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浪濤裡的異鄉人:專訪《橫渡孟加拉灣》作者阿姆瑞斯,談印度與華人移民的「小人物大歷史」

同是浪濤裡的異鄉人:專訪《橫渡孟加拉灣》作者阿姆瑞斯,談印度與華人移民的「小人物大歷史」
Photo Credit:城邦出版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阿姆瑞斯教授在《橫渡孟加拉灣》一書,運用印度商人、麻六甲通譯、英國殖民中層官員與商船水手等,歷史波濤中小人物的日常,日記、報告乃至爭奪遺產的訴訟文件,鋪陳海洋兩端的流動:南印度穆斯林商人嗅著商機,往來於馬來半島與印度之間;英國殖民期間,大量印度籍行政官、投資客、勞工前往同為英屬印度的一省—緬甸,鞏固殖民統治與尋覓人生新機會。

據我所知,印度電影在日本很流行,這是很有趣的面向,或許透過電影可以讓台灣人瞭解印度。

對大部分人來說,印度確實不易瞭解,而《橫渡孟加拉灣》討論孟加拉灣區印度移民的歷史,而這個區域也有許多華人移民,我認為這是台灣與印度的相似經驗—人們從印度與中國飄洋過海到東南亞與台灣。

我們可以想像,南亞與東南亞的印度與中國移民,在二戰結束後因種種因素必須離開世居數代之地,他們必須做出很多決定:要待在哪裡?要去哪裡建立新家園?

有些人可以自由選擇,但有人根本無從選擇,他們是被迫的。因此,1947年至1948年緬甸建國後,許多在緬甸的印度人必須離開,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印尼。1960年後,許多華人因排華事件必須離開印尼。這些都是孟加拉灣區大故事的其中一部分,《橫渡孟加拉灣》一書就是希望人們對這個區域的故事感到興趣。

問:中國對南亞與東南亞的影響力近年來愈來愈大,尤其是一帶一路政策,您如何看到中國對這些地區的影響?

阿姆瑞斯教授:中國對南亞地區有極大的影響力,但印度對中國一帶一路政策並不感興趣,不希望有所改變,即便印度在各領域的影響力不及中國,印度官方也有自己的南亞政策。

南亞地區有嚴重的水資源問題,而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中,有許多水資源建設,南亞各國即便對這些方案有所有意見,但各國之間因欠缺強而有力的連結,中國的影響力仍然持續增強。

但我認為,南亞地區國家的連結關係,將因為新科技的發展而有所改變,例如高速鐵路的建設將會改變現狀,而中國正在打算建設高鐵與鐵路連結南亞各國。這讓人更需要去思考,遠離或接近中國。

同時,我認為觀察東南亞與南亞地區,不能忽略印尼這個重要國家。印尼幅員遼闊,印尼對中國一帶一路政策並不主動,但印尼可能會改變這個地區的未來,因為相較於其他國家,印尼對南亞地區的各種問題更加投入。而西方世界對印尼並不熟悉,我也經常訝異於他們對如此重要的大國,興致缺缺。

問:《橫渡孟加拉灣》被歸類為歷史書籍,我透過台灣的購書網站,同時關注您的著作的讀者,同時也對區域地理與人類學書籍感到興趣。身為歷史學者,您建議一般讀者如何讀歷史書籍?如何讓人對歷史感興趣呢?

阿姆瑞斯教授:許多人對歷史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是認為我們不需要保存過去,而且他們無法想像過去的樣子。但我認為「想像力」是學習歷史的重要元素。不只是台灣,很多國家的學校只要求學生「記憶」歷史事件,這種教學剝奪了學生的想像力。所以我認歷史小說(Novel)很重要,因為小說可以引發學習者的想像力。

而我認為「同理感」(Empathy)可以讓人想像,過去的人如何感受,但學校的歷史教學並未傳遞「同理感」給學生。在歷史課,老師應該讓學生感覺像看電影,好像自己可以回到過去。

我很喜歡由台灣作家吳明益所寫的小說《單車失竊記》(英文版書名《The Stolen Bicycle》),他透過遺失腳踏車來描述歷史、東南亞、東南亞與台灣關係,讓人瞭解歷史像讀小說一樣有趣,我認為他的小說是詮釋歷史的完美示範。

問:您認為如何讓人透過歷史,在生活與人生有所收穫?中文世界的說法是,如何讓人從歷史中得到教訓。

阿姆瑞斯教授:這是個很難的問題。大部分的人對歷史不感興趣,歷史對大部分人的生活不是必需品,即使我在哈佛大學教書,學習歷史的學生依舊不多,歷史課程愈來愈少,這在美國、全世界各地都是一樣的狀況。

在旅程中,被問到職業時,「我教歷史」我說。從計程車司機到所有人,幾乎都會說,「我恨歷史!」「在學校念書時,我最討厭歷史了。」

因此,於我和大部分以教學為主業的老師,我們的共同課題是,如何讓學生與年輕人對歷史感興趣?如何讓學生瞭解歷史與他們目前生活的連結性?如何讓學生瞭解歷史對他們的意義?

而這必須來自個人背景,例如每個人的家族歷史與經驗,會引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激發學生對自身家庭所在的城市,例如台北或是任何城市,感到興趣而去研究。「見微知著」,從小的事物來瞭解不同事物的連結,不論是台灣歷史,還是延伸至世界史,都可以運用這個方法。

相關評論: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橫渡孟加拉灣:浪濤上流轉的移民與財富,南亞・東南亞五百年史》,臉譜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蘇尼爾・阿姆瑞斯(Sunil S. Amrith)
譯者:堯嘉寧

如果要以新的角度看世界,我們需要新的地圖──第一本全觀剖析孟加拉灣周邊區域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專書。深入探索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緬甸、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印尼的今昔興衰。孟加拉灣由無數的旅程、記憶和權力來源結合在一起,這個關於經濟整合和大量遷徙的大型故事,正是一部文化接觸和混合的歷史。

為什麼要了解這個區域的故事?

孟加拉灣這個區域一直被分成好幾個個別的領土各自管理,由於政治上不統一,沒有成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許多亞洲國家對這片大海視而不見,不想一探究竟:看看它的資源如何發展、勞動力如何移動、如何讓自己免於受到貿易和財富波動的影響。今日我們依然可以漠視這個區域嗎?

對於台灣南方的這個區域、我們南方的各個鄰國,我們的理解太少。本書引領我們進入這個無法漠視的地區,面對中國、印度的進擊,洞察世界未來。

getImage
Photo Credit: 臉譜出版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李牧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