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老王樂隊的吉他手偉碩認為串流音樂會加大音樂人之間的「貧富差距」:紅的更紅,也得到大部分的利益。導致新人很難作廣告行銷,很難被聽見,最後被淹沒在洪流之中。想想串流平台的推薦歌曲上是否都還是當紅流行歌手,獨立音樂仍占少數。
文:KENDRIC
今天很榮幸能採訪到獨立音樂圈的新星──老王樂隊。話不多說,接下來就讓主唱張立長、顏值擔當貝斯手廖潔民、吉他手童偉碩來跟大家聊聊獨立音樂產業中的智財議題!
- Q:一句話形容老王樂隊
立長:說故事一般道盡世間甘苦(潔民:很好,照著粉專的官方介紹唸。)
潔民:我覺得就是「諷諭」二字。
偉碩:我覺得是「吃不飽的年輕人」。
- Q:老王樂隊最近在忙些什麼?
潔民:很幸運的剛拿到文化部的音樂補助款項,感謝推動這項補助企劃的各界人士以外,也很感謝大家長久以來的支持,也有在處理未來在中國各大城市的巡演事宜了。
K編:會到黑龍江跟敦煌嗎?
潔民:目前還不會跑那麼遠,但未來搞不好會!
偉碩:也忙著準備最近的幾場表演,9/7(五)華山Legacy與熱寫生、The Tic Tac一起表演,有空可以來玩。
- Q:未來有沒有可能為老王樂隊團徽申請正式的商標?
潔民:其實真的有可能耶!當團徽印刷在周邊商品上,銷售的價值大於申請與授權的成本時,為了防止侵權,是會想要申請商標的。但申請商標就不一定能達到想要的保護效果,這部分未來會再評估,畢竟獨立樂團的標誌對聽眾而言,比起像是名牌帶在身上,樂迷更在乎的是實質擁有的感覺,獨立音樂的精神是不同於商業廠牌的。
偉碩:也有可能會像五月天經營Stay Real,經營一個屬於自己的品牌,把商業跟音樂做出區隔。
- Q:跟我們分享一下從組團到〈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獲選入年度十大專輯暨單曲的心路歷程
潔民:〈我還年輕〉這首歌是當年第34屆金旋獎的主題曲,那時候想說既然金旋比賽得了獎,也寫了這首歌,大家也快畢業了,就發個EP!我還年輕這首歌就開始常上StreetVoice排行榜而被大家關注,最後獲選年度金曲。
而EP發行時我們有使用一個小技巧:我們把〈我還年輕〉,在發片兩個禮拜前,先放上 StreetVoice平台試水溫,一直到預定的 9月28日教師節發片來延續話題性,也因此〈我還年輕〉這首歌當時一直位居平台的排行榜冠軍,這點也要感謝過程中,StreetVoice的「派歌」提供了我們相當多的協助。
潔民:有感覺到我們〈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這首歌,還有這張EP剛好擊中這個世代年輕人的心聲,跟這個「厭世」時代接軌,可以參考馬世芳老師每一年統計的「最能代表我這代人的一首歌」歌單,當中變化可以看出年輕人聽音樂習慣的變化,我想我還年輕獲獎,一大主因是符合「世代性」。
- Q:老王樂隊的一首歌是如何被創作出來的?
潔民:詞的創作就是主唱立長啦!
立長:曲的部分大致上是兩種方式:一種是我先有簡單的詞曲架構,大家再一起jam(即興合奏),另一種就是整團直接jam來創作。
偉碩:有時候我有想法會記錄在樂譜上,然後也是發譜給大家jam,樂團就是要大家聚在一起才會有新想法!
- Q:可以偷偷透露一下大家對於歌曲權利的持有方式嗎?
潔民:這方面我們雖然沒有細談過,但可以確定我們是以共同著作人來共同持有我們的作品,畢竟大家都為老王付出相當多的心力。
偉碩:歌曲的詞是立長寫的,權利歸立長所有,大家沒有異議。
潔民:獨立樂團中,夥伴關係是最重要的。當有權利紛爭出現時,都盡量先好好溝通,比較符合台灣人重感情的習慣,法律永遠是放最末順位,如果真的牽扯到法律,通常這個團也玩不下去了。
當然有些樂團會喜歡把醜話講在前頭,先擬定契約或是持股方式,這也是一個辦法,但我們目前對彼此的信任是不用這樣的,而且就算沒有先訂好,真的發生事情,也都可以依照民法規定辦理,但還是盡量不要走到那一步。
- Q:跟我們聊聊老王樂隊在實體通路與數位發行的代理、授權流程。
潔民:我們沒有真正的去做實體通路發行,但是有發行實體唱片。
我們當初策略是把重心全部放在數位通路,畢竟實體通路被抽成,而且比例頗高的,就像誠品賣的唱片有時單價會比外面高一些,要是不幸賣不完還會被整箱寄回來,看到會還滿難過的。(K編:你們應該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吧)
但還是希望在演出時,現場有唱片可以賣給喜歡的觀眾,所以還是有做實體專輯,不過依然以數位發行為最大宗。數位部分,由於曾經在StreetVoice工作過一段時間,因此數位發行是跟 StreetVoice合作。
立長:畢竟真正想要獨立樂團唱片作收藏的聽眾,大多不會在意跑一小段路找到有賣專輯的店家。
偉碩:現在串流音樂,YouTube等數位媒體讓獨立樂團容易接觸觀眾,網路讓獨立樂團有更多的容錯率能去做市調與更多大膽的嘗試,所以我們注重數位通路,而實體部分則是台灣各地都有咖啡廳等店家寄賣,網路的購買管道則是蝦皮購物。這些都是聽眾容易得到資訊的管道,對老王樂隊而言也是宣傳的機會,皆大歡喜。
- K 編:所以你們實體唱片總共壓了幾張?
潔民:當初壓了2000張,現在已經全部賣光了,老實說我們自己也嚇到,也因此會更注重在實體通路。而回到數位的部分,我們是跟街聲 StreetVoice合作數位發行,數位代理其實在台灣有好幾家,包含最近採用區塊鏈與以太幣的KKfarm、滾石移動、Packer派歌(隸屬街聲旗下),每一家其實各有優點,而由於我曾在街聲工作過一段時間,認為他們的品牌與獨立樂團是契合的,最後決定與他們合作。
偉碩:StreetVoice能提供老王我們想要的行銷資源,例如「大團誕生」就是一個很不錯的表演活動,簡單來說我們認為派歌最適合剛起步的樂團。
- Q:歌曲MV製作會牽扯到什麼授權議題呢?上線後又有什麼樣的權利需要做管理?
潔民:撇除當初金旋主題曲的那支MV(立長:不要看那支啦害羞),我們目前唯一一支MV是〈補習班的門口高掛著我的黑白照片〉,那時候有一個台中的影視團隊在徵選樂團製作MV,我們很幸運的徵選上了。
Tags: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