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世紀帝國II》阿拉伯「奴隸兵」,是埃及人心目中最有「騎士精神」的戰士

《世紀帝國II》阿拉伯「奴隸兵」,是埃及人心目中最有「騎士精神」的戰士
Photo Credit: Carle Vernet @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別於普遍對「奴隸」的負面印象,馬木魯克在伊斯蘭世界有着非常正面的形象。他們曾經在11至14世紀十字軍東征期間,積極地幫助伊斯蘭世界對抗入侵的歐洲基督教徒。在馬木魯克最為發達的埃及地區,甚至認為馬木魯克才是「真正的戰士」。

微軟經典遊戲《世紀帝國II》的薩拉森人的特殊兵種阿拉伯奴隸兵雖然造價高昂,但實力非凡,而且對騎兵系的單位擁有額外加成,深受玩家青睞。不過,不少玩家也好奇「奴隸兵」這種兵種到底是什麼,甚至乎到底薩拉森這個種族又是什麼民族呢?

薩拉森人

所謂的薩拉森人,其實也不是一個嚴謹的民族概念,而是一種泛稱。早在羅馬時代,已有關於薩拉森人的記錄。在古希臘語中,稱他們為「Saracēnē」,泛指羅馬行省以外的沙漠居民(被認為是蠻族),估計他們是居於阿拉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到了5世紀左右,基督徒開始稱呼那些非基督徒的阿拉伯人為薩拉森。

而隨着阿拉伯人皈依伊斯蘭後及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矛盾逐漸深化,「薩拉森」這個名稱於是成為基督教世界對整個阿拉伯地區伊斯蘭教徒的總稱。而這個稱呼往往也帶有負面評價——相當於「異教徒」和「對抗基督的人」。這與伊斯蘭世界在中世紀習慣統稱所有歐洲人為「法蘭克人」有點相似。

奴隸兵

而遊戲中的阿拉伯奴隸兵翻譯自英文版的「Mameluke」,是在中世紀阿拉伯地區的一種社會和軍人階級。大約在9世紀開始,伊斯蘭的阿拔斯哈里發朝(Abbasid Caliphate;卡里發是伊斯蘭世界的最高宗教和政治領導)開始購買周邊非伊斯蘭信徒的奴隸作為士兵使用。他們包括突厥人、埃及的基督徒、甚至於後來的高加宗民族和巴爾幹的歐洲人等。在阿拉伯語中,「Mameluke」(又或是Mamluk)就是指「財產」,指出這些士兵原本是一種可供買賣的奴隸財產。

Myrbach-Charge_of_the_Mamluks
Photo Credit: Felicien de Myrbach-Rheinfeld @ public domain
1798年拿破崙金字塔戰役中向法軍發起衝鋒的馬木魯克騎兵

這種「馬木魯克」與一般的奴隸並不一樣——一般的奴隸並不能持有武器,更遑論作為軍人;但馬木魯克卻是專業的軍人,是阿拉伯世界最精銳的戰士群體。雖然馬木魯克最初沒有什麼組織、但11世紀以降,已出現有專門訓練馬木魯克的制度。伊斯蘭教徒會在買下一些青年男子作為馬木魯克,安排他們在軍營中接受軍事訓練,從而使他們成為優秀的戰力。一直到近現代,仍有不少伊斯蘭貴族都會豢養有馬木魯克作為士兵。

玩家也許很好奇到底這些馬木魯克是否專長於「飛刀」。歷史上的馬木魯克是專業的軍人階段,他們會使用各式各樣的武器作戰:由傳統的彎刀、長槍,至於大斧與錘,或是遠程的弓箭等皆有。不過似乎並未有特別證據說明他們專門使用拋擲性的飛刀。事實上,馬木魯克最具特色的武器是其彎刀。今日美國的海軍陸戰隊仍配有馬木魯克式的伊斯蘭彎刀。

而有別於普遍對「奴隸」的負面印象,馬木魯克在伊斯蘭世界有着非常正面的形象。他們曾經在11至14世紀十字軍東征期間,積極地幫助伊斯蘭世界對抗入侵的歐洲基督教徒。在馬木魯克最為發達的埃及地區,甚至認為馬木魯克才是「真正的戰士」。他們會遵守被認為是「騎士」精神代表的「騎士道」(阿拉伯語:furusiyya,來自於騎士「fāris」)。

原初的馬木魯克在軍旅服役一定的年期後便能得到自由,但伊斯蘭人為了防止他們的軍事專業成為威脅,從而禁止馬木魯克的後代繼續為馬木魯克。但隨着伊斯蘭世界的戰事愈發頻繁,馬木魯克的地位則愈來愈高,更發展為一種世襲的軍事專業,也可以成為軍隊指揮官或是貴族。

13世紀,出身為馬木魯克的伊茲丁.艾伯克(Izz al-Din Aybak)更推翻了阿育布朝(Ayyubid)而成為埃及蘇丹,自此開啟了馬木魯克為蘇丹的先河。史學家習慣稱這段以馬木魯克為蘇丹的時代為「(埃及)馬木魯克蘇丹朝」(Mamluk Sultanate;蘇丹相對於歐洲的「王」)(雖然實際上他們未曾自稱為馬木魯克朝)。

可以說,「馬木魯克」作為社會階級,在後期已成為一種專業軍人和貴族,而非其原初的「奴隸」身份。馬木魯克的社會階級也為後來的奧斯曼土耳其所繼承,而他們一直存在至近現代。

本文由努力工作的斯巴達人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