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強颱剛走,北海道7級強震:機場停飛、電廠停擺,土石流造成9死28失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外交部提醒前往日本北海道地區旅遊的民眾,務必隨時關注相關災害警報及交通資訊並注意旅遊安全,若有急難情況發生,請撥打駐札幌辦事處急難救助電話08014602568。
(中央社)
日本才被25年來的威力最強大颱風「燕子」侵襲,北海道今(6)日凌晨觀測到6.7強震(已更新為震度7級),後已有64次餘震。接近震央附近的厚真町發生大規模土石流。已知地震造成9人死亡、28人失聯、305人受傷。北海道境內高達295萬戶停電,新千歲機場全面停飛,JR北海道公司的鐵路、札幌市營地下鐵等列車全面停駛。
今天凌晨3時8分(台灣時間2時8分),北海道觀測到規模6.7強震,震央在北海道胆振地方中東部,地震深度37公里。北海道多處房屋倒塌、道路下陷龜裂,山區有嚴重土石流。
日本氣象廳下午3時許宣布,強震發生後未接獲地震強度資訊的厚真町觀測到的地震強度是震度7。這是北海道首度觀測到震度7級的強震。
厚真町吉野地區出現大規模山崩,範圍達2公里以上,多數民宅倒塌,坍塌的土石流漫流到道路與田地,場面觸目驚心。目前已知包括厚真町及周邊的自治體在內有7人死亡、33人失聯。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截至上午9時50分,已知至少125人受傷,19人失聯。接近震央的厚真町發生強烈搖晃,日本氣象廳未收到震度資訊,推測可能是震度6強的強烈搖晃。
厚真町吉野地區發生大規模土石流壓毀民宅。這地區有40位居民,其中有10幾人無恙、約10人被直升機救出,但目前還有19人失聯。厚真町方面表示,吉野地區約有5人被捲入土石流。
北海道札幌市表示,札幌市北區等地觀測到震度5的強搖晃,約有87人受傷。此外,觀測到震度5強搖晃的苫小牧市,約有10人受傷送醫,無生命危險。
此外,札幌市北區、苫小牧市、江別市、三笠市、惠庭市、長沼町、新日高町等觀測到震度5強。函館市、室蘭市、岩見澤市、登別市、北廣島市、石狩市、白老町等觀測到震度5弱。
《NHK》報導,北海道厚真町消防單位表示,櫻岡地區、吉野地區陸續傳出有民宅倒塌,消防單位緊急救援中。已知從倒塌民房救出2人,另有90多歲婦人被壓在建築物底下,消防人員正在搶救中。
截至清晨6時,北海道多處傳出有人受傷。觀測到震度5強的苫小牧市有一名80多歲老翁跌倒,呈現心肺停止狀態。觀測到震度6強的安平町有一名40歲婦女從樓梯跌落,被救護車送醫。千歲市消防本部也接獲3起人員受傷通報。
《NHK》出動直升機在厚真町上空觀測,清晨5時18分左右拍攝到有斜坡廣範圍崩落,多棟建築物被土石壓毀。土石推擠掉建築物,至少有6棟民宅被壓毀,此外,土石流還留到道路、農地上。
北海道 震度6強以上だった可能性も 余震相次ぐ 十分注意を
— NHKニュース (@nhk_news) September 6, 2018
NHKのヘリコプターから撮影した厚真町のようす
#nhk_news #地震 #震度6強 #厚真町 pic.twitter.com/tsBv4dRuul
《日本新聞網》報導,札幌市內有地區出現土壤液化情況,許多車輛輪胎因而陷入泥巴動彈不得。札幌市清田區相關單位出動重型機具,進行除泥作業。目前清田區有175戶停水。
札幌市清田區疑因山坡道路上方陷落造成水管破裂,水和土砂往下流,造成道路下方的汽車陷入泥濘,相關單位正以重型機具協助汽車脫困。根據《TBS新聞台》所拍攝畫面,可看到這條山坡道路因為積水加上土砂,滿是泥濘,有幾輛汽車卡在道路上無法行駛。
《NHK》報導,北海道危機對策課表示,已確認苫小牧港東港區的貨櫃集散中心,發生土壤液化;位於西港區的碼頭,岸壁也出現下沉約10公分的情況。
札幌市内で液状化現象か 専門家が分析
— NHKニュース (@nhk_news) September 6, 2018
札幌市清田区のようすhttps://t.co/QiAyH3IoNX
#nhk_news #地震 #液状化現象 #震度6強 pic.twitter.com/tRlGllBdvR
札幌市清田区里塚の妹の家から送られてきた動画。
— 大谷 香織 (@kaokko84) September 5, 2018
家も傾いたりひどい状況#地震#液状化#避難勧告#札幌地震#北海道地震#札幌#清田区 pic.twitter.com/DQa5t6LiXd
北海道火力發電廠全停擺,295萬戶停電
位於札幌市的北海道廳(北海道政府)建築物受地震影響而停電,目前使用緊急備用電源。包括北海道廳在內,市中心地區也停電。
觀測到震度6強搖晃的北海道安平町,傳出安平町公所周邊停電、水管破裂等數十起災情。安平町職員表示,町公所內物品散落一地,町內傳出建築物玻璃破裂以及大範圍停電等災情,正在查證有無傷者等資訊。
北海道規模最大、提供北海道約50%電力的苫東厚真火力發電廠停止運轉。曾有世界三大夜景之稱的「函館夜景」,瞬間漆黑一片:
北海道の地震前と地震後の函館山からの夜景画像だそうです。
— ひより@札幌OL (@hiyori_ol) September 5, 2018
日本三大夜景が真っ暗です。#北海道 #地震 #6強 #北海道地震 pic.twitter.com/HOpp15ZAuP
北海道電力公司表示,受到地震影響,截至上午6時半為止,北海道境內有295萬戶停電。停電原因是因北海道的所有火力發電廠緊急停機,發電量與使用量失衡,周波數呈現混亂。北海道災害對策本部於凌晨5時23分接獲北海道電力公司通報,北海道境內所有火力發電廠全停擺。
北海道電力公司希望啟動水力發電將電力傳送到火力發電廠,但火力發電廠何時重啟,還不清楚。苫東厚真火力發電廠運轉的3座發電設施當中,1號機與2號機的發電用鍋爐管線受損。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在約近中午(台灣時間約上午11時)對媒體表示,北海道的苫東厚真火力發電廠要修復的話,可能要一週的時間。世耕表示,會從北海道的4座水力發電廠、火力發電廠調度電力,也不排除從本州調度電力。到7日為止,至少需確保290萬千瓦的電力供應。
世耕還說,首先要讓北海道內的4座水力發電廠重啟,以確保讓苫東厚真火力發電廠重啟所需的電力。等苫東厚真火力發電廠重啟發電後,其他的發電廠也將陸續重啟發電。
北海道的泊核電廠尚無異狀
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和北海道電力公司表示,受到地震影響,北海道電力公司泊核電廠(位於北海道泊村)的外部電源斷電,因1號機至3號機原本就為了重啟,正接受原子能規制委員會的安全審查而停機,反應爐內沒核燃料。
泊核電廠目前靠緊急柴油發電機持續冷卻燃料池中的使用過核燃料。截至凌晨4時,沒發現異常狀況。柴油發電機的燃料至少可確保7天使用。
Tags:
感受空間的魔幻,讓自己好好被感動一番——當我們走入齊柏林空間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齊柏林空間最新特展《覓城》,以「候鳥視角」探訪城市的肌理,訴說一座座城市的美麗與哀愁。齊柏林空間自2019年4月啟用,至今已經舉辦了《見山》、《逐岸》、《映河》三檔展覽,累積近6萬人次參觀。
「城市,總是無怨無悔,接納來自四方的人,概括承受各種夢想。人與城,由無數自我構成;人與城,心跳同步,緊緊連動。」
吳念真在展覽預告片中,以溫暖樸實的配音,邀請大眾走進齊柏林空間特展《覓城》(The City, The Flâneur ),透過齊柏林導演的攝影作品,以「候鳥視角」飛越山巒,探索一座座城市的肌理,亦從嶄新的俯瞰視野,發現家鄉城鎮潛藏的心跳脈動。
城市,是人們共同生活的地方,包容形形色色的日常風貌。在本次齊柏林空間《覓城》特展中,觀者不僅能欣賞齊柏林導演為世人留下的作品,更可看見作家鄧九雲、設計師張溥輝、攝影師陳敏佳、社會學家李明璁等協同創作者,透過自身的觀察與詮釋,與齊導的攝影作品展開對話,並再次交織出不同風貌的故事。




在齊柏林空間展場中,閱讀齊導與協同創作者拍攝的一幀幀影像、深深刻下的一字一句,拼湊美麗島嶼的城市輪廓,一種美的感受在這個空間升起,讓觀者不禁感嘆與敬佩。當人們習於低頭、幾乎時時刻刻浸淫於數位虛擬世界,卻仍有一群人願意撐起一座齊柏林空間,以實體展覽的渲染力帶給觀者感動,背負重現齊導的攝影之夢、訴說山河海城市的故事、喚起人們對土地的重視等使命⋯⋯究竟是什麼帶給他們動力,讓這群人願意在淡水老街的古蹟洋房中亮起齊柏林空間的燈,持續為世人帶來感動的光火?
「當人們在一張照片前駐足許久」——透過空間策展,將意念傳達給觀者
「我發現,每一個人都會在一張照片前駐足許久。」
故事始於 2017 年,一場空難讓齊柏林導演離開了我們。當時齊導的親朋好友決定舉辦攝影特展,讓感念齊導的民眾能前往追思,短短三週便累積了將近十萬人參觀。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的執行長萬冠麗回憶道,在齊柏林追思特展上,許多來觀展的民眾都會在影像作品前駐足許久,「觀眾看著齊柏林作品的眼神,到現在我都還記得。人們在齊柏林的每一幅作品中看見熟悉的、或不熟悉的台灣,以及尋找自己的家。」
萬冠麗接著說起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的開端。「許多觀眾以為齊柏林就是電影《看見台灣》的導演,事實上齊柏林在空中拍攝25年,他是一個堅定且堅持的空拍攝影師,累積了大量尚未面世的攝影作品。所以他離開的時候,我們深深覺得應該要讓他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見,更重要的是看見齊柏林鮮為人知的那面——他的努力、他的熱情、他對工作的執著。」
齊柏林「為土地請命、為環境發聲」的遺志,以及25年對空拍堅持不輟的熱情,促成後人成立「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更感動了8,052位共建人慷慨支持,遂有了齊柏林空間作為基金會夥伴的基地。自2018年成立開始,基金會便持續整理齊柏林遺留的數十萬張空拍影像紀錄、進行數位典藏的任務;此外,也有系統地策劃不同主題的實體展覽,讓齊柏林的影像能量得以更深刻的傳達給世人。
「候鳥的人返航必經之地」——齊柏林空間選址淡水
許多人好奇的是,為什麼齊柏林空間選擇落腳淡水?萬冠麗表示,當時為尋找一處空間足夠、方便抵達、可承租的地點,一路找到了位於淡水老街的現址。巧合的是,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長歐晉德透露,淡水一帶的古色古香,正是齊柏林最喜歡的地方風光。
「齊柏林曾經和我說過,當他從海平面要飛回台北,映入眼簾的就是淡水小鎮。淡水,就是齊柏林每次返航進入台北市的轉折點。」
「這或許就是冥冥之中,齊柏林要帶我們來的地方。」歐晉德曾如此對萬冠麗說。
齊柏林空間最終於淡水老街落地,行人散步至此,首先可見一道白色的「燈・山」牆。遠觀可見仿若雪山的層巒疊嶂,近看則可發現牆上鑄刻著齊柏林空間共建計畫的8,052名贊助者姓名。這道共建牆的一磚一瓦,象徵民眾齊心守護環境的力量,亦是齊柏林空間要訴說的目標。
在齊柏林空間裡,還有一群深受齊導感動、願意付出行動的人,那就是展館服務志工。對他們而言,齊柏林空間是傳播環境教育意義的場域,也是讓志工能身體力行、貢獻影響力的所在。
例如導覽志工周明德、陳錦雪分享,儘管淡水對於台北市地區民眾或其他縣市遊客來說地處偏遠,但人們因為感念齊柏林導演的精神、又或是喜愛齊導的空拍作品,總是不辭辛勞,願意舟車勞頓來到淡水,在齊柏林空間慢慢地走、靜靜地看、細細地體會。而實體展場的魔幻能量,在細膩的攝影作品包圍、志工娓娓道來的故事之下,於焉展開,觀者唯有親身走入才能明白。


「我們班叫做齊柏林」——讓環境教育的種子飛入心中吧
齊柏林空間自 2019 年4月啟用,至今已經舉辦了四檔展覽,分別為《見山》、《逐岸》、《映河》、《覓城》,策展脈絡依循齊柏林生前提過的「山-海-河-城市-人」的方向,將齊柏林留給世人的大量空拍影像,於不同主題的策展計畫中正式公開,讓民眾從多種視角再次看見美麗台灣。
為了好好運用影像訴說土地的故事,齊柏林空間的每次策展,可不只是將影像陳列,事前必須有數位典藏的龐大工程支持,接著挑選作品,讓每一幀影像都能更有系統性、有故事性地被看見,向觀者傳達隱藏的意念。用心的策展民眾有目共睹,其中,2021年度特展《映河》更獲得德國紅點、日本Good Design、台灣金點等國內外設計大獎肯定。
除了獲得獎項青睞,齊柏林空間的環境永續精神,也吸引企業共同倡議。2020年底,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以公益零錢捐的方式,啟動「齊柏林空間・環境教育基地營」計畫,預計五年內邀請一萬名學生入館參觀學習,讓環境教育往下扎根。
在眾多走進齊柏林空間的學校團體中,特別讓萬冠麗印象深刻的是來自新竹市的竹光國中。由於竹光國中的學生可以為自己的班級取一個名字,因此有某一班級的學生便決定取名為「齊柏林班」。那天,「齊柏林班」來到齊柏林空間參訪,導師對於學生們的專注不禁感到驚喜——
「外頭熙熙攘攘的淡水老街這麼的吸引人,我以為孩子們會坐不住。但是我看到他們專注於欣賞作品、享受影像美景的神情,以及不捨環境被破壞的感嘆⋯⋯那種質樸而真實的反應,令我驚訝而感動,也更加覺得環境教育是不能等的。我很慶幸自己帶他們進入齊柏林空間,在心裡種下一顆種子。」


「讓空間去感動你」——從看見到行動,喚起人人心中的齊柏林精神
儘管齊柏林空間啟用不到一年,就遇上了2020年疫情大爆發,但疫情不只帶來危機,也帶來改變的可能性。萬冠麗分享,當時有YouTuber做了一集淡水旅遊節目,將齊柏林空間列入約會行程,沒想到因此吸引了許多年輕人來參觀,讓原先多以青壯年齡層民眾為主的齊柏林空間,擁有更多年輕族群的投入。而這也讓萬冠麗第一次強烈感受到,數位傳播與實體空間的合作效應。只不過,數位傳播的力量雖然不容小覷,但實體展覽空間仍有它存在的必要性。
「走一趟展覽空間,是會對你有所影響的。實體展場的溫度、影像策展的震撼,它會影響你的視覺,影響你的思維,影響你的心。必須透過這種方式,人們才會放在心裡面,才能真的開始感同身受去做一件事情。」
萬冠麗認為,打造一個空間讓人們進入、感受、體驗,才能創造數位載體所沒有的感動,進而促成實踐的可能。「所以,其實齊柏林空間成立的最大目的,是讓人們可以來這裡,能夠看見、認識、瞭解,最後才能夠有所行動。」

25年的空拍生涯,齊柏林導演為世人留下了10萬張底片、50萬張數位照片及1,000小時影片等大量影像素材。而看見·齊柏林基金一方面進行工程浩大的「數位典藏」,一方面經營齊柏林空間做實體展覽、環境教育,為的就是延續齊導遺志,讓影像持續發揮力量,貫徹「永續、札根、傳承、志業」的使命。
萬冠麗形容,數位典藏就像是「下水道工程」,是人們看不見,卻極度重要、不可或缺的基礎建設;而齊柏林空間的存在,就是讓數位典藏的影像得以「被看見」,讓整理後的作品匯聚成河,讓感動流進人們心中,進而啟發人們為環境努力。
行過山、踏過海、飄過河,接著我們走進城市,走進《覓城》展覽中,跟隨齊柏林導演如候鳥一般的眼光,在原先所習慣的一切之上翱翔,發掘過去不曾見過的城市樣貌。
展覽時間|2022.12.28-2023.秋
展覽地點|齊柏林空間(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得忌利士洋行後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