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渡河》導讀:失掉的好地獄,一段不堪回首的砂華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猴杯》創造高峰多年以後,張貴興新作《野豬渡河》的變與不變究竟何在?本文著眼於三個面向:「天地不仁」的敘事倫理;野豬、罌粟、面具交織的(反)寓言結構;華夷想像的憂鬱徵候。
面對歷史創傷,《野豬渡河》的態度截然不同。故事結束時,豬芭村民驅逐了日本人,只迎來了英國人。太陽底下無新事,死人屍骨未寒,活人繼續吃喝拉撒生殖死亡。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野豬渡河》全書以主人公關亞鳳1952年自殺作為開場,再回溯進入正題。亞鳳英武挺拔,是豬芭村的英雄人物。在「三年八個月」占領期間度過無數考驗和苦難,終於等到日軍戰敗,豬芭村恢復平靜。何以六年後,我們的英雄反而一心求死?此時的他已經失去雙臂,成為一個雜貨店的主人。在平淡的生活裡,他還有什麼難言之隱?
相對於此,小說最後一章以倒敘亞鳳的摯愛愛蜜莉早年的經歷作為結束。愛蜜莉是小說的關鍵人物,背景神祕,暫且按下不表。可以一提的是,她所象徵的青春情愫,原初的女性誘惑其實是張貴興不斷處理的主題。早在《賽蓮之歌》(1992)裡,他已借用了希臘神話賽蓮(Siren)的典故,描摹青春女性那不可言狀的召喚與牽引,讓男人色授魂與,做鬼也要風流。而在《野豬渡河》裡,他將賽蓮調換成了色喜(Circe)——希臘神話中另一位要命的女性。相傳色喜有魔法,能將任何色慾薰心的男人變成豬。
關亞鳳曾與3位女性有過情愫,他失去雙臂和死亡與此有關。但歷史的後見之明不禁讓我們深思,就算關亞鳳活下去,他日後的遭遇可能更好麼?誠如張貴興所言,華人在婆羅洲近300年的移民史就是一部痛史。太平洋戰爭結束,布洛克王朝將砂拉越的管轄權交給英國殖民者。宣揚「反英反帝反殖」的砂共活動1953年開始。1962年,由印尼政府撐腰、馬來人領導的共黨組織在汶萊發起政變,殖民者大肆逮捕左派人士,大量砂華青年被逼上梁山,展開近40年的對抗。1963年砂拉越加入馬來西亞,但馬來半島(西馬)與婆羅洲(東馬)地理和心理上的對峙始終存在。「馬來西亞」獨立了,但砂拉越始終沒有獨立。與此同時,經過1969年五一三事件後,不論東馬、西馬,華人地位日益受到打壓。西馬馬共1989年走出叢林,東馬砂共1990年棄械投降。砂拉越華人的歷史節節敗退,日後種種學說,不論是「靈根自植」還是「定居殖民」、「反離散」,都顯得隔靴搔癢了。
李永平《朱鴒書》以天馬行空的方式超越現實,向歷史討交代,也為畢生的馬華書寫帶來詩學正義(poetic justice)。《野豬渡河》則走向對立面,發展出殘酷版華夷詩學。歷史的途徑無他,就是且進且退,永劫回歸——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野豬渡河」。小說的敘事開始於故事結束之後,結束於故事開始之前。我們彷彿看見關亞鳳、愛蜜莉還有豬芭村人的命運:太平洋戰爭結束,再給他們20年、30年時間,恐怕也是介入一次又一次反殖民,反東馬政權,反馬來化……的鬥爭裡,絕難全身而退。
我們想到魯迅的名篇〈失掉的好地獄〉(1925)。人到了萬惡的地獄,整飭一切,得到群鬼的歡呼。然而人立刻坐上中央,用盡威嚴,叱咤眾鬼,當鬼魂們又發一聲反獄的絕叫時,即已成為人類的叛徒,得到永劫沉淪的罰,遷入劍樹林的中央。
「人類於是完全掌握了主宰地獄的大威權,那威稜且在魔鬼以上。
……
「曼陀羅花立即焦枯了。油一樣沸;刀一樣銛;火一樣熱;鬼眾一樣呻吟,一樣宛轉,至於都不暇記起失掉的好地獄。
……
朋友,你在猜疑我了。是的,你是人!我且去尋野獸和惡鬼……。」
《野豬渡河》訴說一段不堪回首的砂華史,但比起日後華人每下愈況的遭遇,那段混混沌沌的歷史,竟可能是「失掉的好地獄」。張貴興驀然回首之際,是否會做如是異想?面向砂拉越華族的過去與現在,張貴興是憂鬱的。野豬渡河?野豬不再渡河。
相關書摘 ▶《野豬渡河》小說選摘:鬼子突擊珍珠港後,「大軍隨時南下婆羅洲攫油」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野豬渡河》,聯經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張貴興
在歷史傷痕與鬼魅記憶的深處,我選擇有尊嚴的抵抗
如果你們的暴力侵略是要我低頭屈服,我就讓你們感受以血還血、以頭還頭的暴力!
美國福克納的約克納帕塔法、中國莫言的山東高密鄉、哥倫比亞馬奎斯的馬康多鎮、瓜地馬拉阿斯杜里亞斯的總統先生,到張貴興婆羅洲砂拉越豬芭村,繼《伏虎》、《群象》、《猴杯》後,最新長篇小說力作《野豬渡河》,二戰期間日軍占領婆羅洲砂拉越豬芭村的精采動人故事。
魔幻、詭譎、虛實難分,豬芭村的歷史,就是婆羅洲砂拉越的縮影!
豬芭村人的歷史,就是一部傷痕累累、瘡痍滿目的人類文明史。
熱帶莽叢、野豬河鱷、群猴夜梟,在魔幻與真實中,看見這片廣袤土地的煙硝霧霾,火光遍地
國族糾葛與人性善惡的鬥爭,寫盡戰爭的殘酷荒謬,也說盡人間的悲歡離合,生死痛喜
真實或虛構,暴烈或溫柔,殘酷或善良,《野豬渡河》斑斕絢麗的人物場景敘事堪稱當代華文文學藝術美學巔峰之作!
鴉片戰爭一百年後,也是白人獨裁者占姆士・布洛克王朝統治砂拉越一百年後,
1941年,日本突襲珍珠港九天後,一萬名日軍搭乘戰艦,從南中國海登陸婆羅洲西北部日產原油一萬五千桶的小漁港豬芭村,
凌晨四點,東北季候風挾帶豪雨和閃電,照亮了蒼穹古老的縫罅。
英國人、日本人、華人、達雅克人……故事場景拉回二戰前夕,慘遭日軍攻占的華人村落「豬芭村」小說透過圍繞這座村落所發生的一樁樁衝突、殺戮、侵略,糅合地方風土習俗、民間傳說藉由文學書寫,在慘烈的戰禍消亡、荒煙漫土中,用冷靜、精練、最富麗詭譎的文字,訴說歷史記憶極其殘酷、暴力的寫實面,塑造當代華文小說敘事典範,創造高度藝術張力,重新建構婆羅洲砂拉越的一草一木。
《野豬渡河》從首篇整個故事的核心主角——關亞鳳自縊波羅樹下,作為整個小說的開頭,雨林茅草間的各種動植物聲響、火光爛漫、煙霧迷茫迅速壟罩了整個故事,從一開始埋下的死亡伏筆,作者帶領我們,從關亞鳳生長的豬笆村為核心,周遭人事物分別脫胎成了接下來故事的篇名以及情節,文字精煉而瑰麗,張力飽滿卻引人入勝,像是叢林的奇花異草、珍奇異獸,雜以史實幻化成的傳說與殺戮,漸漸拼湊出自布洛克王朝建立統治百年後的砂拉越到二戰前後,經歷了日軍短暫占領到二戰後的一段歷史。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