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兒子模仿「吃雞」跳樓動作致死 中國媽媽要告遊戲公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上半年,中國遊戲市場銷售收入1,050億元人民幣。
中國江蘇一名快升讀中學的少年被發現墮樓身亡,其母親直指兒子是模仿了手遊「吃雞」(《絕地求生》PUBG的俗稱)的動作,才因而跳樓,更表示要把遊戲公司「告到破產」。而「吃雞」在中國的代理則是騰訊。
綜合中國各傳媒的報導,一名在江蘇南通海門市的13歲姓徐男童,上周三晚(29日)與舅舅吃完飯、看完電影後,便回房睡覺,其舅舅晚上十點還敲他門,確保一切安好。然而隔天早上,樓下的保安人員卻打電話上來,問舅舅有沒有小孩不見了,才發現徐姓少年已經墜樓。

少年的家人聽到消息後,都對少年墜樓大惑不解。少年的母親郁禮花表示,兒子開朗善良,「是人見人愛的那種小孩」。即使學業成績不優秀,父母也不曾多言,「在他的心裡沒有壓力,因為天大的事情,父母都不會來說他的。」不過,父母都在南非做生意,即使家境不錯,也惹人懷疑今次事件是否因家長關懷不夠所致,有網民直言:「家長長期在南非工作,能保證小孩身心靈健康?」

不過,郁禮花強調孩子並非缺乏關愛,指兒子剛才與父母一起在南非過暑假,「大部份時間也在身邊,(我自己)在國內三個月,出國一個多月,我轉一圈我就回來了,我不在國內的話,我們家雖然說是阿姨(表姊)、外婆都會每個星期來看他。」
然而,郁禮花也承認曾發現兒子在「吃雞」,於是沒收了他的手機。而兒子愛去親人家玩樂,主要原因也是想要去玩手遊。有網友則質疑,正正是郁媽媽她過度阻止兒子玩這個遊戲,讓兒子一玩就太過投入,最後才會出事。
但郁禮花則指是手遊「殺人」,她說:「遊戲裏面叫小孩跳樓沒關係的,出一點血人又會活過來。」「吃雞」玩家可以通過跳窗的方式,從房間中出來,且僅僅會受一點傷,並不危及生命。

郁禮花又說:「他(兒子)沒有自殺的理由,除非他遊戲玩結束以後,大腦還沉浸在這個遊戲裡,他嘗試遊戲裡所說的,看跳下去是不是能活過來。我兒子絕對是遊戲害死的,我要告這個遊戲公司,告到它把用人家生命換過來的錢,全部要還給人家。」

郁禮花指希望國家重視遊戲害人的問題,不希望再有其他孩子一樣沉浸於網路,發生跳樓自殘的慘劇,「我要喚醒很多家長,或者還有一些家裡小孩沒有出事的人家,不要說沒關係沒關係,等你自己小孩出事了你就知道了。」
她又否認控告是為了賠償:「我要這個錢幹嘛,我也不想以我兒子的血換這種錢,換了我也不會用,我也會捐掉的。我的目的是,覺得現在這個社會太不安寧,只要能賺錢昧著良心的都有,像這個遊戲完全應該設置多大年齡可以玩。」
而警方調查發現,徐天賜在8月30日凌晨0點47分墮樓,墮樓前一直在玩《絕地求生》的遊戲。警方也排除他殺身亡可能,初步調查孩子沉迷網絡遊戲,做出了不理智行為而喪命。
「吃雞」背後是騰訊
《絕地求生》是南韓遊戲公司藍洞去年3月開發的電腦遊戲,騰訊去年獲得國服獨家代理運營權,並合作研發正版手機遊戲,於今年初推出。因獲勝者畫面出現「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故遊戲被稱為「吃雞」。

中國官方《人民網》曾抨擊騰訊旗下手遊《王者榮耀》,釋放負能量和扭曲價值觀。但《人民日報》昨發文指「妖魔化」網遊並不理性,取消網遊的想法並不現實;沉迷遊戲的危害不在於遊戲,而來自於「沉迷」;而遊戲公司也要負起責任,例如上綫「防沉迷系統」,或給予家長「一鍵下綫」的權限等。
今年3月,江蘇淮安也曾發生一名14歲男孩從親戚家偷拿了一支手機,熬夜玩「吃雞」。媽媽試圖沒收手機後男孩情緒激動揚言跳樓,母親最終要報警求助。
你可能會想看:
Tags:
臺北創業幫 2023 Global Health Tech Connects Taipei 盛大開辦,看國內外新創如何利用科技打造未來的醫學健康產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臺北創業幫(Taipei Entrepreneurs Hub, TEH)」是由北市府產業發展局為了提升國際產業人才所經營的社群服務平台,專注於向國際新創圈推廣臺北的創業環境與資源,並強化國際新創團隊與臺北的企業、投資人、政府等相關單位與團隊連結,同時藉由 Demo Day 邀請全球優秀的新創探索潛在合作機會,協助新創品牌發展。
「臺北創業幫(Taipei Entrepreneurs Hub, TEH)」是由北市府產業發展局為了提升國際產業人才所經營的社群服務平台,專注於向國際新創圈推廣臺北的創業環境與資源,並強化國際新創團隊與臺北的企業、投資人、政府等相關單位與團隊連結,同時藉由 Demo Day 邀請全球優秀的新創探索潛在合作機會,協助新創品牌發展。
國際新創與北市府團隊激盪創意,建構未來大健康產業
今年度以醫療保健產業為主軸,在內科創新育成基地(t.Hub)舉辦「2023 臺北國際健康科技交流會」論壇與 Demo Day Showcase 活動,由比翼生醫創投、臺北醫學大學及臺北生技園區等企業合作夥伴,評選出來自新加坡、印度、立陶宛、捷克、美國等 6組國際傑出新創團隊,邀請來臺北參與發表會,並安排媒合會等一系列的交流活動與臺灣企業代表交流。
臺北市長蔣萬安出席下午的 Demo Day Showcase 活動談到,過去他曾以律師的身分,在矽谷協助新創團隊發展,深刻體會新創有資金募集、人才難覓、市場拓展、規模化及國際化等問題。因此,除了歡迎各國優秀新創團隊來到台北之外,他也致力於讓台北市成為一個對創業家更友善的城市,增加國際人才留駐及產業合作機會。

AI 人工智慧結合醫療保健產業,國外新創這樣做
今年掀起的 AI 人工智慧熱潮,在 2023 臺北國際健康科技交流會的 Demo Day Showcase 活動也同樣成為主流,各家新創聚焦於利用 AI 人工智慧,提高醫療保健的品質,減少傳統醫病之間的落差。
國外團隊 Humanity 利用穿戴式裝置監測,將身心及老化狀況透過 AI 量化並即時顯示於 App ,讓使用者能更瞭解健康狀況,也能朝著更長壽健康的生活型態邁進;Maya MD 打造線上 AI 個人健康助理,根據過往的病史資料及 AI 人工智慧的判斷,協助病患評估健康狀況,即時得到必要的治療與協助。

同樣搭載 AI 人工智慧平台的 Firefly,則是協助家長在養育小孩的過程中,能藉由科技的輔助,健全小孩的心理狀況,提早發現可能的心理疾病,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療與幫助。iFlow 則是以人類腦波資料與機器學習辨識 ADHD 患者健康狀況,藉此預測並控制各種可能對病患造成傷害的潛在風險。立陶宛團隊 Ligence 將 AI 人工智慧導入醫學圖像分析,提升分析及檢測的速度及準確度。此外,Zima Sensor 從醫療產業中的冷鏈著手,以 IoT 結合可重複使用的包材,減少過程中所產生的耗損及廢棄物,使企業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朝著永續環境前進。


北市新創展現亮麗成果,持續深耕醫療保健領域
國外 6 組新創及臺北生技獎團隊也同樣展現不俗的成果,獲得 2023 年的臺北生技獎創新技術獎的錫安生技,以獨家的 IPROTON 質子標靶癌症治療系統,降低設備建置成本及合理化病患費用,造福更多癌症患者。同樣榮獲創新技術獎的得主振磬科技 EpiSonica 以振磬標靶音波刀無創熱消融治療系統,提供患者精準、安全的熱消融治療。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藉由半導體晶片幹細胞自動化技術,製造臨床等級的 IPCS-MSC (IMSC)治療產品,此成果獲得 2023 年臺北生技獎跨域卓越獎的殊榮。未來也期待藉由臨床團隊與生醫產業聯手建立高效、自動化的生物晶片及檢測平台。

除了前述三家企業外,邦睿科技(Bonraybio)則選擇切入目前市場上稀少的男性不孕症整體解決方案,以其所發明的微型化高畫素顯微光學鏡頭,結合自行開發整合的軟硬體平台,再加上人工智慧演算法建立多種模型讓AI深度學習運用在影像分析,準確產出檢測結果。由醫生創立的新創企業 Dent&Co 主打 No-Code, No-Download, 跨渠道的線上平台及服務,近期更是新增了聊天機器人 CRM 給醫療專業人員,讓看診前後的體驗更加多元且便利。
最後,目前進駐於 t.Hub-內科創新育成基地的伍碩科技 5voxel ,致力於提供 3D 影像技術解決方案,像是 3D 相機設計、校正(包含結構光、雙目、TOF)、手勢辨識、人流偵測等 3D 相機應用軟體開發、3D AIoT 方案。旗下產品包含 VoxelGesture(終端 3D 手勢辨識裝置)、VoxelCount(終端 3D 人形感測並計數裝置)、3D 人臉辨識,應用的場景也十分廣泛,從醫療照護到 VR 應用都可見其蹤影,特別是飛時測距(Time of Flight, ToF)仍然是個成長中的市場,除了手機的臉部辨識外,自動駕駛、智慧家庭、智慧製造等領域都有機會受惠,國內許多半導體大廠皆對此抱持著相當高的期待,而伍碩科技 5voxel 日前也成為國際半導體廠商首家 AI 合作開發客戶。

從今年度的 Demo Day Showcase 活動可看出,國際的創業團隊展現了他們充滿活力的創新精神,國內的新創企業也同樣具備厚實的技術、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極具發展性的未來。隨著世界邁入高齡化社會,大眾健康意識更加成熟的情況下,大健康產業未來的發展必然會受到更多的重視,作為產業創新領頭羊的新創亦是如此。透過臺北創業幫平台和北市府的全力支持,在將這些創新服務引進臺北的同時,也期望吸引更多優秀的國際團隊,共同充實臺北的新創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