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見亞運國手、承諾體育預算加倍,說好的「體育改革」你還記得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亞運創下史上次佳的成績,總統蔡英文今(4)日接見亞運代表團時表示,現在就要開始為東京奧運準備,提供比這次亞運更好的後勤支援。
2018雅加達巨港亞運2日晚間落幕,中華代表團拿下17金、19銀與31銅,創下史上次佳的成績,包含田徑、男排等項目也是在睽違多年之後再度奪牌。最後一批中華代表團昨(3)日晚間搭機返台,受到空軍F-16戰機發射熱焰彈歡迎致敬,總統蔡英文今天也在接見代表團時承諾,現在起就為東京奧運做準備,「繼續往體育預算加倍的目標前進」。
《自由時報》報導,台灣代表團最後一批選手昨晚9點30分抵達桃園機場,現場湧入逾200名粉絲接機。在蔡英文總統指示下,空軍特別派出2架F-16戰機升空迎接,並發射120發熱焰彈,照亮戰機,機內選手、職員紛紛搶拍窗外奇景,直呼:「好感動!」
《中央社》報導,體育署長高俊雄受訪表示,感謝國人對亞運選手的支持,大家也圓滿達成任務,這次亞運有584位選手下場比賽,有230位選手拿到金、銀、銅等獎牌,其中53位選手拿到金牌,這是非常難得的成績,中華奧會國訓中心與體育署組成的團本部,讓選手可發揮最強大的實力。
高俊雄表示,最讓選手們感到興奮的是,總統蔡英文允諾只要拿下16面以上金牌,就會派出F-16戰鬥機伴飛的承諾也實現了,當坐在窗邊的選手發現窗外的藍色光點移動時,再聽到機長廣播F-16來伴飛,機上的選手們都感到非常興奮。
接見亞運選手 蔡英文:國家因你們而偉大
而總統蔡英文今(4)日上午也在總統府內接見代表團選手,上百名選手進入總統府內,通過由三軍儀隊搭起象徵榮耀的劍門。

蔡英文致詞時表示,空軍的迎接,不只是實踐對大家的承諾,更是國家對各位國手、對體育越來越重視的象徵。她也在感謝選手之前,感謝「不是在場上拚戰選手,但重要性無可取代」的後勤團隊。
蔡英文說,這次亞運的後勤團隊,從醫療團、營養師、廚師、物理治療師、防護員、團本部、體育署和奧會、協會,都投入很多資源,創造很多創新的作為,像是這次代表團出發採取包機,讓大家為國出征旅途上更簡單輕鬆;租了接近賽場的飯店式公寓,選手教練減少舟車勞頓得到更好照顧;安排更多醫護團名額,帶著自己的廚師和營養師出國比賽,例如運動神醫林瀛洲、專業廚師吳信緯,就是亞運的秘密武器。
蔡英文也說,這次的亞運,政府給代表團更多的支持,這是一大進步,但好還可以更好,她說,以後雅加達巨港亞運就是一個基本門檻,只能比這次更好,大家都要全力地去完成,一定要更好。
蔡英文也請體育署長高俊雄挑起這個重責大任,現在就要開始為東京奧運準備,提供比這次更好的後勤支援,政府也會在資源上支持體育,繼續加速向「體育預算加倍」的目標前進。
蔡英文表示,本次亞運的成績是史上第二好(編按:中華隊奪牌最多的一次,是1998年的曼谷亞運),拿下很多項運動的首面金牌,她說跟人口更多的國家比起來,「台灣絕對是體育強國之一」,全力拼戰、團結合作,就是今年夏天展現給全世界看的台灣精神。
除了增加預算,台灣體育如何改革?
為了推動體育發展,蔡英文總統上任之前就喊出8年體育預算倍增,日前《國體法》修正案三讀通過,總統蔡英文也說,未來4年前瞻計畫,還要加碼編列100億預算支持體育發展。
不過實際查詢體育署預算書,看不到跟國手、協會相關的支出,體改聯盟、新北議員參選人張祐銓表示,其實跟選手最相關的,還是個別的體育協會。以排協為例,自己辦比賽可以跟體育署拿預算,協會為了訓練、培養選手,1年可能跟體育署申請1000多萬,但是名目卻不見得是同一個,也就是說,這樣的情況,很難檢視實際花在選手訓練的費用,到底有多少。
例如去年台灣冰球國手翁鐸就表示十幾年來,代表台灣出國比賽的機票都是自己買的,不知為何協會卻要收回票根。
張祐銓也表示,體育署過去有針對各單項協會做考評報告,以往還會評比優劣,今年開始只有寫「通過」,可以說是比過去還差。
去年也曾爆出,中華民國游泳協會(泳協)一年對選手罰款就賺進將近百萬,結果泳協公開賬目,卻只有一張A4大小的明細。
體育改革聯會在粉絲頁上表示,台灣要增加體育預算,讓選手受到更好的照顧、待遇,他們當然肯定政府重視體育的心態,但他們也質疑,在體育改革面臨一團糟、先前的協會問題如今仍未解決,政府喊出的加倍預算,難道要繼續掌握在違法灌人頭作弊的協會上嗎?又要讓人怎麼相信這些預算會真的好好用在選手身上呢?
因體育協會改選有許多亂象,今年1月立法院臨時會審查預算時,將體育署新台幣46億元預算,除人事費及法定支出外凍結30%,朝野黨團都同意,應專案報告後才能動支。
新聞來源:
- F-16迎亞運英雄 亞運團直呼感動(自由時報)
- 亞運選手載譽歸國 F-16伴飛感動選手(中央社)
- 讚亞運國手成就 總統:備戰奧運 體育預算加倍(中央社)
- 接見亞運選手 蔡英文:體育預算加倍(蘋果日報)
- 蔡英文臉書直播
- 國家體育預算再加碼 蔡英文:4年編100億(TVBS)
核稿編輯:羊正鈺
Tags:
【圖解】在台灣,等一項癌症救命新藥需要等上超過700天,而日本最快只需要60天!台灣人,你真的有「命」等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等一項救命的藥物,需要多久時間?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健保正式給付生效,如癌症創新新藥等重大疾病藥物,平均需等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日本,則是60-90天內。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生了病,想要用到新研發的救命藥物,病人需耗時等待。台灣人,真的有「命」能等嗎?
2022年中,余苑綺因癌症過世,不僅讓演藝圈許多粉絲與親友不捨與難過,也讓許多同是癌症病友的患者與家屬,感到忐忑不安。余苑綺從2014年罹患直腸癌後,立委余天耗費數百萬就為替女兒挽命,甚至四處奔走希望爭取美國最新的抗癌藥物,可惜最終未能等到就已離世。
看得到卻用不到的救命新藥

事實上,類似遺憾在台灣時有所聞。即使國外屢有救命新藥問世,台灣人卻不一定能使用得到。根據數據顯示,在日、韓、以色列、加拿大等11個高所得國家中,台灣的肺癌存活率在高所得國家排名倒數第四,只有日本的一半;攝護腺癌存活率為倒數第一、乳癌倒數第二,胃癌則輸日本、韓國。若以平均餘命來看,台灣也比日本短少三年。
國人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等指標,落後其他國家,健康投資不足也是一大原因。若與鄰近的日本比較,日本整體醫療支出佔整體GDP比例為11%、其中強制性醫療保險支出8.3%、藥費支出2.3%,而台灣則是6.1%、3.5%、1.2%,三者占比皆低於日本。
慢性病、罕見疾病甚至是現今新興癌症治療趨勢,如免疫療法、精準醫療等,亟具突破性、療效更佳的治療,在健保資源有限下,被限縮給付,導致病人只能自力救濟,自掏腰包使用。

為什麼新藥新科技導入台灣那麼難?

健保業務也包含引進新藥及新科技,但為什麼仍讓新藥新科技導入受阻?首要原因就是健保財源不足,進而排擠新藥引進。雖然每年的健保預算相較25年前開辦時的2000多億元,已成長到8000億元,但醫療費用年年成長,仍跟不上如雨後春筍增加的治療項目。台灣整體藥費支出早已偏低,新藥預算更是嚴重不足,不但零成長,甚至還負成長。
財務衝擊下,造成新藥給付審理流程頻頻卡關,許多國外原廠新藥因台灣議價空間小,使得引入時程拉長、健保給付條件越趨嚴格。許多效果良好的藥品,卻因支出費用高,在健保現有預算限制下,只得限縮藥品的給付範圍,讓可使用的病人族群也連帶限縮。
無法與國際治療標準接軌的台灣

新藥納入給付前都得先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意即評估新藥引進是否具有成本效益,但常常因財務衝擊大,在醫療科技評估(HTA)這關就被擋了下來。依據2019年藥品查驗中心醫療科技評估(HTA)報告顯示,僅3成癌症患者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給付。
影響的不僅是個人減少延長生命機會,也讓台灣用藥標準大幅落後先進國家。根據統計,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入健保給付生效,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創新藥物,平均審查需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的日本,則是在60-90天內。
尤其,相較於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藥品適應症,台灣健保給付的藥品適用範圍,因為預算相對限縮,僅部分適應症可以納入健保,未納保之適應症的病人必須自救苦等審核通過。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患重大疾病,可能只有三個殘忍選擇:一是使用既有治療控制病情苦等新藥納保;二是賣車賣房自費使用藥品換取生命延續;三若金錢耗盡最後只能放棄治療。反觀日本,新藥給付不僅時間快速,甚至是依照仿單所有的適應症都給付,民眾可以使用到依照仿單給付的最新藥品。
環環相扣下,台灣標準治療早已和國際嚴重偏離。政府對於台灣醫療政策要有前瞻性的思考,應全面檢討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增加新藥預算以加速新藥新科技納入給付,為台灣民眾謀求新藥可近性及最佳醫療選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