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日眾院大選安倍聯盟壓倒性勝利 未來政經改革無人能擋

日眾院大選安倍聯盟壓倒性勝利 未來政經改革無人能擋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公兩黨執政聯盟拿下超過眾院3分之2的席次,即眾院通過的法案,若遭參院否決或在60天內無法通過表決的話,只需有眾院3分之2出席議員表決贊成,法案仍然可通過。

自由報導,日本眾議院大選14日投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勢如破竹,獲得壓倒性勝利,顯示「安倍經濟學」獲得選民信任,加上聯合執政的公明黨,合計共拿下475總議席三分之二的325席,但投票率因大雪紛飛不到53%,創下二次世界大戰後新低紀錄。安倍將在24日前後的特別國會上獲提名出任第97任首相,成立第三屆安倍內閣。

最後選舉結果,自民黨獲得290席,公明黨35席,民主黨增至73席,兩年前崛起的維新黨僅獲41席,曾掀起一股旋風的維新黨黨魁橋下徹公開承認敗北。共產黨則由選前的8席躍進到21席。日本明年國會後半的焦點,將轉向修訂安全保障法制上,安倍政府是否會毫無忌憚地加速右傾路線,也受到各界關注。

中時報導,安倍在過去2年來,憑著執政聯盟在國會優勢,強行通過特定祕密保護法案,在內閣通過以釋憲的方式容許行使集體自衛權,接下來他最想推動的是修訂安保法制。在野黨在選戰中不斷呼籲選民,不能讓自民黨獨得超過3分之2的席次,否則國會將形同虛設,誕生獨裁政治,就沒人可阻止安倍政府暴走了。

自、公兩黨執政聯盟拿下超過眾院3分之2的席次,即眾院通過的法案,若遭參院否決或在60天內無法通過表決的話,只需有眾院3分之2出席議員表決贊成,法案仍然可通過。這種情況下,公明黨的把關變得相形重要。

民主黨黨魁海江田萬里及前首相菅直人也在小選區敗北,甚至兩人都無法在比例選區中復活,前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也落選。安倍內閣今年10月同日辭職的經產大臣小淵優子和法務大臣松島綠則雙雙當選。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蘋果報導,安倍上月宣布解散眾院改選,意圖尋求選民對「安倍經濟學」做出更大授權。他上任後為復甦經濟祭出的「三支箭」,前兩支原本成效不錯,日圓大貶造成出口增加,股市也大漲,安倍拍胸脯說接著就會看到勞工薪資調漲。但消費稅調高等因素卻又讓經濟出現負成長,令民眾質疑「斷箭」。

自民黨大勝除了讓安倍穩坐首相大位到2018年,也能無後顧之憂推動政治和經濟改革,包括修憲和解禁集體自衛權等國家主義政策。但對選舉結果擔憂者也不少,包括安倍獲背書續行「三支箭」可能導致產業結構改變,更多勞工被資遣,改造農業更棘手。而國家主義政策可能觸怒中、韓。

中央社報導,安倍14日晚間誓言,將持續推動「經濟優先」與「俯瞰地球儀」戰略外交,顯示他將外交、經濟並重,志在提高日本國際地位。一般認為,安倍此次大勝,明年將會積極制訂有關「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法令,這也攸關美日防衛合作指針的修訂,畢竟上次修訂是在1997年,目前美日官員已多次協商,重點擺在未來日本對美國的支援範圍。

聯合報導,明年安倍計劃重新啟動核電廠,並通過法案以重新解釋日本的「和平憲法(限制在日本領土以外進行軍事活動)」,但民調顯示這兩項計畫都受到多數民眾反對。外交政策上也面臨多重挑戰,尤其2015年是二次大戰結束70年紀念,將使東亞地區的國家主義氛圍升高。日本與中、韓關係仍然棘手,日、俄合作也卻烏克蘭危機而受阻。

美、日間也因「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使安倍既承受美國的壓力。另外最近新當選的沖繩縣知事反對美軍在當地維持軍事基地,也使延宕多時的美軍基地新建計畫備受威脅。

自由報導,這次選出的眾議員,任期至2018年底,據安倍身邊人士透露,安倍的「目標」是坐上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主席台;因此,在此之前,安倍可能還會再解散一次眾院。倘若再度勝選,安倍將成為日本政治史上創紀錄的長命首相,不僅有助於美日安保關係的強化,對中國的威脅也有制衡作用,台日實質關係也將會持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