拿到居住證之後,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今天早上9時一到就前往辦理居住證的中國首鋼集團「創業公社」總經理、台灣籍的鄭博宇,在繳交所需證件並留下指紋後,完成申辦手續。他說,由於自己大多數時間在中國居住及工作,對他而言,辦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證」比較方便。

鄭博宇說,若只是在兩岸間頻繁穿梭,在中國居住的時間相對不多的台灣人,使用現行的台胞證也可因應日常所需。

此外,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上午以書面回答媒體詢問,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說,中國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已於8月31日由第13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5次會議表決通過。經向相關主管部門求證,「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有關規定,與相關稅收規定「沒有對應關係」。

馬曉光表示,台灣民眾不會僅因申領居住證而改變在中國的納稅身分和納稅義務,也不會僅因領取居住證而在中國「負有全球所得納稅義務」。

在北京西郊的石景山區新古城派出所,員警在正式受理申辦前,便在派出所門口張貼官方公告及居住證樣式。

通報附圖顯示,與台胞證、港澳通行證不同的是,港澳台居民居住證上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並指出,公安機關受理相關證件、證明後,將於受理日起20個工作日內發放證件。

通報還指出,港澳台居民申領居住證,需持本人港澳台居民出入境證件,向居住地派出所交驗相關證件、證明即可辦理。其中,居住地住址證明包括,房屋租賃合約、房屋產權證明文件、購房合約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單位、就讀學校出具的住宿證明等。

就業證明則包括,工商營業執照、勞動合約、用人單位出具的勞動關係證明,或者其他能夠證明有合法穩定就業的資料等。就讀證明則為,學生證、就讀學校出具的其他能夠證明連續就讀的資料等。

居住證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台灣人領「居住證」最擔心什麼?

「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戶籍問題」,在台廠工作5年的小楊說,台灣如何看待中國的居住證,是否涉及戶籍、有沒有違反兩岸條例,是他最關心的事。

去年秋天,原籍高雄旗山的中共19大代表盧麗安掀起的戶籍爭議,許多人記憶猶新。爭議延燒近一個月後,才由陸委會副主委林正義在立法院明確表示,盧麗安的台灣戶籍已遭取消,已經領有中國身分的盧麗安,以後將被視為「中國公民」。

不過「戶籍」的部分,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30日已明確表示,申辦居住證的民眾無須在中國大陸設籍,領用中國大陸居住證者,尚無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9條之1的規定,不會有註銷台灣戶籍的問題。

另外,是否會被額外課稅,則是台商與台幹對居住證最大的疑慮。

中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草案》8月31日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2019年元旦實施。第1條規定,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滿183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其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要依規繳納個人所得稅。有台商擔憂,是否擁有居住證,也等於證明了自己的稅務居民資格。

貝斯哲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表示,持有港澳台居住證不代表就是稅收居民。個稅修正案中所述稅收居民183天,是以出入境為判定依據。即使外籍個人每個月在中國領薪水繳個稅,但因未待滿183天,則不屬稅收居民,其海外所得也無需在中國課稅。

舉例來說,某外籍個人在中國一個納稅年度未達183天,但中國的企業每月為其發放工資並進行個稅申報,則該個人不會被認定為稅收居民,其海外所得便不會在中國繳個稅,但可憑個稅繳納記錄去辦理居住證。

只是新版個稅法特別提到「有住所」也是稅收居民,引發部分人士對於一旦領了居住證,即使沒繼續在中國居住,還是必須繳納全球所得稅的擔憂。不過,由於個稅法的層級較高,這種情況將回歸以待滿183天作為判斷依據。

雖然照現行規定看,申領居住證跟成為稅務居民並無直接關係。但有台商說,目前中國稅法改革還未上路,施行情況不明,不少台商享有政府提供的台胞優惠待遇,若申領居住證成為居民,是否喪失優惠待遇,目前尚不清楚。

一名任職台商服務機構的受訪者表示,開放台灣人申領居住證是中國政府的政治措施,若有朝一日政治問題與稅法抵觸,「難保政治不會凌駕稅法」,到時候,台商「領了居住證,是不是更容易被查稅、找麻煩,誰也不知道」。

在中國念書的眉眉就比較單純。她說,「中國很多地方都要身分證號碼,連App註冊都要18碼(中國身分證字號),對境外人來說很不方便」,居住證可以網購、可以網站註冊、可以線上買票,「如果開放了,我應該會去辦吧」。

也有人認為中國各地方執行細節都還沒出來,要等真的拿到,有實質性的好處再說。至於擔不擔心被監控、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小陳回答得很乾脆:「反正老大哥一直看著你,不差這張證!」

中國開放台灣人申領居住證,是對台「融合」政策一環,但台灣民眾更關心的是被監控疑慮。圖為中國舉辦的公共安全防範產品展銷會產品。
中國開放台灣人申領居住證,是對台「融合」政策一環,但台灣民眾更關心的是被監控疑慮。圖為中國舉辦的公共安全防範產品展銷會產品|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宗弘表示,從整個制度設計看,中國推行「居住證」的目的,在於逐漸汰換「暫住證」,放寬城市戶口遷移限制。對申領居住證的中國民眾來說,最終目的是在城市落戶,取得當地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